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初 刘浩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p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张照片中的主角是“开国中将”张仁初和才女刘浩。一位是打仗敢拼命的“张疯子”,一位是才貌出众的大家闺秀。他们伉俪的故事,是一段佳话。
  1940年,已经三十岁的副旅长张仁初还是孑然一身,罗荣桓政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罗政委便托人给张仁初介绍了有高中文化程度、负责宣传工作的刘浩。二人的故事自此开始了。
  介绍人李琰第一次给刘浩介绍张仁初的时候,刘浩是不同意的。几天后,她参加了一个抗战形势报告会。一名军人正在做报告,风趣幽默的谈吐,加上形象的手势和动作,引起了刘浩的关注,不由赞叹:“这个首长报告太生动了,他是谁啊?”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张仁初副旅长,外号“张疯子”。
  陆房突围  名扬齐鲁
  “张疯子”的外号到底是怎么来的?有说是因为张仁初在腊子口一役敢拼敢打而得此名号,但这个名号响彻齐鲁大地,实际上是因为“陆房突围”。
  1939年5月11日,115師师部、中共鲁西区委、泰西特委及津浦支队等3000余人(战斗部队只有2000多人),被日军包围在肥城东南的陆房一带。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是丘陵,陆房在小盆地的中央,距日军尾高龟藏司令官的指挥部演马庄仅10公里。日伪军部队有8000多人,其中有5000多名日军,还配有重炮等武器,形势十分危急。
  115师代师长陈光把张仁初找来,命令道:“张仁初,你不是能打吗?!部队交给你,一定要守到天黑!”
  张仁初和政委刘西元立即对686团作了紧急动员。张仁初说:“我们是久经考验的部队,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坚持到天黑,打到一人一枪,也要保卫师部,保卫地方领导的安全!”
  张仁初带领686团的1营、2营,在东南面的肥猪山、岈山、磨盘岭一线全力阻击正面进攻的敌人。在肥猪山主阵地,他带领队伍,将冲上来的鬼子,用反冲锋压下去。战至激烈时,他挥着大刀,同战士一起砍杀冲上来的鬼子兵。
  张仁初带领686团,硬是将鬼子死死挡在了山下。全天打退了敌人9次进攻,毙伤敌1000多人,终于坚持到了夜幕降临。
  晚上,按照上级命令,张仁初率686团掩护师部和地方党政机关,悄悄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陆房突围的胜利,让“张疯子”的绰号在齐鲁大地不胫而走。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在张仁初和刘浩的婚宴上,罗荣桓政委交代给刘浩一个任务:“以前我是张副旅长的文化教员,从今天起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一年内教会他读书看报,能写简单的文章。” 婚后,张仁初的文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就连仗也打得越来越好了。婚前的张仁初,是战场上敢打敢拼的“张疯子”,婚后的张仁初,是战场上杀伐果断的指挥者。
  在抗美援朝的艰苦战斗岁月里,张仁初任第26军军长。曾任26军政治部主任的开国少将王直,回忆起与张仁初共事的岁月时这样说:“他是个老红军,不仅英勇善战,指挥部队作战也非常有经验,我清楚地记得26军在朝鲜作战时,坑道战就是由他提出的,这种打法对保存部队实力和提高战斗力很有效,敌人飞机轰炸时,我们躲到坑道里,敌人步兵进攻时我们再出来打。”那时,只要战斗一打响,张仁初就亲自深入到战斗一线查看。
  “三八线”阻击战,是26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精彩战斗之一。1951年3月初,敌人已经到了汉城以北,大战在即。8日上午,军长张仁初和副军长张铚秀冒着敌机的空袭扫射,登上泉占山230团8连阵地,查看阵地工事。张仁初每到一个阵地都看得很仔细,现场解决了很多不符合作战要求的问题。他对部队说:“战场上是要流血的,战前准备不能有任何马虎。”张仁初按照上级指示,同副军长张铚秀、政委李耀文一起研究执行方案。
  曾经的“张疯子”,变得有勇有谋。张铚秀这样评价他:他平时关心爱护干部战士,战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部队作战一线,干部战士供给紧张时,他提出机关省吃俭用,优先保障一线,一切为打仗,一切为胜利。他善于研究作战规律,注重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对看准的东西,果断拍板,为胜利创造了战机。
  精兵简政  从我做起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四十多岁的张仁初,已连续作战20余年,负伤十几次,动了60多次手术。一打完仗,他就病倒了。他是这样给妻子刘浩说的:“军事指挥员在战争中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只要战争没有结束,指挥员就不能倒下,战争结束了,我就可以休息一下了,那些礼仪上的事政委会负责处理的。”原来他是一直坚持着不让自己倒在战场上。
  在女儿张胜兰的记忆里,父亲张仁初从战场上回来后,他们一家就随部队到了莱阳,那时候母亲刘浩正担任26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职务。突然有几天母亲变得闷闷不乐,经过交谈得知:部队要精简整编,除了从事医务工作的女同志,其余部队工作的女同志几乎都要转业到地方或是复员。父亲劝母亲,响应号召,带头转业,这对全军的精简整编工作会有带动作用。父亲对母亲说:“地方建设也需要很多骨干力量嘛!”尽管母亲舍不得这身军装,但是服从组织是一名军人的天职,也是对父亲工作的支持。就这样,母亲带头转业去了地方。
  1955年,张仁初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对妻子刘浩说:“我这个中将,是罗帅骂出来的。没有他当年的教导,像我那么莽撞的人,别说当将军,骨头早就不知道埋在哪里了!”张仁初一生戎马倥偬,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军功章”里不仅有罗荣桓的提携帮助,还有刘浩的一份功劳。
  (未署名图片选自《骁勇虎将张仁初》)
  tips
  腊子口一战成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在那场战争中,张仁初坚持从两侧组织连续攻击、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的作战策略。当一颗手榴弹在他的左前方爆炸,炸伤了他的右臂,他还一心想着拿下前面的碉堡,不管伤痛、不顾劝阻,一口气冲了上去。最终,红军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1955年,毛主席对张仁初说:“你是打腊子口的突击营营长,感谢你这一仗打得好!”
