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爹:
我是您的侄儿,也是您的儿子杨克武。奶奶不想让血脉断了,把我过继给您,我很骄傲有您这样一位父亲。自从您参军走后,家里人都很担心您的安危,直到一年后终于盼来了您的消息,却是村里人传言说,亲眼看见您当了土匪。
这件事成了奶奶的心病,她从来都不相信您会当土匪。1956年,家里收到一封失踪军人通知书,奶奶看到通知书的一瞬间就哭了。她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把这封通知书给乡亲们看。每到一家,她都要说:“我们家宗贵是八路军,不是土匪,你们错怪他了。”奶奶把这封通知书小心翼翼地收在箱子里,一放又是十年。
1966年,奶奶没能等到您,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奶奶直到最后,也不知道您是怎么牺牲的,更不知道广播里人人夸赞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离家20年的儿子。奶奶就知道,他的儿子杨宗贵一定就是个好孩子。当年您离家时曾许诺过奶奶,参军是要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您和您的战友们都做到了。
二爹,我们都想您啊!
您的儿子:杨克武
写于您牺牲后的73年
写这封信的杨克武,其实是杨子荣的亲侄子。在杨子荣牺牲后的第73年,杨克武写了这封信。他的“二爹”杨子荣,从参军到牺牲,仅有短短520天,却谱写出一部灿若流星的英雄史诗。
回不了的故乡和已逝去的时光
杨子荣在家里排行老二,当兵后,他的媳妇许万亮积劳成疾,得了痨病(肺结核),没多久就撒手人世。村里一直有讲究,如果没有儿女“抓土”,她是不能进入老家坟地埋葬的。于是,杨克武的奶奶就把杨克武过继给了杨子荣。杨克武作为儿子,给许万亮披麻戴孝送了葬。
英雄的故乡位于烟台市牟平区的嵎岬河村。故居是一所胶东风格的寻常院落。新漆的红色大门,门楼上挂着“杨子荣故居”的牌匾。杨克武沉默着,慢慢地打开门锁。小院儿当中,是一人多高的杨子荣雕像。“这个房子,俺二爹杨宗贵当兵走了以后,俺爸妈和俺奶奶一直在这儿住。老房子原封没动。”
跨过已风化了的门槛,是东、西两个屋子。东侧是杨克武的爷爷奶奶曾住过的小屋,西侧是杨子荣,也就是当年杨宗贵和媳妇许万亮住的婚房。“他们的女儿比我大三个月,一岁时就夭折了,后来他就当兵了。”杨克武说。
杨子荣没当兵前叫杨宗贵,字子荣,他哥哥叫杨宗福。他们的父亲杨世恩是位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位小脚农村妇女。
1945年,杨子荣参加八路军。
离开家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从参军到牺牲,短短520天
1945年9月,楊子荣参加八路军,任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第5中队炊事班炊事员。自此,牟平少了个杨宗贵,八路军里有了个杨子荣。名字的变化,让他的人生经历在参军前后隔断成两截。
杨子荣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3营7连。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他担任第7连第1班班长。不久,牡丹江军区展开剿匪行动。
在这次行动中,杨子荣受组织委派,持信闯入土匪盘踞的杏树底村,与匪首巧妙周旋,不费一枪一弹使土匪400余人投降。这之后不久,他被调到团部任侦察班班长,后提升为侦察排排长。
1947年1月下旬,团部得到匪首“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杨子荣自告奋勇,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打入匪穴。2月7日,他们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剿匪战斗中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未能打响,他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时年30岁。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1957年9月,杨子荣的战友———牡丹江军区2团副政委曲波同志饱蘸深情,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的《林海雪原》一书问世,立即引起巨大反响。《林海雪原》小说出版后,杨子荣的亲人们谁也没敢想,杨子荣就是自己家的人。
乡亲见了“匪里匪气”的杨宗贵
杨子荣当兵走了后,一开始,地方还是把杨子荣家属当军属对待。1947年冬,情况发生变化。嵎岬河村的一位村民从东北回来,说在东北下城子一带亲眼看见“穿得匪里匪气的杨宗贵”:“杨宗贵在东北穿着皮袄、戴着皮帽子,当‘土匪’了。”
杨子荣离家后就没给家里写过信。家里人并不知道他在部队用了杨子荣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从事的是侦察工作。
后来,村里便取消了他家的军属待遇,不再给代耕代种。
就为了摘这顶“匪属”的帽子,杨克武说奶奶曾多次奔跑在嵎岬河至文登专署和牟平县的乡间小路上,“你说,她一个小脚老太太,走上100多里路,到处打听她儿子这事儿”。
经多方调查,当地认为杨宗贵“开小差”没有根据。直到1958年,有关部门才将杨宗贵定为烈士,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证”。
英雄身世终浮出水面
