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一个接棒的人不会是欧盟,也不是日本或者中国,而是一个分权的世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以及若干逐渐强大的新兴经济体
每个时代都有其令人瞩目的事件,然而,我们仍然会为眼前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震撼。在短短的几个月,我们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巨无霸寡头国家——美国的崩溃和衰落。
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当作美国的陷落,也许有些夸张。不过这个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美国经济的几项特征,如消费驱动、金融创新实际上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此外,科学与技术创新是美国国力强盛的第三条支柱,今天,我们看到了三条支柱中的一支已经彻底倒塌,而消费这一条支柱也在苟延残喘。金融危机的创伤正在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美国正在希图以政府的控制力量撑起摇摇欲坠的大厦。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国,世界经济实际是在一系列寡头国家间进行着权力传递,这里没有“不死鸟”的传奇故事。然而美国的衰落却意味着一个世界统治模式的终结,这就像当初美元取代了金本位一样,此后,铸币税将不再由美国独占,多极世界将取代寡头国家。下一个接棒的人不会是欧盟,也不是日本或者中国,而是一个分权的世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以及若干逐渐强大的新兴经济体。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难得一见的时刻,而肇端就来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在改变世界的这一刻,全球目光聚焦于纽约那条著名的街。国内出版和引进了数十本描写和讨论这一危机的图书,或点评臧否,或揭露黑幕,或想象揣测,不一而足。《崩溃的帝国》却像一幅幅素描,一段段写实记录片,把危机中的“风云人物”和五大投行的所作所为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作者显然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对有关报道和数据进行了合理的编排,以真实、详尽的数据和图片,以及身临其境的故事解说,将我们带到了事件的现场,可读性强而且具有资料收藏价值。
在记叙历史事件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源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创新运动,遍布全球市场的衍生证券,成为加深危机的直接原因。在没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信用违约互换等等衍生品以前,住房信贷违约率的上升被限制在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的范围内,而且其影响往往是局部可控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80年代以来,持有金融衍生品渐渐成为金融业界的时尚,不懂衍生品或者不持有衍生品的银行经理和基金经理,经常被嘲笑为落伍者。衍生品虽然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增加了投资银行的业务收入,但它们也使金融机构得以将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风险转移并分散到全世界,使其成为危机的载体。
这个评论是中肯的,美国金融创新的主体确实是这些衍生产品,这些新事物的产生是美国经济达到巅峰阶段的伴生物,也是最终将泡泡吹破的元凶。作者举出了令人信服的案例,如AIG的垮塌竟然来自旗下一个只有370名员工的出售信用违约掉期(CDS)小机构,由于这一部门遭受了18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AIG不得不追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导致公司财务吃紧。而信用评级遭下调与股价持续承压下挫使得AIG本已虚弱的状况更加恶化。是什么因素使得往日的华尔街天之骄子们变成了现世的人间俗物?作者引述了以下数据:2000年到2007年,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发行额,从原来只有5800亿美元,增加到了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3%。CDO发行额,增加到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18.9%。这些迅速的增长,证券化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基础信贷资产的增速。CDO在发售前,又普遍进行了信用的征集,同时进行了信用违约的互换,从原来只有6300亿美元,增加到62万亿美元。贪婪和毫无节制地利用金融霸权的扩张,使得貌似强大得无可比拟的美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演出了一幕盛极而衰的“人间喜剧”。
后美国世纪的到来,也给予人们新的悬念。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美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不断下降,欧元区的统一、金砖四国的崛起,对于当前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冲击,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各国货币当局和全球投资者逐渐在减持美元资产,大量过剩的美元迫使美元出现长期的下降趋势。美国金融市场的衰败,美国积患极深而必须完成历史性调整,导致全球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重新布局。
现在预言美国将永久地衰弱还为时过早,凯恩斯式的救济与自由市场制度的结合,以及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力量不可小觑。对于这个命题的任何判断都只是一种猜测,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趋势是,未来将是一个诸强并存的世界,美元将不再是全球唯一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均衡力量。另外,如何对待金融创新,各国在危机中大量发放国债将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问题如何解决,以及中国如何抓住危机中的机会稳步发展综合国力,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本书提出了问题,虽答案未必正确,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深入思考。
