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5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饮食干预,观察组采取个体化饮食指导,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和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SF)、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指导;慢性肾衰竭;生活质量;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012-02
  长期血液透析会造成患者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营养不良,降低疗效,使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1]。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为50%,特别是大于65岁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以高达86%[2]。常规的饮食指导仅仅是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基础性的饮食规划,尽管可以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但是因为每一个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特点各有差异,且每一个患者的机体状态也各不相同,单一进行饮食指导无法适宜性地满足所有血液透析患者。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个性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5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35~79(60.13±5.24)岁;病程1.3~12.4(5.79±1.36)年。对照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6~79(59.38±4.27)岁;病程1.3~12.4(5.63±1.45)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超过3个月;(2)认知功能、语言沟通能力和视听功能均正常。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消耗性疾病;(2)合并急慢性炎症、心力衰竭、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贫血、脑血管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脏器系统疾病;(3)合并重度抑郁、进食障碍或者体质量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鼓励血液透析患者多食用西红柿、菠菜以及芹菜等低磷水平的食物,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禁止食用奶制品以及豆制品等,食用瘦肉和鱼类等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类食物,尽量水煮后再进行热炒,以降低优质蛋白的流失量。
  观察组: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和营养专家需要全面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习惯,对每一位患者需要摄取的相关元素含量进行计算,按照计算的结果认真制定出详细的個体化饮食指导计划,注意确保血液透析患者每天摄入的磷元素量最低为800 mg,最高为1000 mg,护士通过采取食物营养计算器估算血液透析患者的磷元素摄取量,向患者和家属告知勿食牛奶、坚果、动物内脏以及麦片等磷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多食菠菜、蛋清、芹菜和藕粉等磷含量比较低的食物,鱼肉类可以水煮后再进行热炒,以降低磷元素的摄取量以及优质蛋白的流失量。向患者发放饮食宣传册和食物营养成分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而且可以开展知识讲座,以提高患者对饮食方面的重视程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和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SF)、前白蛋白(PA)水平。
  采取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判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躯体功能、整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每个领域的满分值为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替代机体肾脏的多种功能,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上血液透析治疗的费用高昂、社会角色改变和受到病痛的折磨,患者的心理负担较大,会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3-5]。此外,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可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其食物的摄入频次、摄入量以及摄入种类,造成患者因为营养元素摄入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6]。营养不良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紧密相关,是患者病死率以及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7]。血液透析患者一方面必须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以及热量,以补充由于频繁透析而丢失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维持机体的需要;另一方面,摄入过多的食物,特别是水分会造成患者透析治疗期间的体重过多增长,导致循环负荷过重等,代谢产物也明显增加,从而造成患者机体中的毒素过高,对全身各个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8-10]。个体化饮食指导通过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计算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摄取量,减少磷元素的摄取量;一对一的进行饮食指导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盲目限制饮食的情况,保证机体营养状态的稳定。本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和血清ALB、SF、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表明个体化饮食指导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华娟,董永泽,胡霄,等.中医饮食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内环境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44(5):486-489,494.
  [2] 杨敬,郑劲,钟锦,等.百令胶囊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T淋巴细胞亚群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145-149.
  [3] 李倩玲,吴碧静.食物交换份个性化衍生食谱联合仿真教具实践法在维持性血透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94-1996.
  [4] 陈科威,徐晓珍,葛玉英,等.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护理期间营养评估与专病一体化饮食指导效果探析[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6):68-70.
  [5] 林璟华,曾志力,管癸芬.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路径对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教育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5):641-642.
  [6] 赵瑾,袁立英,罗亚舟,等.尿毒清颗粒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3):115-118.
  [7] 李宁,崔向飞,周红丽,等.机体成分分析仪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1):65-68.
  [8] 王文静,李艳宾,张泽伟.运动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2):155-158.
  [9] 窦海川,郭宏艳,陈燕,等.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707-2708.
  [10] 余妙清,连丽虹,张竞威,等.家庭跟进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2):197-198.
其他文献
健康科普,在于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条有效的科普信息,也许就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挽救生命。医疗工作者日常更需要树立科普意识,紧跟时事热点,及时更新,有效触达大众。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记录了对于前不久欧洲杯赛场上,丹麦球星埃里克森心跳骤停后一系列急救措施的观察,以及后续个人科普工作的层层推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儿科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人员流动开始加速,今年儿科患者又有所增加,特别是这段时间的乙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为“乙型流感”)较以前增多,患儿发热、头痛、呕吐症状明显,笔者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妇科手术多限于下腹及盆腔,虽然不直接涉及胃肠道,但术前的肠道准备、手术操作、麻醉药物的作用、术后卧床、术后局部炎症刺激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发生肠梗阻、加重术后盆腔黏连等,影响术后康复。因此,开腹手术后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
痹证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病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该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在中医理论中,痹证主要分为寒痹、行痹、着痹和热痹,其中湿热痹常常容易被临床所忽视。
腰部是指肋下与臀间的身体部分,其一侧或两侧疼痛称为腰痛或下背部疼痛,常放射至臀部、双下肢背部。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社区就诊患者中,5%~8%以腰痛或合并腰痛而就诊。70%~80%的成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腰痛。
焦虑抑郁症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随着抗焦虑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严重合并症5-羟色胺综合征也越来越多,常见于5-羟色胺能药物治疗过程中、非故意性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以及故意投毒等情况。由于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变化多端,临床医生应认识5-羟色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熟悉其临床诊治要点,避免误诊误治。
在急诊科,腹痛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腹痛是可涉及腹部多个系统的疾病,某些疾病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急性心肌梗死、腹主动脉夹层、消化道穿孔、腹部脏器栓塞、腹部脏器扭转等。加之当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许多患者常常拖延就诊时间,最后迫不得已才至急诊科就诊,若不及时准确处理,预后往往不佳。笔者结合临床病案,与读者探讨腹痛的诊治,以资参考。
临床医生一般对医学指南的更新换代比较重视和敏感,但对于医事法律规范的修订与更迭则容易忽视。可是临床工作如履薄冰,医生总想给每个患者皆大欢喜的结果,但现实情况是医生或许会力不从心,或许无法效如桴鼓,或许还会犯错,这时候如果产生纠纷,患者申请司法鉴定,在诊疗过程中原本不被注意的瑕疵就会凸显出来,而医生自己事先却并不知道。
【摘要】目的:探索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有效合理地治疗方式,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工作中,进而为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脑病科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和全血粘度指标,脑部头颅CT,血压,NIHSS评分和BI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64例冠心病PCI术治疗的患者为此次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相等,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及血压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出院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波动程度均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