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伯陶先生是周大福艺术设计的灵魂人物,周大福珠宝公司首席珠宝设计师,香港珠宝业设计界前辈,人称“陶叔”。15岁,他进入周大福;时光倒流至50年以前,周大福所售产品几乎皆出自其设计;近几年,他又对龙的设计情有独锺,将东方龙文化艺术演绎得熠熠生辉,这一切都源於他对艺术设计的热衷与不断超越。他认为创意来自於生活,必须於生活之中细緻观察、深入思考;他崇尚完美,只设计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他只认定今天,於每一个今天不断地超越昨天;他坚持凡事用心,认为只有用心才能设计出人间永恒!
在周大福的二三事
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周大福),早已是中国内地及香港最著名及最具规模的珠宝首饰品牌,数十年以前,周大福远不及今日庞大及辉煌。就在其起步阶段,何伯陶先生经朋友介绍,进入周大福工作,从入职到退休,付诸一生心血,由最开始的“後生”(即打杂工)做到公司董事,成为了周大福艺术设计的灵魂人物,亦是郑裕彤先生的好友兼左右手。
初入周大福,何伯陶先生在店内做“後生”,“什麽都做,削铅笔、斟茶倒水、倒痰盂等样样杂事都要做,忙都忙不过来。”儘管如此,他不管巨细,用心去做,想办法快速稳当地做好每一件工作。他素来喜欢做事有规章,东西摆放整齐,见到店铺内的柜内摆放杂乱不堪,便花时间整理分类,之後还把这种做事要求齐整的文化,带入到了周大福。
但那个年代的“後生”並非人人能夠坚持下来,那时每日负责繁重杂务的何伯陶先生也曾有想过要离开,但在郑裕彤先生的劝说之下留了下来,並拥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当时,郑裕彤先生对他说,铺头里很缺会计,“因传统上进下支的记账方式已不适用,必须改用新式的簿记。”於是,何伯陶先生在1951—1952年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会计,十分忙碌。取得专业文凭後,他还与授课老师成为好朋友,並在老师的协助之下,设计了“永续盘存制度”,後他又将该制度进行改良,以更适合周大福的发展所需,直到现在,这制度仍在继续运作。
与此同时,何伯陶先生的设计天赋也开始萌芽。“我在乡下读书时,就已经很喜欢画画,初来周大福时,参加函授班,晚上写画,作业质量常常得A等。”当时业界设计人才缺乏,有同事建议他学珠宝设计。抱着对画画的热爱,何伯陶先生亦欣然接受同事的建议。之後,他又曲折地报读了香港珠宝玉器金银首饰业文员会教画样(珠宝设计),何伯陶先生报读了三个月,凭着在画画方面原有的优秀根基,他竟考了100分,获得第一名,成为该课程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当时轰动了全行,大家都纷纷为之道喜。从此,设计与他息息相关,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初,因周大福只出售金饰,还未销售珠石,应一些同行的邀请,何伯陶先生便热心响应帮同行设计,没想到,设计出来的东西亦纷纷受到认可和青睐,大大地鼓舞了他在设计方面的信心。与他人设计理念不同的是,何伯陶先生不局限於作品平面感的体现,更趋向以三维效果来表现金饰或珠品的审美价值。此後,随着周大福亦引入珠石销售,经何伯陶先生设计的富有三维效果的珍珠雀仔,於1950年代,曾风靡整个菲律宾。
珍宝海鲜舫,是香港著名的海上画舫之一,舫上所雕刻着的七千多条龙更是一大特色,亦成为东方艺术荟萃的一个地方。每一条龙姿态各異、栩栩如生,特别是其神态,“正面要凶、侧面要笑,又笑又恶才是真龙。”而这所有龙的构思,皆出自於何伯陶先生之手。由此可见,其设计水平的精湛与非凡。
设计,源於生活
大浪淘尽始见金。何伯陶先生在周大福六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打磨着他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有人说,今日今时的他,如同一本装帧质朴、内容丰富的书籍,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哲理,每一页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做了几十年的设计,从何伯陶先生嘴里的内容,当然少不了与设计相关的话题。设计,是他生命中重要的板块,他曾说过,“生活,就是一种设计。”从对设计的一无所知,他在自己的特长——画画和绣画中获取灵感,慢慢地将设计的理念埋在心中孕育,直到有一天迸发而出,赢得了众多瞩目的眼光。不管外界对他如何热捧,他依照按照自己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紧跟市场潮流。
“设计,是从生活的感觉中走出来。”何伯陶先生这麽理解,他对此有一番令人遐想的释义,“下雨,要设计出雨天的味道,或是雨中潮湿的感觉,或是雨後的清新空气、明净天空;晴天,要设计出阳光的味道。这样,千变万化,设计才能不断地进步,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何伯陶先生有自己的设计原则,“我只设计使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语气强硬,使人毋庸置疑。为达到这一目标,他要求每一次的设计都要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入新元素,与上一次的有不同之处。往往,相隔一段时间之後,当他再重新欣赏这件当时满意的作品时,他可能又会不满意当初的标凖,觉得还有地方有待改进。
为在设计中加入新元素,何伯陶先生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观察和思考,寻找可以演化成人们乐於接受的艺术元素,“创意,就是生活,一定要将工作搬入自己的生活中去,才有情趣。”可以说,生活和设计,於何伯陶先生来说,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因而还造就了他重视在每一个今天里可能迸发出来的力量。“今天,在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时间,要把握好今天的每一个进步。”
“‘专业’是什麽?看得多!多得多!熟能生巧!你一定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充满无限创意的。”何伯陶先生如此认为,因而在他所设计的作品,常常能出现使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近年来,他设计出的可旋转戒指,打破传统,理念独特,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而这亦源自於他对生活的思考。在设计上,他不推崇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设计更是如此,真诚、用心去做,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才会成功。”何伯陶先生独树一帜,脑子拥有奇思妙想,设计出来的作品亦频频受到顾客青睐。“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何伯陶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富有哲理,他的设计经验与职业操守,何尝又不是其它行业应该遵守与学习的呢?
