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时代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坚持终身学习理念。而习惯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数学是每位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把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当成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学实践
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阶段,知识的储备较少,受惯性思维的束缚较小,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思维,打造创新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教学导入趣味化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指引数学家们不断探索數学学科知识、不断攻克数学难题的精神支撑,也是推动学生们自觉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提高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导入环节,实现教学导入的趣味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事先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带到课堂上,在课堂的开始我通过引导学生们通过观摩自己带的长方体模型,分析长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面、对面对棱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在这一教学中,我以让学生观摩长方体模型展开教学,通过带领学生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帮助学生形成对长方体的大体认知,让学生在观察中学知识,在实践中长本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减少理解障碍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本来就是一门从生活中演化而来的学问,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要为生活服务的,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把数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数学与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准备做两个花架摆放盆花,学校请同学们设计花架,你能为这个学校提供一个设计花架的方案吗?请把它画下来,并说明每层花架可以摆放的鲜花的盆数以及你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设计花架,帮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校花架的设计中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实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在学生们自主进行花架设计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生活难题,以主动的姿态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 课后作业探究化培养探究能力
课后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自古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事情要想做成功,最后的收尾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仅仅靠课前、课中两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好的收尾。那么怎样才算有一个好的收尾呢?那就是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贯彻落实到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去,实现课后作业的探究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提升。
例如: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对统计学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过后,为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对本班学生课外书拥有数量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情况制作一个本班学生课外书拥有情况调查表,表中需出现总量、平均数、中位数等数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本班学生课外书拥有数量进行统计,对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实践化的检验,在提升课后作业探究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间的互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的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周期较长的事情,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建设生本课堂、探究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46-147.
[2]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17):64.
作者简介:
李霞,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第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学实践
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阶段,知识的储备较少,受惯性思维的束缚较小,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思维,打造创新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教学导入趣味化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指引数学家们不断探索數学学科知识、不断攻克数学难题的精神支撑,也是推动学生们自觉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提高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导入环节,实现教学导入的趣味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事先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带到课堂上,在课堂的开始我通过引导学生们通过观摩自己带的长方体模型,分析长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面、对面对棱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在这一教学中,我以让学生观摩长方体模型展开教学,通过带领学生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帮助学生形成对长方体的大体认知,让学生在观察中学知识,在实践中长本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减少理解障碍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本来就是一门从生活中演化而来的学问,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要为生活服务的,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把数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数学与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准备做两个花架摆放盆花,学校请同学们设计花架,你能为这个学校提供一个设计花架的方案吗?请把它画下来,并说明每层花架可以摆放的鲜花的盆数以及你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设计花架,帮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校花架的设计中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实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在学生们自主进行花架设计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生活难题,以主动的姿态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 课后作业探究化培养探究能力
课后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自古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事情要想做成功,最后的收尾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仅仅靠课前、课中两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好的收尾。那么怎样才算有一个好的收尾呢?那就是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贯彻落实到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去,实现课后作业的探究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提升。
例如: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对统计学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过后,为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对本班学生课外书拥有数量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情况制作一个本班学生课外书拥有情况调查表,表中需出现总量、平均数、中位数等数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本班学生课外书拥有数量进行统计,对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实践化的检验,在提升课后作业探究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间的互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的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周期较长的事情,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建设生本课堂、探究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46-147.
[2]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17):64.
作者简介:
李霞,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