1946年10月1日,牡丹江军区2团(时称)召开英模表彰大会。会后,团里组织杨子荣、高波等战斗模范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上共16人,杨子荣站在后排左数第三个位置上,和其他10位身穿白衬衣的战士站在一起,呈现出战争年代中的一份帅气和英姿。正是这张照片,让杨子荣的真实身份得以确认。
合影时,站在后排右数第一个的叫王学俭,是当时牡丹江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干事。1974年,王学俭辗转听说老战友曲波到处寻找杨子荣照片的事情。他翻找老照片,竟找到了这张合影。不过,他当时采访的并不是杨子荣,他和杨子荣也只是一面之缘。20多年过去,他也认不出究竟哪个是杨子荣了。
王学俭把照片拿给曲波。合影不大,曲波需要拿着放大镜逐一分辨。“是他,后排左数第三个就是他!”曲波忽然激动地叫起来。此时,距离杨子荣牺牲已经有27年之久,他的真容终于为人所知。 邹延林是杨子荣安葬地——海林市政协委员、牡丹江军分区军史馆顾问,已研究杨子荣十几年。据他介绍,其实早在1968年,海林有关部门就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楊子荣事迹和籍贯调查专题会议”,邀请了民政部、济南军区等单位参会。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多方参与下,杨子荣身世的查访很快有了收获。在“杨子荣是胶东人”这个线索下,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和海林县民政部门组成调查组,奔赴胶东。调查组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确定调查范围以荣成、牟平、海阳、文登为重点。但在反馈回来的海量信息中,压根儿就没有一个叫“杨子荣”的人。
经反复核对、考证,与杨子荣特征和存世信息最相符的线索,指向了牟平县城关公社嵎岬河村一个叫杨宗贵的人。证明杨宗贵就是杨子荣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照片,可是这两个人都没有。直到1974年,王学俭保存的那张合影被发现。
当时的牟平县民政局局长带着杨子荣的照片到嵎岬河村,将其混杂在另外三个人的照片中请村里干部、乡亲辨认。他们指着同一张照片异口同声地叫起来:“这不就是俺们村的杨宗贵嘛!”四张照片又摆在当时已是70岁高龄的杨子荣之兄杨宗福面前,让他辨认。他立刻抽出了杨子荣的照片,泪流满面。
英雄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了。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60年的同名电影,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艺术形象铺天盖地。“那时,广播匣子里整天唱戏,戏里说杨子荣杨子荣的,俺奶奶就跟俺爸合计说,怎么匣子里的杨子荣感觉就像你二弟?”杨克武说:“俺爸说,‘咱哪有那个造化?再说世上重名的多了。’俺奶奶叹着气不说话了。”
宋学芝老人于1964年去世。“老太太到走的时候也不知道她炕头上贴的‘智取威虎山’的贴画是她的儿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林市先后五次修建烈士墓碑、两次重修杨子荣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也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杨子荣烈士陵园重建。
1991年,牟平县为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在县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城南杨子荣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2013年,在烟台市牟平区嵎岬河村东山上,新建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
2009年,杨克武作为杨子荣烈士遗属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双百”(“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英雄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我是您的侄儿,也是您的儿子杨克武。奶奶不想让血脉断了,把我过继给您,我很骄傲有您这样一位父亲。自从您参军走后,家里人都很担心您的安危,直到一年后终于盼来了您的消息,却是村里人传言说,亲眼看见您当了土匪。
这件事成了奶奶的心病,她从来都不相信您会当土匪。1956年,家里收到一封失踪军人通知书,奶奶看到通知书的一瞬间就哭了。她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把这封通知书给乡亲们看。每到一家,她都要说:“我们家宗贵是八路军,不是土匪,你们错怪他了。”奶奶把这封通知书小心翼翼地收在箱子里,一放又是十年。
1966年,奶奶没能等到您,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奶奶直到最后,也不知道您是怎么牺牲的,更不知道广播里人人夸赞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离家20年的儿子。奶奶就知道,他的儿子杨宗贵一定就是个好孩子。当年您离家时曾许诺过奶奶,参军是要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您和您的战友们都做到了。
二爹,我们都想您啊!
