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义桅,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勇……2018年,十几位国家级学者登上北京日报“时事讲堂”讲台,带来关于“一带一路”、中美关系、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和前沿思维。
这只是“京报四堂”立体化学习教育的一个部分。
“京报四堂”是2018年北京日报社党组立足开办多年的“北京日报时事讲堂”,充实进理论学习、实践调研、读书交流等内容,打造的一个全新党建学习品牌,包括“理论会堂”“时事讲堂”“实践课堂”“书香学堂”。“京报四堂”通过引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为报社改革发展凝心聚力,赢取了党报创新发展的新优势。
“聚零为整”促理论提升
“什么是‘一带一路’、为何要建‘一带一路’、如何建设‘一带一路’?”随着王义桅教授提出3个问题和精彩回答,2018年北京日报“时事讲堂”开讲,走入创办的第10个年头。
10年来,“时事讲堂”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重要部署,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聚焦最受关注的时事话题,邀请各界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开办讲座。许多荧屏上和理论界的专家,成为了报社最受欢迎的“明星学者”。他们既关注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又放眼世界格局全球视野,连接中外、融通古今。“刁琳琳教授围绕国家战略、首都定位和城市空间疏解来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在2018年报社处级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时事讲堂”的讲座受到培训学员的一致赞扬。
谈到“时事讲堂”这些年的发展和成效,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机关党委书记安伟说:“报社举全集团之力,积极用好党报资源培育‘时事讲堂’。多年来,报社持续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来授课,并且与我们始终有着良好的互动。这既是党报优势,也是宝贵资源。报社党员干部非常珍惜每个学习机会,每节课后还将继续‘消化’,努力运用到采编、经营、管理和党建的全部实践中。”
和“时事讲堂”的优势累积过程一样,“京报四堂”的诞生得益于历史积淀。“近代有‘甲骨四堂’挖掘人类文明瑰宝,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今有首都党报学习品牌,与时俱进引领学习风尚。”谈到创立“京报四堂”的缘起与内涵,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赵靖云一语中的。北京日报社拥有66年历史,既有深厚国学积淀,又有新时代发展眼光,既肩负弘扬传统的历史使命,又有“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担当。故而,“京报四堂”以颇具形式感的四类课堂穿线,将零散的课程搭建为完整体系,用较为固定的形式适应不断更新的学习内容,使党建创新和党报文化达成了高度协调统一。
“京报四堂”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如今,“京报四堂”品牌越擦越亮,为报社锻造一支守正创新的党报工作者队伍发挥显著作用。
“自我升级”为指导实践
“实践课堂”是“京报四堂”的另一个活跃课堂。
2018年9月,“实践课堂”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赴百度集团学习交流。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体验AI人工智能服务、探讨双方未来合作……“实践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都契合了媒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需求。近年来,北京日报社强化媒体融合顶层设计,大踏步推进以新媒体为中心的全面布局,倾力培养新媒体全面人才。
12月14日,“实践课堂”走进百度集团的3个月后,京报集团与百度百家号达成战略合作。副总编辑汤一原介绍报社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双方将在内容、技术、价值观、产品等层面共同探索媒体新生态。”
“实践课堂”正是这样结合“大调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跨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发展和品牌传播经典案例,帮助党报人从实践中找差距、找机遇、找出路,更好地承担起网络时代党报集团的职责使命。
在设计之初,“京报四堂”就紧紧抓住“学以致用”这一关键。“理论会堂”是对理论知识原原本本的解读,对于党报人来说,更直接的引领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领会和实践运用。“时事讲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决策水平,构筑更加坚固的意识形态阵地。“实践课堂”因时而动,强调党员干部 “走出去”,亲眼观察,亲身感受,发现机会,推动发展。“书香学堂”以“大家给大家荐书”为特点,通过“著作大家”“知名專家”的眼光甄选和推荐优秀图书,使“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并从中获取灵感,开拓视野。
讲求实效,是“京报四堂”的终极目标。“理论会堂”“时事讲堂”“实践课堂”“书香学堂”四种形式灵活组合,带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大学习”中,结合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优化提升党报核心功能、全力布局多元经营、提升集团化管理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深化学习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了党报事业新发展。
