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中是一种广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少在中职教学中,化学教学是一个难点,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笔者尝试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元素周期表;教学实践;学号对应元素
1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要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在一边指导,最后作出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做中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城内一个新的热点。早期教育理念是把学生视为空容器,而教师则把一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这些理念没有考虑个体多样性对学习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的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动力,要是再遇上“满堂灌”式的教学,最终导致的只有厌学。传统的教学侧重的是教师教什么,而现代职业教学侧重的是学生怎么学,要真正地做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重心也从教授法转变为师生互动。基于以上的要求,使传统的化学课也正在经历教与学的转变。
角色扮演法作为众多教学法中最体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最具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之一,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性的发挥。而可能是由于课程性质的局限,角色扮演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得很少,几乎没有看到过有关的文章。在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这是一堂以行动为导向,使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课。过程如下:
2 角色扮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课程内容: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课时:二节课。
对象:食品检验中专一年级学生。
2.1 课前准备:
2.1.1 布置预习题:什么是周期(不是说定义,是自己理解)?元素周期律是怎么来的?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元素性质与它在表中的位置有关吗?写出与你的学号一样的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性质。
2.1.2 布置任务:本班共有38位同学,正好按学号,1-36号同学,每位同学代表一种元素,第37、38号同学负责记录,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作为最后的评价依据。
2.1.3 排座位:座位在上课之前,按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排好,21-30号代表过渡元素的同学坐在最后一排。其余同学,从一到四周期坐成四个横行,Ⅰ到Ⅶ主族,加上一个O族,坐成八个纵列。按学号如下图:
2.2 教学过程
2.2.1 引言:
首先,理解一下周期的概念。什么是周期,日常生活中的周期代表什么?
比如说日历中的年月日,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螺旋上升的。
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有的非常接近,有的相差很大,元素与元素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下原子序数这个概念。为了方便,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今天,我们的座位,就是按原子序数坐的。
2.2.2 提问式教学过程的组织:
问题1. 请3号元素同学报出自己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依次报下去,另外的同学请听好,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每位同学对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的描述和讨论,从而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问题2. 请从3号元素同学开始,报出自己的原子半径,找出其中的规律。
同样的,通过对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的描述和讨论,得出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呈周期性变化规律。
问题3. 请从3号元素同学开始,报出自己的主要化合价,找出其中规律。
通过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的讨论,从而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归纳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有了这条规律,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就排出了元素周期表,我们就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预测新元素的性质。
讲到这里,总结一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1.按原子序数递增;2.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排在同一行;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排在同一纵列。
接下来探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接着提问:
问题4. 请问第一排的同学,你们是第几周期?你们的核外有多少层电子?依次问每一行的同学。
问题5. 请问第一纵列的同学,你们是第几纵列,属于第几主族?依次提问每一列的同学。
问题6. 请问5号元素同学,你在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依次抽取提問。
通过以上提问、探讨,得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主族:七主七副一八零。让学生明白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通过这些轻松愉快的问答,让学生亲身参与,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的原子结构特征。
接下来探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问题7:大家对着元素周期表图,请问自己是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惰性气体?哪些是过渡元素?
问题8. 请问原子结构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同一排的同学,从左到右,你们的金属性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同一纵列的同学呢? 通过提问探讨,并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了解:金属性是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性质;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的性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右到左,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2.3 讨论总结。最后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应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它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然后,请两位记录员上台,评价课堂中同学的表现,评选出优秀演员,进行表彰鼓励。
3 课堂效果的评价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课程学习中的应用,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的脑子都动起来了。把枯燥的元素与具体的人联系起来,把无生命的表格与学生的位置联系起来,使元素与元素周期表有了生命,有了活力,不再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处事态度。因为每种元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是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或是没有认真地对待这节课,那就会出现卡壳,会拖别的学生的后腿,所以,每个人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这节课,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这堂课,从结束时学生兴奋的笑容与热烈的掌声中,就可以看出,是十分成功的。有学生说:“原来化学课也可以这样有趣,让我不敢睡觉。”,“这节课上得好紧张,很有成就感。”,“这么难的知识我都轻松地学会了,其实化学也不难。”
而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及时地组织学生活动与纠正学生的错误,与学生可以平等地交流。所以,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
4 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上角色扮演法的內容实在是太少了,或者是缺少开发,所以,大多数的课程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法时,学生一定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这堂课才可以进行下去。作为中专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不够,所以准备工作得花很多的时间,而且工作要做得细致,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这样一堂课中,所学知识还不够全面,也不能讲得太全面,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然结构就不够紧凑。所以,还需要再一堂课进行总结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田丽丽 角色扮演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探索