您的儿子:杨克武
写于您牺牲后的73年
写这封信的杨克武,其实是杨子荣的亲侄子。在杨子荣牺牲后的第73年,杨克武写了这封信。他的“二爹”杨子荣,从参军到牺牲,仅有短短520天,却谱写出一部灿若流星的英雄史诗。
回不了的故乡和已逝去的时光
杨子荣在家里排行老二,当兵后,他的媳妇许万亮积劳成疾,得了痨病(肺结核),没多久就撒手人世。村里一直有讲究,如果没有儿女“抓土”,她是不能进入老家坟地埋葬的。于是,杨克武的奶奶就把杨克武过继给了杨子荣。杨克武作为儿子,给许万亮披麻戴孝送了葬。
英雄的故乡位于烟台市牟平区的嵎岬河村。故居是一所胶东风格的寻常院落。新漆的红色大门,门楼上挂着“杨子荣故居”的牌匾。杨克武沉默着,慢慢地打开门锁。小院儿当中,是一人多高的杨子荣雕像。“这个房子,俺二爹杨宗贵当兵走了以后,俺爸妈和俺奶奶一直在这儿住。老房子原封没动。”
跨过已风化了的门槛,是东、西两个屋子。东侧是杨克武的爷爷奶奶曾住过的小屋,西侧是杨子荣,也就是当年杨宗贵和媳妇许万亮住的婚房。“他们的女儿比我大三个月,一岁时就夭折了,后来他就当兵了。”杨克武说。
杨子荣没当兵前叫杨宗贵,字子荣,他哥哥叫杨宗福。他们的父亲杨世恩是位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位小脚农村妇女。
1945年,杨子荣参加八路军。
离开家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从参军到牺牲,短短520天
1945年9月,楊子荣参加八路军,任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第5中队炊事班炊事员。自此,牟平少了个杨宗贵,八路军里有了个杨子荣。名字的变化,让他的人生经历在参军前后隔断成两截。
杨子荣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3营7连。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他担任第7连第1班班长。不久,牡丹江军区展开剿匪行动。
在这次行动中,杨子荣受组织委派,持信闯入土匪盘踞的杏树底村,与匪首巧妙周旋,不费一枪一弹使土匪400余人投降。这之后不久,他被调到团部任侦察班班长,后提升为侦察排排长。
1947年1月下旬,团部得到匪首“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杨子荣自告奋勇,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打入匪穴。2月7日,他们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剿匪战斗中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未能打响,他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时年30岁。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1957年9月,杨子荣的战友———牡丹江军区2团副政委曲波同志饱蘸深情,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的《林海雪原》一书问世,立即引起巨大反响。《林海雪原》小说出版后,杨子荣的亲人们谁也没敢想,杨子荣就是自己家的人。
乡亲见了“匪里匪气”的杨宗贵
杨子荣当兵走了后,一开始,地方还是把杨子荣家属当军属对待。1947年冬,情况发生变化。嵎岬河村的一位村民从东北回来,说在东北下城子一带亲眼看见“穿得匪里匪气的杨宗贵”:“杨宗贵在东北穿着皮袄、戴着皮帽子,当‘土匪’了。”
杨子荣离家后就没给家里写过信。家里人并不知道他在部队用了杨子荣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从事的是侦察工作。
后来,村里便取消了他家的军属待遇,不再给代耕代种。
就为了摘这顶“匪属”的帽子,杨克武说奶奶曾多次奔跑在嵎岬河至文登专署和牟平县的乡间小路上,“你说,她一个小脚老太太,走上100多里路,到处打听她儿子这事儿”。
经多方调查,当地认为杨宗贵“开小差”没有根据。直到1958年,有关部门才将杨宗贵定为烈士,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证”。
英雄身世终浮出水面
