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做好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统计和分析,学习前人研究的经验,分析研究的不足,找到自己研究的角度,确立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以及动态分析入手,对学习者视角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调查研究的文献进行研究概述。
【关键词】学习者视角;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调查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动态分析
(1)国外TPACK研究概述
现阶段,国外学者对TPACK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
TPACK与教师信念的关系。教师信念包括有关技术的信念和有关教学的信念。尼斯用教师案例显示了参与教育技术课程的职前教师因为自己对技术的观点阻碍了她在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曼法拉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在备课、实施中所做的决定是建立在关于学科内容和技术的信念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受技术的功能性和限制性制约的。
特定学科领域中教师TPACK的发展。曼法拉还开发了一个模型来支持社会学教师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设计。尼斯提出了数学教师TPACK标准和指标。Guerrero也提出数学教师TPACK的四个成分,即观念和使用;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基于技术的课堂管理;数学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尝试多种TPACK的测量方法,测量对象以职前教师为主。凯勒和米什拉提出五种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法、绩效评价法、半结构访谈、观察、开放式问卷调查。许多关于(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研究大多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三角互证(如:课堂观察,采访,自我评估掉擦好分析等)。
教师TPACK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国外学者对发展教师TPACK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多。其中积极参与促进技术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模仿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是最主要的发展策略。教学情境性被认为是发展教师TPACK策略的重要出发点。
(2)国外核心素养研究概述
①欧盟核心素养的研究
核心素养与终身学习战略是进入21世纪后欧盟各项教育计划与政策的两个基点。2006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欧盟核心素养的主体由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共8项核心素养的表述构成,对于每项素养,分别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上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②澳大利亚核心素养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2008年发布的《墨尔本宣言》为澳大利亚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总体目标,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在内的七项通用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
③美国核心素养的研究
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再次更新。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
(3)国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概述
国外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开始的比较早,现在已经大量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Danielson&Charlotte(1996)提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4个维度: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专业责任感。Hay McBer(2000) 在“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中指出了高效教师的五种胜任特征群:专业化、领导、思维、计划/设定期望、与他人关系。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动态分析
(1)国内TPACK研究概述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PACK的理论介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TPACK的测量和评价、基于TPACK的教学实践、基于TPACK的教师教育、TPACK与具体学科结合这五个方面。
(2)国内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研究概述
①围绕教师胜任力内涵的研究。如:2018年王俊贤、吴敏撰写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胜任力内涵及内容探析》中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内容体现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综合的新型能力和卓越的人格品质。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内在路径包括:自主学习,重构知识体系;自觉省察,提升师德修养;自我管理,营造诗意人生。没有从核心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定义教师胜任力的内涵,虽然有提到核心素养,但只是基于它去研究教师胜任力的内涵,没有给出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真正内涵。
②针对教师胜任力具体学科类的研究。如:2019年刘秀银《浅议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的提升》;2019年黄劲涛张萍魏嘉嘉吳彩英《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的研究》;2019年陈新化《核心素养视野下化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途径》;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核心素养作为背景或者前提来研究教师的胜任力,没有突出核心素养教育研究。
③围绕影响教师胜任力因素的研究。如:2019年熊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中提出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背景下,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体系因素、学习意识因素、实践经验因素、教学模式因素以及人格特征因素等。同样的是把核心素养作为背景来研究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并没有把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作为完整的个体来研究。
总结下来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内涵及内容、结构分析、发展进阶、生成路径、教师胜任力特征、影响因素等等,都是一般套路研究,忽视了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核心内容(TPACK)。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从学生的视角调查分析TPACK视域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将更有利于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6-04-01.
[2]唐智松、徐竹君,杨士连。核心素养概念的混沌与厘定[J].课程·教材·教法,2018(8):106.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关键词】学习者视角;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调查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动态分析
(1)国外TPACK研究概述
现阶段,国外学者对TPACK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
TPACK与教师信念的关系。教师信念包括有关技术的信念和有关教学的信念。尼斯用教师案例显示了参与教育技术课程的职前教师因为自己对技术的观点阻碍了她在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曼法拉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在备课、实施中所做的决定是建立在关于学科内容和技术的信念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受技术的功能性和限制性制约的。
特定学科领域中教师TPACK的发展。曼法拉还开发了一个模型来支持社会学教师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设计。尼斯提出了数学教师TPACK标准和指标。Guerrero也提出数学教师TPACK的四个成分,即观念和使用;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基于技术的课堂管理;数学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尝试多种TPACK的测量方法,测量对象以职前教师为主。凯勒和米什拉提出五种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法、绩效评价法、半结构访谈、观察、开放式问卷调查。许多关于(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研究大多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三角互证(如:课堂观察,采访,自我评估掉擦好分析等)。
教师TPACK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国外学者对发展教师TPACK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多。其中积极参与促进技术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模仿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是最主要的发展策略。教学情境性被认为是发展教师TPACK策略的重要出发点。
(2)国外核心素养研究概述
①欧盟核心素养的研究
核心素养与终身学习战略是进入21世纪后欧盟各项教育计划与政策的两个基点。2006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欧盟核心素养的主体由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共8项核心素养的表述构成,对于每项素养,分别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上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②澳大利亚核心素养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2008年发布的《墨尔本宣言》为澳大利亚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总体目标,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在内的七项通用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
③美国核心素养的研究
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再次更新。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
(3)国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概述
国外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开始的比较早,现在已经大量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Danielson&Charlotte(1996)提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4个维度: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专业责任感。Hay McBer(2000) 在“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中指出了高效教师的五种胜任特征群:专业化、领导、思维、计划/设定期望、与他人关系。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动态分析
(1)国内TPACK研究概述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PACK的理论介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TPACK的测量和评价、基于TPACK的教学实践、基于TPACK的教师教育、TPACK与具体学科结合这五个方面。
(2)国内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研究概述
①围绕教师胜任力内涵的研究。如:2018年王俊贤、吴敏撰写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胜任力内涵及内容探析》中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内容体现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综合的新型能力和卓越的人格品质。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内在路径包括:自主学习,重构知识体系;自觉省察,提升师德修养;自我管理,营造诗意人生。没有从核心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定义教师胜任力的内涵,虽然有提到核心素养,但只是基于它去研究教师胜任力的内涵,没有给出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真正内涵。
②针对教师胜任力具体学科类的研究。如:2019年刘秀银《浅议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的提升》;2019年黄劲涛张萍魏嘉嘉吳彩英《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的研究》;2019年陈新化《核心素养视野下化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途径》;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核心素养作为背景或者前提来研究教师的胜任力,没有突出核心素养教育研究。
③围绕影响教师胜任力因素的研究。如:2019年熊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中提出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背景下,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体系因素、学习意识因素、实践经验因素、教学模式因素以及人格特征因素等。同样的是把核心素养作为背景来研究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并没有把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作为完整的个体来研究。
总结下来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内涵及内容、结构分析、发展进阶、生成路径、教师胜任力特征、影响因素等等,都是一般套路研究,忽视了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核心内容(TPACK)。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从学生的视角调查分析TPACK视域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将更有利于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6-04-01.
[2]唐智松、徐竹君,杨士连。核心素养概念的混沌与厘定[J].课程·教材·教法,2018(8):106.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