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十分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而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学有所用,更好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
关键词: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课堂
道德法治教育是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对于三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强调了学生的道德实践与情感体验,其教学目标也是指向价值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感悟、分享交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以此真正达到价值教育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创设有效的生活化课堂?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善用教材栏目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栏目的设置。不难发现,每一课程的内容设置都始于“运用你的经验”,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出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逐渐导入正式的课堂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采用这一部分作为导课环节,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教材仍有部分问题的设置并不十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而笔者往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重新设计导入课程,以此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不难看出,教材如此编排的初衷是要我们教师牢记以学生具体的生活为课堂的起点,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体验感悟、交流分享,这个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性,切忌直接将概念知识“填鸭式”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情景中,并在情景教学中实现价值教育。
二、融合生活实际
首先,一般而言,越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效率都越高。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这一学习特质,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引导教学,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生活是课堂知识的源泉,生活中蕴藏着许多道德与法治的道理。所以,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与学生情感诉求、思想观念相关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上选取学生关注的生活话题,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体验交流中发展自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漫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就要做好备课任务,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再围绕这个观点有选择性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为接下来的价值教育做好铺垫。例如,在《家的意味》这一课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化的家庭场景作为教学素材。在课程的导入部分就可从一个简单有趣的生活小调查下手:我们班同学有多少是在学校住宿的呢?进而抛出问题:在校住宿的同学,你们每周五最期盼什么?接着,根据学生实际所答逐步导入课堂。在描述家庭内涵的时候,教师可让几个学生结合自身家庭实况谈谈自己家是通过何种方式组建起来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家庭建立的几种情况,进而顺其自然的解释了家庭的内涵。
此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已广泛运用在各个课堂之中。这使得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焕发动力。因此,教师可将想表达的生活化课堂概念与现代化教学设备巧妙结合,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多种形式传达生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更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三、关注社会时事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从素材选取上就充分考虑了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许多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然而,教材从设计编写到投入使用本身也需要一定时间,无法反映一些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是无可避免的,而这就要求师生关注生活常识的同时也要关注新闻热点与社会时事,将与教材观点有所联系与呼应的新鲜素材充实进来。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敬畏生命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虽然教材内容是2014年马航失事的材料,但教师可以在课本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教育。笔者当时举的例子是2016年吉林交通通过广播开辟出一条珍贵的生命之路,及时救助了白山断指工人的社会实事,让学生看到为了救助生命所有人作出的努力,希望借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生命安全,进而理解生命至上的观念。
四、提高教师水平
要想保证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如果建立在对“如何上好一节生活化课堂”这一问题思考的基础上,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医生的治疗活动、律师的辩护活动具有相似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具有专业技能表现化的重要特点,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改变旧观念、学习新技能。由于教师所掌握的相关教师知识技能不仅仅是以知识性的形态呈现出来,而更多地表现为教堂教学行为和策略的理性认知。
因此,教师若想上好一节生活化课堂,首先要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同时自身也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和生活感悟。前者需要教师多多读书,拓宽阅读量,并在读书中思考和总结,特别是对教材的研究,要做到与实际结合,深入浅出;而后者则需要教师对生活有一定的阅历,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自我水平,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从容自得,才能保证一节生活化课堂的质量水平。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使用教材以来的几点浅薄感悟,之后,我也会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反思进步,从而更好地完善《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课堂,更好地帮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课堂
道德法治教育是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对于三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强调了学生的道德实践与情感体验,其教学目标也是指向价值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感悟、分享交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以此真正达到价值教育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创设有效的生活化课堂?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善用教材栏目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栏目的设置。不难发现,每一课程的内容设置都始于“运用你的经验”,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出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逐渐导入正式的课堂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采用这一部分作为导课环节,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教材仍有部分问题的设置并不十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而笔者往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重新设计导入课程,以此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不难看出,教材如此编排的初衷是要我们教师牢记以学生具体的生活为课堂的起点,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体验感悟、交流分享,这个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性,切忌直接将概念知识“填鸭式”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情景中,并在情景教学中实现价值教育。
二、融合生活实际
首先,一般而言,越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效率都越高。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这一学习特质,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引导教学,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生活是课堂知识的源泉,生活中蕴藏着许多道德与法治的道理。所以,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与学生情感诉求、思想观念相关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上选取学生关注的生活话题,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体验交流中发展自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漫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就要做好备课任务,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再围绕这个观点有选择性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为接下来的价值教育做好铺垫。例如,在《家的意味》这一课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化的家庭场景作为教学素材。在课程的导入部分就可从一个简单有趣的生活小调查下手:我们班同学有多少是在学校住宿的呢?进而抛出问题:在校住宿的同学,你们每周五最期盼什么?接着,根据学生实际所答逐步导入课堂。在描述家庭内涵的时候,教师可让几个学生结合自身家庭实况谈谈自己家是通过何种方式组建起来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家庭建立的几种情况,进而顺其自然的解释了家庭的内涵。
此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已广泛运用在各个课堂之中。这使得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焕发动力。因此,教师可将想表达的生活化课堂概念与现代化教学设备巧妙结合,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多种形式传达生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更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三、关注社会时事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从素材选取上就充分考虑了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许多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然而,教材从设计编写到投入使用本身也需要一定时间,无法反映一些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是无可避免的,而这就要求师生关注生活常识的同时也要关注新闻热点与社会时事,将与教材观点有所联系与呼应的新鲜素材充实进来。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敬畏生命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虽然教材内容是2014年马航失事的材料,但教师可以在课本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教育。笔者当时举的例子是2016年吉林交通通过广播开辟出一条珍贵的生命之路,及时救助了白山断指工人的社会实事,让学生看到为了救助生命所有人作出的努力,希望借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生命安全,进而理解生命至上的观念。
四、提高教师水平
要想保证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如果建立在对“如何上好一节生活化课堂”这一问题思考的基础上,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医生的治疗活动、律师的辩护活动具有相似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具有专业技能表现化的重要特点,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改变旧观念、学习新技能。由于教师所掌握的相关教师知识技能不仅仅是以知识性的形态呈现出来,而更多地表现为教堂教学行为和策略的理性认知。
因此,教师若想上好一节生活化课堂,首先要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同时自身也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和生活感悟。前者需要教师多多读书,拓宽阅读量,并在读书中思考和总结,特别是对教材的研究,要做到与实际结合,深入浅出;而后者则需要教师对生活有一定的阅历,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自我水平,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从容自得,才能保证一节生活化课堂的质量水平。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使用教材以来的几点浅薄感悟,之后,我也会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反思进步,从而更好地完善《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课堂,更好地帮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武进.从質疑走向认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0).
[2]吕庆东.政治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2).?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