1946年10月1日,牡丹江军区2团(时称)召开英模表彰大会。会后,团里组织杨子荣、高波等战斗模范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上共16人,杨子荣站在后排左数第三个位置上,和其他10位身穿白衬衣的战士站在一起,呈现出战争年代中的一份帅气和英姿。正是这张照片,让杨子荣的真实身份得以确认。
合影时,站在后排右数第一个的叫王学俭,是当时牡丹江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干事。1974年,王学俭辗转听说老战友曲波到处寻找杨子荣照片的事情。他翻找老照片,竟找到了这张合影。不过,他当时采访的并不是杨子荣,他和杨子荣也只是一面之缘。20多年过去,他也认不出究竟哪个是杨子荣了。
王学俭把照片拿给曲波。合影不大,曲波需要拿着放大镜逐一分辨。“是他,后排左数第三个就是他!”曲波忽然激动地叫起来。此时,距离杨子荣牺牲已经有27年之久,他的真容终于为人所知。 邹延林是杨子荣安葬地——海林市政协委员、牡丹江军分区军史馆顾问,已研究杨子荣十几年。据他介绍,其实早在1968年,海林有关部门就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楊子荣事迹和籍贯调查专题会议”,邀请了民政部、济南军区等单位参会。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多方参与下,杨子荣身世的查访很快有了收获。在“杨子荣是胶东人”这个线索下,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和海林县民政部门组成调查组,奔赴胶东。调查组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确定调查范围以荣成、牟平、海阳、文登为重点。但在反馈回来的海量信息中,压根儿就没有一个叫“杨子荣”的人。
经反复核对、考证,与杨子荣特征和存世信息最相符的线索,指向了牟平县城关公社嵎岬河村一个叫杨宗贵的人。证明杨宗贵就是杨子荣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照片,可是这两个人都没有。直到1974年,王学俭保存的那张合影被发现。
当时的牟平县民政局局长带着杨子荣的照片到嵎岬河村,将其混杂在另外三个人的照片中请村里干部、乡亲辨认。他们指着同一张照片异口同声地叫起来:“这不就是俺们村的杨宗贵嘛!”四张照片又摆在当时已是70岁高龄的杨子荣之兄杨宗福面前,让他辨认。他立刻抽出了杨子荣的照片,泪流满面。
英雄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了。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60年的同名电影,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艺术形象铺天盖地。“那时,广播匣子里整天唱戏,戏里说杨子荣杨子荣的,俺奶奶就跟俺爸合计说,怎么匣子里的杨子荣感觉就像你二弟?”杨克武说:“俺爸说,‘咱哪有那个造化?再说世上重名的多了。’俺奶奶叹着气不说话了。”
宋学芝老人于1964年去世。“老太太到走的时候也不知道她炕头上贴的‘智取威虎山’的贴画是她的儿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林市先后五次修建烈士墓碑、两次重修杨子荣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也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杨子荣烈士陵园重建。
1991年,牟平县为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在县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城南杨子荣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2013年,在烟台市牟平区嵎岬河村东山上,新建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
2009年,杨克武作为杨子荣烈士遗属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双百”(“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英雄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