其他文献
走到龙顶山下,九间棚村新建的水坝依稀可见,导航地图显示,这里距离九间棚村还有1.9公里,而这仅剩的路程构成了一条“诡异”的蛇形,车沿着山势在岩壁侧缓慢攀升。  九间棚村处在海拔640米高的龙顶山山顶上。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这里山高涧陡、四面悬崖、土地瘠薄、缺水没电,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三十多年前,九间棚村人在以刘嘉坤为首的党员干部带领下,踏平坎坷,开出了一条走出深山的大道。这条大道不仅是通
期刊
二爹:  我是您的侄儿,也是您的儿子杨克武。奶奶不想让血脉断了,把我过继给您,我很骄傲有您这样一位父亲。自从您参军走后,家里人都很担心您的安危,直到一年后终于盼来了您的消息,却是村里人传言说,亲眼看见您当了土匪。  这件事成了奶奶的心病,她从来都不相信您会当土匪。1956年,家里收到一封失踪军人通知书,奶奶看到通知书的一瞬间就哭了。她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把这封通知书给乡亲们看。每到一家,她都要说:“
期刊
“天旱把雨盼,雨水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  “山上秃光头,山下没水流,大雨冲地走,小河变深沟……”  沂蒙山腹地,有两样东西从来不缺,一是水,二是石头。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大量的雨水在这里汇集之后,流向四面八方,滋润了山外的沃土,留给山里人的,只有大水冲不走的石头蛋。山里人久经旱涝之苦,这种苦变成了山中小调,苦中作乐。  但,山里人,从来不会被山石挡住前行的脚步,更何况华夏自古就有
期刊
李洪文弯着腰,在山坡较缓处翻着土。这是叶家坡村一户村民的自种地,李洪文时不时就会帮助村民做些农活。作为济南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叶家坡村的“第一书记”,他在这里度过了三个任期,一步一步改变了曾经叶家坡村集体无分文、零收入的状况,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增收超过5万元的脱贫目标。  2016年,李洪文第一次来到叶家坡村时,迎接他的,不是夹道欢迎,而是质疑和冷淡。“他们觉得我干完一任就調走了,不会长留。
期刊
气温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郭永怀的女儿想要一双过冬的鞋,就给父亲写信。郭永怀见信后,给女儿回信:“布鞋暂没有,你是否画个脚样寄来?待有了货一定买。这里有一种翻皮棉鞋,本想代你买一双,因为尺寸没有,没敢买。手好了没有?初劳动时要注意,过猛和粗心是一样的,都是不对的,这一定要向贫下中农学习。”  写这封信的郭永怀,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勋章是1999年为表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我国
期刊
吴运铎来信(节选)  海迪同志:  三日那天的见面,时间虽然很短,你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很高兴。  昨天,又听到团中央给你的命名,使我更加高兴。这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我觉得,你是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的。  二月五日《工人日报》一来(编者注:指对张海迪的报道),我就一口气看了两天,很受感动,我的心情是很激动的。  你是党和人民哺育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优秀代表。尽管你没有上过学,却学习了三四
期刊
“你能在法卡山英雄部队当兵,是你的福分,我也光荣。你要像英雄那样干出个样子来。家里的事你不要操心,有我顶着!当兵就要当个好兵!”  “爹娘的身体有了好转,地里的庄稼收成很好,妹妹的学习有了长进。家里一切都好,有我在,你放心。”  把家交给了素云,效武心里有了底,便写好遗书,放心当个爆破手。  后来,倪效武考入桂林陆军学院。即将毕业时,他面临着人生重大抉择:一边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边是山高林密的边
期刊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更是最火热的网红之城。洪崖洞,旺季的瞬时游客量就可以突破3万人。但这只是重庆的一面,或者说重庆主城区的那一面。  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重庆,是山的世界。而“山”是让重庆火起来的最重要因素,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把重庆分割成一个又一个既关联又独立的小世界。2018年,乔宇凌到达重庆时的第一感受,就是“十万大山山连山”,而他的身份,是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挂职干部。大山阻挡了
期刊
“前些日子,两位党员副市长领着十来个干部上我们这儿背粪,他们穿着掏粪工作服,背着粪桶,和我们一样,挨家串户淘大粪。我们的活儿挺脏,大粪很臭。可他们谁也不嫌脏,猫着身子,跟着我们掏粪工人一个模样儿地劳动。我们掏粪工人一提起这事儿,谁都说毛主席教育的干部是好样的,又工作,又劳动。干部参加劳动,工作不忘劳动。他们办起事来,就会处处想到我们劳动人民的甘和苦。两位副市长这次同我们一起背了粪,就说我们的活儿太
期刊
这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中抱着孩子的是乳娘佟玉英。  两侧是她当年养育过的乳儿王永胜及其丈夫。他们的故事缘起于1947年的一天傍晚,胶东军区司令部的王儒林、宫本芹夫妇找上了佟玉英,把5个月大的女儿永胜托付给她。自此佟玉英一家人把永胜视为掌上明珠,直到两年后王儒林夫妇接走了她。1974年的一天,佟玉英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信中写道:“亲爹亲娘,请你们到北京参加我的婚礼!女儿永胜。”  “叫一声我的亲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