[2]郭晓霞 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元素周期表;教学实践;学号对应元素
1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要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在一边指导,最后作出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做中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城内一个新的热点。早期教育理念是把学生视为空容器,而教师则把一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这些理念没有考虑个体多样性对学习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的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动力,要是再遇上“满堂灌”式的教学,最终导致的只有厌学。传统的教学侧重的是教师教什么,而现代职业教学侧重的是学生怎么学,要真正地做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重心也从教授法转变为师生互动。基于以上的要求,使传统的化学课也正在经历教与学的转变。
角色扮演法作为众多教学法中最体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最具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之一,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性的发挥。而可能是由于课程性质的局限,角色扮演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得很少,几乎没有看到过有关的文章。在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这是一堂以行动为导向,使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课。过程如下:
2 角色扮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课程内容: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课时:二节课。
对象:食品检验中专一年级学生。
2.1 课前准备:
2.1.1 布置预习题:什么是周期(不是说定义,是自己理解)?元素周期律是怎么来的?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元素性质与它在表中的位置有关吗?写出与你的学号一样的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性质。
2.1.2 布置任务:本班共有38位同学,正好按学号,1-36号同学,每位同学代表一种元素,第37、38号同学负责记录,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作为最后的评价依据。
2.1.3 排座位:座位在上课之前,按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排好,21-30号代表过渡元素的同学坐在最后一排。其余同学,从一到四周期坐成四个横行,Ⅰ到Ⅶ主族,加上一个O族,坐成八个纵列。按学号如下图:
2.2 教学过程
2.2.1 引言:
首先,理解一下周期的概念。什么是周期,日常生活中的周期代表什么?
比如说日历中的年月日,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螺旋上升的。
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有的非常接近,有的相差很大,元素与元素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下原子序数这个概念。为了方便,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今天,我们的座位,就是按原子序数坐的。
2.2.2 提问式教学过程的组织:
问题1. 请3号元素同学报出自己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依次报下去,另外的同学请听好,找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每位同学对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的描述和讨论,从而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问题2. 请从3号元素同学开始,报出自己的原子半径,找出其中的规律。
同样的,通过对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的描述和讨论,得出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呈周期性变化规律。
问题3. 请从3号元素同学开始,报出自己的主要化合价,找出其中规律。
通过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的讨论,从而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归纳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有了这条规律,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就排出了元素周期表,我们就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预测新元素的性质。
讲到这里,总结一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1.按原子序数递增;2.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排在同一行;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排在同一纵列。
接下来探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接着提问:
问题4. 请问第一排的同学,你们是第几周期?你们的核外有多少层电子?依次问每一行的同学。
问题5. 请问第一纵列的同学,你们是第几纵列,属于第几主族?依次提问每一列的同学。
问题6. 请问5号元素同学,你在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依次抽取提問。
通过以上提问、探讨,得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主族:七主七副一八零。让学生明白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通过这些轻松愉快的问答,让学生亲身参与,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的原子结构特征。
接下来探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问题7:大家对着元素周期表图,请问自己是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惰性气体?哪些是过渡元素?
问题8. 请问原子结构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同一排的同学,从左到右,你们的金属性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同一纵列的同学呢? 通过提问探讨,并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了解:金属性是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性质;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的性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右到左,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2.3 讨论总结。最后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应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它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然后,请两位记录员上台,评价课堂中同学的表现,评选出优秀演员,进行表彰鼓励。
3 课堂效果的评价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课程学习中的应用,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的脑子都动起来了。把枯燥的元素与具体的人联系起来,把无生命的表格与学生的位置联系起来,使元素与元素周期表有了生命,有了活力,不再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处事态度。因为每种元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是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或是没有认真地对待这节课,那就会出现卡壳,会拖别的学生的后腿,所以,每个人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这节课,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这堂课,从结束时学生兴奋的笑容与热烈的掌声中,就可以看出,是十分成功的。有学生说:“原来化学课也可以这样有趣,让我不敢睡觉。”,“这节课上得好紧张,很有成就感。”,“这么难的知识我都轻松地学会了,其实化学也不难。”
而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及时地组织学生活动与纠正学生的错误,与学生可以平等地交流。所以,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
4 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上角色扮演法的內容实在是太少了,或者是缺少开发,所以,大多数的课程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法时,学生一定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这堂课才可以进行下去。作为中专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不够,所以准备工作得花很多的时间,而且工作要做得细致,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这样一堂课中,所学知识还不够全面,也不能讲得太全面,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然结构就不够紧凑。所以,还需要再一堂课进行总结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田丽丽 角色扮演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探索
[2]郭晓霞 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