生活侧记
问及何先生的爱好,他的回答亦是“设计”,令听者莞然一笑。为了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他常常视旅遊为一堂生动有趣的“寻宝”过程。“旅遊,我是什麽地方都不愿放过。”他的足跡踏及不同地方,把许多与往常不同概念的东西储存於脑海,待之时日能大派用场。
即使是八十多岁高龄,何先生也从未想过退休,在周大福65年的工作历练,在工作时那种熟悉感与亲切感,无法割捨。“我的家也很舒适,什麽都有,但还是不如在公司里待着舒坦。”每日,何先生晨运以後,便凖时来到公司,下午六点半下班回家,当提及他何时退休时,他略有黯然地说,“走不动,坐不起来的时候,就退休了。”不言倦,不言休,他还时常用泥胶自製龙、凤、虎等自娱。
这位大半辈子光阴都伴随着周大福成长的长者,面容沉静慈和,话语中不时闪着智者的灵动与深邃,待人处事中的真诚与用心,时时感动着他人。若要说永恒,从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种种优良品质,已是一种永恒!
【何伯陶先生,香港新世界集团、周大福珠宝有限公司顾问,香港珍宝海鲜舫董事兼代总经理,九龙珠石玉器金饰首饰业商会副监事长,香港珠石玉器金银首饰商会副理事长,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名誉顾问,顺德市荣誉市民。】
在周大福的二三事
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周大福),早已是中国内地及香港最著名及最具规模的珠宝首饰品牌,数十年以前,周大福远不及今日庞大及辉煌。就在其起步阶段,何伯陶先生经朋友介绍,进入周大福工作,从入职到退休,付诸一生心血,由最开始的“後生”(即打杂工)做到公司董事,成为了周大福艺术设计的灵魂人物,亦是郑裕彤先生的好友兼左右手。
初入周大福,何伯陶先生在店内做“後生”,“什麽都做,削铅笔、斟茶倒水、倒痰盂等样样杂事都要做,忙都忙不过来。”儘管如此,他不管巨细,用心去做,想办法快速稳当地做好每一件工作。他素来喜欢做事有规章,东西摆放整齐,见到店铺内的柜内摆放杂乱不堪,便花时间整理分类,之後还把这种做事要求齐整的文化,带入到了周大福。
但那个年代的“後生”並非人人能夠坚持下来,那时每日负责繁重杂务的何伯陶先生也曾有想过要离开,但在郑裕彤先生的劝说之下留了下来,並拥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当时,郑裕彤先生对他说,铺头里很缺会计,“因传统上进下支的记账方式已不适用,必须改用新式的簿记。”於是,何伯陶先生在1951—1952年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会计,十分忙碌。取得专业文凭後,他还与授课老师成为好朋友,並在老师的协助之下,设计了“永续盘存制度”,後他又将该制度进行改良,以更适合周大福的发展所需,直到现在,这制度仍在继续运作。
与此同时,何伯陶先生的设计天赋也开始萌芽。“我在乡下读书时,就已经很喜欢画画,初来周大福时,参加函授班,晚上写画,作业质量常常得A等。”当时业界设计人才缺乏,有同事建议他学珠宝设计。抱着对画画的热爱,何伯陶先生亦欣然接受同事的建议。之後,他又曲折地报读了香港珠宝玉器金银首饰业文员会教画样(珠宝设计),何伯陶先生报读了三个月,凭着在画画方面原有的优秀根基,他竟考了100分,获得第一名,成为该课程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当时轰动了全行,大家都纷纷为之道喜。从此,设计与他息息相关,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初,因周大福只出售金饰,还未销售珠石,应一些同行的邀请,何伯陶先生便热心响应帮同行设计,没想到,设计出来的东西亦纷纷受到认可和青睐,大大地鼓舞了他在设计方面的信心。与他人设计理念不同的是,何伯陶先生不局限於作品平面感的体现,更趋向以三维效果来表现金饰或珠品的审美价值。此後,随着周大福亦引入珠石销售,经何伯陶先生设计的富有三维效果的珍珠雀仔,於1950年代,曾风靡整个菲律宾。
珍宝海鲜舫,是香港著名的海上画舫之一,舫上所雕刻着的七千多条龙更是一大特色,亦成为东方艺术荟萃的一个地方。每一条龙姿态各異、栩栩如生,特别是其神态,“正面要凶、侧面要笑,又笑又恶才是真龙。”而这所有龙的构思,皆出自於何伯陶先生之手。由此可见,其设计水平的精湛与非凡。
设计,源於生活
