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享型领导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领导模式,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构内涵要求有着高度的耦合性。当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结构的打造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以此回应社会治理过程中新的挑战,将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于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构则是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共享型领导;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共享型领导的概念首次由Jackson提出,并站在共同管理的哲学角度对共享型领导作出阐释,此后对其的相关讨论便越来越多,Houghton认为其是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活动过程中对责任的承担与共享。国内学者廖成志则认为共享领导具有职能共享,责任共担,成员领导角色不固定,可相互之间互相影响的多重含义。基于前人的研究以普遍共识将共享型领导模式定义为:组织中的成员为共同目标在特定情景之下交互领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担责、持续管理的过程。另外,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路径的研究也诸多,如马海韵认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主体矛盾等各方压力,才能充分理解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黄浩明强调要处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种模式的协同关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徐汉明、张新平则指出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建言献策并付诸实践,当下还存在多元主体之间合作不通畅、权力分配不合理、责任关系难以明确等问题。共享型领导模式在学校、医院、企业等领域已应用广泛,但将其应用于政府层面的理论讨论与实践却还较少。所以共享型领导模式能够很好的契合于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核心需求,将其赋能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不失为一个创新的路径选择。
二、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的耦合逻辑
(一)理念的耦合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强调以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共同为建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政府逐渐转变一元主体治理的方式,极大程度的采取“放手”策略,共享型领导模式也强调要区别于传统的官僚领导模式,领导不再是控制和唯一决策者的角色。各主体之间要能达成平等协商的平台,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补齐短板共同治理,十分契合于符合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思维架构。
(二)方式的耦合
共享型领导模式可以有力解决各主体积极性问题,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下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多元主体因自身条件、各种因素的影响,未必会积极参与,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则能够让各主体摒弃自身利益考量,更大程度为社会治理目标而努力。但共享型领导模式并非不需要领导者的存在,政府在其中还是充当形式上的领导角色,发挥凝聚成员,整合合力的作用,也可适时适度控制进度,减少偏差的出现,保证进程的稳定。
(三)结果的耦合
共享型领导模式在企业领域运用就是希望成员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增加成员之间的交往交流、增加其主人翁的意识、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同时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提出也是为了创造一个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新格局,以增加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安全感。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则可以双重发力,为自己创造出优质社会生活格局,并在其中实现获得感和满意感,同时会自发维持并不断尽力优化,实现渐进式的格局构建过程。
三、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
(一)合作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培育
合作像是一种契约精神,相互之间彼此信任、沟通交流、各施技能,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若没有意识理念為前提,各主体之间犹如一盘散沙,也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而共享型领导者也区别于传统领导者的领导模式,更应倡导合作观念,在各主体之间整合发力进行矛盾的化解,利益的协调,促进合作的达成。
此外,每个公民和每个主体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信仰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要想实现高效率的交流,就应该培育一种融合平等、公平、公正、共享、包容等理念的公共价值观,只有一套具有公共精神的理念被信服,各主体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治理。
(二)权力分享与技能提升
由于官僚体制的长期存在,政府往往是权力最为集中的一方,在共享型领导模式下政府应该做到适度的放权和在各主体之间进行权力分享,否则其他主体没有实力也没有资源可以进行平等对话,也不利于各种方案的提出。共享型领导模式所创建的平台可更多的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所探讨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得出更多策略以供选择,这远比垂直型领导模式下能够得到更多的方案。其次不同主体因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也拥有各异的技能,进行共享领导可以弥补单一领导技能的缺陷,分享知识与学习,系统性的促进整个团队前进,各主体之间都应考虑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个体不断进步才能促进整体的优化。
(三)创新智能的治理方式
随着社会治理复杂度和多样性的增加以及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往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已不能完全处理和解决当下的问题,因此进行创新智能的治理手段改进尤为重要。共享型领导模式下主体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往面对面的方式难以满足,所以利用好信息时代“互联网+”、“云数据”等先进技术,能够更好的达成共识,实现各主体的共治实施。
(四)责任体系的完善
共享型领导模式的运用有利于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责任体系的构建,有权有责权责统一,让各主体敢发言同时也要有担当,否则当共享领导做出错误决策而其他主体不具备此项技能不足以发现此类错误时,对于出现的后果应承担相应责任。另外,各主体责任明确,携手共创,利于责任的共担分担以及结果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廖成志.共享领导模式[J].企业管理,2016(05):107-109.
[2]黄浩明.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8(03):39-44.