每个时代都有其令人瞩目的事件,然而,我们仍然会为眼前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震撼。在短短的几个月,我们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巨无霸寡头国家——美国的崩溃和衰落。
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当作美国的陷落,也许有些夸张。不过这个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美国经济的几项特征,如消费驱动、金融创新实际上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此外,科学与技术创新是美国国力强盛的第三条支柱,今天,我们看到了三条支柱中的一支已经彻底倒塌,而消费这一条支柱也在苟延残喘。金融危机的创伤正在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美国正在希图以政府的控制力量撑起摇摇欲坠的大厦。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国,世界经济实际是在一系列寡头国家间进行着权力传递,这里没有“不死鸟”的传奇故事。然而美国的衰落却意味着一个世界统治模式的终结,这就像当初美元取代了金本位一样,此后,铸币税将不再由美国独占,多极世界将取代寡头国家。下一个接棒的人不会是欧盟,也不是日本或者中国,而是一个分权的世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以及若干逐渐强大的新兴经济体。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难得一见的时刻,而肇端就来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在改变世界的这一刻,全球目光聚焦于纽约那条著名的街。国内出版和引进了数十本描写和讨论这一危机的图书,或点评臧否,或揭露黑幕,或想象揣测,不一而足。《崩溃的帝国》却像一幅幅素描,一段段写实记录片,把危机中的“风云人物”和五大投行的所作所为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作者显然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对有关报道和数据进行了合理的编排,以真实、详尽的数据和图片,以及身临其境的故事解说,将我们带到了事件的现场,可读性强而且具有资料收藏价值。
在记叙历史事件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源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创新运动,遍布全球市场的衍生证券,成为加深危机的直接原因。在没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信用违约互换等等衍生品以前,住房信贷违约率的上升被限制在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的范围内,而且其影响往往是局部可控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80年代以来,持有金融衍生品渐渐成为金融业界的时尚,不懂衍生品或者不持有衍生品的银行经理和基金经理,经常被嘲笑为落伍者。衍生品虽然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增加了投资银行的业务收入,但它们也使金融机构得以将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风险转移并分散到全世界,使其成为危机的载体。
这个评论是中肯的,美国金融创新的主体确实是这些衍生产品,这些新事物的产生是美国经济达到巅峰阶段的伴生物,也是最终将泡泡吹破的元凶。作者举出了令人信服的案例,如AIG的垮塌竟然来自旗下一个只有370名员工的出售信用违约掉期(CDS)小机构,由于这一部门遭受了18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AIG不得不追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导致公司财务吃紧。而信用评级遭下调与股价持续承压下挫使得AIG本已虚弱的状况更加恶化。是什么因素使得往日的华尔街天之骄子们变成了现世的人间俗物?作者引述了以下数据:2000年到2007年,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发行额,从原来只有5800亿美元,增加到了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3%。CDO发行额,增加到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18.9%。这些迅速的增长,证券化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基础信贷资产的增速。CDO在发售前,又普遍进行了信用的征集,同时进行了信用违约的互换,从原来只有6300亿美元,增加到62万亿美元。贪婪和毫无节制地利用金融霸权的扩张,使得貌似强大得无可比拟的美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演出了一幕盛极而衰的“人间喜剧”。
后美国世纪的到来,也给予人们新的悬念。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美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不断下降,欧元区的统一、金砖四国的崛起,对于当前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冲击,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各国货币当局和全球投资者逐渐在减持美元资产,大量过剩的美元迫使美元出现长期的下降趋势。美国金融市场的衰败,美国积患极深而必须完成历史性调整,导致全球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重新布局。
现在预言美国将永久地衰弱还为时过早,凯恩斯式的救济与自由市场制度的结合,以及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力量不可小觑。对于这个命题的任何判断都只是一种猜测,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趋势是,未来将是一个诸强并存的世界,美元将不再是全球唯一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均衡力量。另外,如何对待金融创新,各国在危机中大量发放国债将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问题如何解决,以及中国如何抓住危机中的机会稳步发展综合国力,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本书提出了问题,虽答案未必正确,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