大浪淘尽始见金。何伯陶先生在周大福六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打磨着他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有人说,今日今时的他,如同一本装帧质朴、内容丰富的书籍,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哲理,每一页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做了几十年的设计,从何伯陶先生嘴里的内容,当然少不了与设计相关的话题。设计,是他生命中重要的板块,他曾说过,“生活,就是一种设计。”从对设计的一无所知,他在自己的特长——画画和绣画中获取灵感,慢慢地将设计的理念埋在心中孕育,直到有一天迸发而出,赢得了众多瞩目的眼光。不管外界对他如何热捧,他依照按照自己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紧跟市场潮流。
“设计,是从生活的感觉中走出来。”何伯陶先生这麽理解,他对此有一番令人遐想的释义,“下雨,要设计出雨天的味道,或是雨中潮湿的感觉,或是雨後的清新空气、明净天空;晴天,要设计出阳光的味道。这样,千变万化,设计才能不断地进步,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何伯陶先生有自己的设计原则,“我只设计使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语气强硬,使人毋庸置疑。为达到这一目标,他要求每一次的设计都要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入新元素,与上一次的有不同之处。往往,相隔一段时间之後,当他再重新欣赏这件当时满意的作品时,他可能又会不满意当初的标凖,觉得还有地方有待改进。
为在设计中加入新元素,何伯陶先生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观察和思考,寻找可以演化成人们乐於接受的艺术元素,“创意,就是生活,一定要将工作搬入自己的生活中去,才有情趣。”可以说,生活和设计,於何伯陶先生来说,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因而还造就了他重视在每一个今天里可能迸发出来的力量。“今天,在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时间,要把握好今天的每一个进步。”
“‘专业’是什麽?看得多!多得多!熟能生巧!你一定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充满无限创意的。”何伯陶先生如此认为,因而在他所设计的作品,常常能出现使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近年来,他设计出的可旋转戒指,打破传统,理念独特,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而这亦源自於他对生活的思考。在设计上,他不推崇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设计更是如此,真诚、用心去做,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才会成功。”何伯陶先生独树一帜,脑子拥有奇思妙想,设计出来的作品亦频频受到顾客青睐。“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何伯陶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富有哲理,他的设计经验与职业操守,何尝又不是其它行业应该遵守与学习的呢?
生活侧记
问及何先生的爱好,他的回答亦是“设计”,令听者莞然一笑。为了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他常常视旅遊为一堂生动有趣的“寻宝”过程。“旅遊,我是什麽地方都不愿放过。”他的足跡踏及不同地方,把许多与往常不同概念的东西储存於脑海,待之时日能大派用场。
即使是八十多岁高龄,何先生也从未想过退休,在周大福65年的工作历练,在工作时那种熟悉感与亲切感,无法割捨。“我的家也很舒适,什麽都有,但还是不如在公司里待着舒坦。”每日,何先生晨运以後,便凖时来到公司,下午六点半下班回家,当提及他何时退休时,他略有黯然地说,“走不动,坐不起来的时候,就退休了。”不言倦,不言休,他还时常用泥胶自製龙、凤、虎等自娱。
这位大半辈子光阴都伴随着周大福成长的长者,面容沉静慈和,话语中不时闪着智者的灵动与深邃,待人处事中的真诚与用心,时时感动着他人。若要说永恒,从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种种优良品质,已是一种永恒!
【何伯陶先生,香港新世界集团、周大福珠宝有限公司顾问,香港珍宝海鲜舫董事兼代总经理,九龙珠石玉器金饰首饰业商会副监事长,香港珠石玉器金银首饰商会副理事长,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名誉顾问,顺德市荣誉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