[3]徐汉明,张新平.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8(02):48-71+205.
关键词:共享型领导;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共享型领导的概念首次由Jackson提出,并站在共同管理的哲学角度对共享型领导作出阐释,此后对其的相关讨论便越来越多,Houghton认为其是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活动过程中对责任的承担与共享。国内学者廖成志则认为共享领导具有职能共享,责任共担,成员领导角色不固定,可相互之间互相影响的多重含义。基于前人的研究以普遍共识将共享型领导模式定义为:组织中的成员为共同目标在特定情景之下交互领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担责、持续管理的过程。另外,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路径的研究也诸多,如马海韵认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主体矛盾等各方压力,才能充分理解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黄浩明强调要处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种模式的协同关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徐汉明、张新平则指出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建言献策并付诸实践,当下还存在多元主体之间合作不通畅、权力分配不合理、责任关系难以明确等问题。共享型领导模式在学校、医院、企业等领域已应用广泛,但将其应用于政府层面的理论讨论与实践却还较少。所以共享型领导模式能够很好的契合于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核心需求,将其赋能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不失为一个创新的路径选择。
二、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的耦合逻辑
(一)理念的耦合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强调以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共同为建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政府逐渐转变一元主体治理的方式,极大程度的采取“放手”策略,共享型领导模式也强调要区别于传统的官僚领导模式,领导不再是控制和唯一决策者的角色。各主体之间要能达成平等协商的平台,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补齐短板共同治理,十分契合于符合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思维架构。
(二)方式的耦合
共享型领导模式可以有力解决各主体积极性问题,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下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多元主体因自身条件、各种因素的影响,未必会积极参与,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则能够让各主体摒弃自身利益考量,更大程度为社会治理目标而努力。但共享型领导模式并非不需要领导者的存在,政府在其中还是充当形式上的领导角色,发挥凝聚成员,整合合力的作用,也可适时适度控制进度,减少偏差的出现,保证进程的稳定。
(三)结果的耦合
共享型领导模式在企业领域运用就是希望成员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增加成员之间的交往交流、增加其主人翁的意识、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同时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提出也是为了创造一个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新格局,以增加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安全感。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则可以双重发力,为自己创造出优质社会生活格局,并在其中实现获得感和满意感,同时会自发维持并不断尽力优化,实现渐进式的格局构建过程。
三、共享型领导模式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
(一)合作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培育
合作像是一种契约精神,相互之间彼此信任、沟通交流、各施技能,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若没有意识理念為前提,各主体之间犹如一盘散沙,也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而共享型领导者也区别于传统领导者的领导模式,更应倡导合作观念,在各主体之间整合发力进行矛盾的化解,利益的协调,促进合作的达成。
此外,每个公民和每个主体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信仰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要想实现高效率的交流,就应该培育一种融合平等、公平、公正、共享、包容等理念的公共价值观,只有一套具有公共精神的理念被信服,各主体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治理。
(二)权力分享与技能提升
由于官僚体制的长期存在,政府往往是权力最为集中的一方,在共享型领导模式下政府应该做到适度的放权和在各主体之间进行权力分享,否则其他主体没有实力也没有资源可以进行平等对话,也不利于各种方案的提出。共享型领导模式所创建的平台可更多的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所探讨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得出更多策略以供选择,这远比垂直型领导模式下能够得到更多的方案。其次不同主体因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也拥有各异的技能,进行共享领导可以弥补单一领导技能的缺陷,分享知识与学习,系统性的促进整个团队前进,各主体之间都应考虑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个体不断进步才能促进整体的优化。
(三)创新智能的治理方式
随着社会治理复杂度和多样性的增加以及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往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已不能完全处理和解决当下的问题,因此进行创新智能的治理手段改进尤为重要。共享型领导模式下主体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往面对面的方式难以满足,所以利用好信息时代“互联网+”、“云数据”等先进技术,能够更好的达成共识,实现各主体的共治实施。
(四)责任体系的完善
共享型领导模式的运用有利于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责任体系的构建,有权有责权责统一,让各主体敢发言同时也要有担当,否则当共享领导做出错误决策而其他主体不具备此项技能不足以发现此类错误时,对于出现的后果应承担相应责任。另外,各主体责任明确,携手共创,利于责任的共担分担以及结果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廖成志.共享领导模式[J].企业管理,2016(05):107-109.
[2]黄浩明.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8(03):39-44.
[3]徐汉明,张新平.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8(02):48-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