(责任编辑:丁兆丹)
这只是“京报四堂”立体化学习教育的一个部分。
“京报四堂”是2018年北京日报社党组立足开办多年的“北京日报时事讲堂”,充实进理论学习、实践调研、读书交流等内容,打造的一个全新党建学习品牌,包括“理论会堂”“时事讲堂”“实践课堂”“书香学堂”。“京报四堂”通过引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为报社改革发展凝心聚力,赢取了党报创新发展的新优势。
“聚零为整”促理论提升
“什么是‘一带一路’、为何要建‘一带一路’、如何建设‘一带一路’?”随着王义桅教授提出3个问题和精彩回答,2018年北京日报“时事讲堂”开讲,走入创办的第10个年头。
10年来,“时事讲堂”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重要部署,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聚焦最受关注的时事话题,邀请各界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开办讲座。许多荧屏上和理论界的专家,成为了报社最受欢迎的“明星学者”。他们既关注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又放眼世界格局全球视野,连接中外、融通古今。“刁琳琳教授围绕国家战略、首都定位和城市空间疏解来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在2018年报社处级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时事讲堂”的讲座受到培训学员的一致赞扬。
谈到“时事讲堂”这些年的发展和成效,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机关党委书记安伟说:“报社举全集团之力,积极用好党报资源培育‘时事讲堂’。多年来,报社持续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来授课,并且与我们始终有着良好的互动。这既是党报优势,也是宝贵资源。报社党员干部非常珍惜每个学习机会,每节课后还将继续‘消化’,努力运用到采编、经营、管理和党建的全部实践中。”
和“时事讲堂”的优势累积过程一样,“京报四堂”的诞生得益于历史积淀。“近代有‘甲骨四堂’挖掘人类文明瑰宝,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今有首都党报学习品牌,与时俱进引领学习风尚。”谈到创立“京报四堂”的缘起与内涵,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赵靖云一语中的。北京日报社拥有66年历史,既有深厚国学积淀,又有新时代发展眼光,既肩负弘扬传统的历史使命,又有“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担当。故而,“京报四堂”以颇具形式感的四类课堂穿线,将零散的课程搭建为完整体系,用较为固定的形式适应不断更新的学习内容,使党建创新和党报文化达成了高度协调统一。
“京报四堂”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如今,“京报四堂”品牌越擦越亮,为报社锻造一支守正创新的党报工作者队伍发挥显著作用。
“自我升级”为指导实践
“实践课堂”是“京报四堂”的另一个活跃课堂。
2018年9月,“实践课堂”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赴百度集团学习交流。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体验AI人工智能服务、探讨双方未来合作……“实践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都契合了媒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需求。近年来,北京日报社强化媒体融合顶层设计,大踏步推进以新媒体为中心的全面布局,倾力培养新媒体全面人才。
12月14日,“实践课堂”走进百度集团的3个月后,京报集团与百度百家号达成战略合作。副总编辑汤一原介绍报社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双方将在内容、技术、价值观、产品等层面共同探索媒体新生态。”
“实践课堂”正是这样结合“大调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跨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发展和品牌传播经典案例,帮助党报人从实践中找差距、找机遇、找出路,更好地承担起网络时代党报集团的职责使命。
在设计之初,“京报四堂”就紧紧抓住“学以致用”这一关键。“理论会堂”是对理论知识原原本本的解读,对于党报人来说,更直接的引领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领会和实践运用。“时事讲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决策水平,构筑更加坚固的意识形态阵地。“实践课堂”因时而动,强调党员干部 “走出去”,亲眼观察,亲身感受,发现机会,推动发展。“书香学堂”以“大家给大家荐书”为特点,通过“著作大家”“知名專家”的眼光甄选和推荐优秀图书,使“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并从中获取灵感,开拓视野。
讲求实效,是“京报四堂”的终极目标。“理论会堂”“时事讲堂”“实践课堂”“书香学堂”四种形式灵活组合,带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大学习”中,结合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优化提升党报核心功能、全力布局多元经营、提升集团化管理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深化学习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了党报事业新发展。
(责任编辑: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