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苗画--艺术的奇葩
在神秘的湘西吕洞圣山下,聚居着勤劳勇敢的苗族人家。他们虽然深居山中,相对闭塞,条件艰辛。但是,悠久的苗画却锦绣繁花,以其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文明于世界。
苗画,是在湘西苗族文化、民间艺术丰厚的沃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朵山野艺术奇葩。它是苗族地区民间艺人通过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来的图案。这些图案内容丰富,主要用在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经常可见龙凤呈祥、喜鹊闹梅、五谷丰登等各种图案的苗画。数百年来,民间画师将苗画技艺代代相传,成为苗族的服饰、刺绣、银饰、蜡染能够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苗画,最常见的纹样是动物的形象,刺绣、织锦图案中有许多对龙凤呈祥、飞舞蝴蝶的描绘,还有许多半人半兽的纹样,譬如,人头龙、人头兽、人头鸟等等,反映了人类早期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状态。它以浓郁的苗族民间特色、地域乡土特色、时代生活情趣和独特的现代民间绘画群体风格立足于画坛,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和画派,载入了中国美术史,因而蜚声中外。
二、课堂--苗画的引入
(一)明晰传承之人
吕洞山下,白河小村,有一个名叫梁永福的人,苗家汉子,他就是苗画的传承人。他生在苗家,长在苗家,自幼喜爱苗画。他的画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色彩对比性强。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州展览。1987年,苗画作品《丹凤朝阳》参加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赴京展览,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4年,湘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把他的三幅苗画作品作为珍品收藏。我们湘西苗画现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录。
(二)赏析苗画作品
上课伊始,教师将收集到的民间苗画作品制作成多媒体并配上曲调朴实、旋律平稳、线条流畅、此起彼伏、多声明显的苗歌,力求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神奇的湘西苗居,一幅幅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那龙凤呈祥、喜鹊闹梅、五谷丰登等图案,像放电影一样映入学生眼帘,学生那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了解绘画步骤
第一步:构思--构思大胆,充实饱满,打破时空性。
第二步:造型--线条流畅,稚拙夸张,富于装饰性。
第三步:上色--细致聚神,色彩明快,富于对比性。
(四)精选绘画材料
纸:卡纸,水粉纸,素描纸等。
笔:铅笔,毛笔,水粉笔,勾线笔。
颜料:水粉颜料,丙稀颜料。
(五)交流分享作品
课堂尾声,展示作品,交流作品,鉴赏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中,求发展;在交流中,知不足;在鉴赏中,体验美。
三、创新--苗画的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为我们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莫大的鼓舞,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拿出主人翁的精神,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发挥自己的才智,让民族的瑰宝得以大放异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开展“走进吕洞苗家,赏析吕洞苗画,描绘吕洞山水”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苗寨、热爱苗画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苗画的基础上,我大胆地将皱纹搓成条,备成各色,引导学生借鉴苗绣的各种创法,比如:辫绣、皱绣、卷绣、结绣等,贴在苗画的描稿纸上,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学生深受启发。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深入苗居苗民,了解苗民风俗,作品实物观察、苗画制作指导、作品完成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思考--苗画的价值
(一)传承了民间艺术。
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文化,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采取漠视或者鄙视的态度。将苗画引进课堂,有效地使民间苗画艺术与学校教育的延续能避免断裂与绝迹的结果。
(二)活跃了课堂教学。
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融入而更增加了课堂的活力。根据实际情况而补充的美术教材,设置课程,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国现行美术教材的不足。让学生因为湘西的苗画,有了直观的史料与教材。同时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继承了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中国传统文化自己的信仰、价值、民族理想和民族精神在里面。苗画是湘西的奇葩,是苗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创造出来的一种古老、质朴、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无字史书,凝聚着民族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苗画中,苗族人民的伟大精神,淋漓尽致地潜移默化着每位学生。
(四)培养了审美意识
苗画题材中的带有吉祥寓意的麒麟、龙、凤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蝴蝶、花、鸟、虫、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象征比喻意义极强,重神不重貌,往往体现了普通老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离生活很近。学生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从这个角度来说,苗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情景”。在苗画的学习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神秘的湘西吕洞圣山下,聚居着勤劳勇敢的苗族人家。他们虽然深居山中,相对闭塞,条件艰辛。但是,悠久的苗画却锦绣繁花,以其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文明于世界。
苗画,是在湘西苗族文化、民间艺术丰厚的沃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朵山野艺术奇葩。它是苗族地区民间艺人通过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来的图案。这些图案内容丰富,主要用在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经常可见龙凤呈祥、喜鹊闹梅、五谷丰登等各种图案的苗画。数百年来,民间画师将苗画技艺代代相传,成为苗族的服饰、刺绣、银饰、蜡染能够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苗画,最常见的纹样是动物的形象,刺绣、织锦图案中有许多对龙凤呈祥、飞舞蝴蝶的描绘,还有许多半人半兽的纹样,譬如,人头龙、人头兽、人头鸟等等,反映了人类早期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状态。它以浓郁的苗族民间特色、地域乡土特色、时代生活情趣和独特的现代民间绘画群体风格立足于画坛,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和画派,载入了中国美术史,因而蜚声中外。
二、课堂--苗画的引入
(一)明晰传承之人
吕洞山下,白河小村,有一个名叫梁永福的人,苗家汉子,他就是苗画的传承人。他生在苗家,长在苗家,自幼喜爱苗画。他的画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色彩对比性强。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州展览。1987年,苗画作品《丹凤朝阳》参加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赴京展览,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4年,湘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把他的三幅苗画作品作为珍品收藏。我们湘西苗画现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录。
(二)赏析苗画作品
上课伊始,教师将收集到的民间苗画作品制作成多媒体并配上曲调朴实、旋律平稳、线条流畅、此起彼伏、多声明显的苗歌,力求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神奇的湘西苗居,一幅幅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那龙凤呈祥、喜鹊闹梅、五谷丰登等图案,像放电影一样映入学生眼帘,学生那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了解绘画步骤
第一步:构思--构思大胆,充实饱满,打破时空性。
第二步:造型--线条流畅,稚拙夸张,富于装饰性。
第三步:上色--细致聚神,色彩明快,富于对比性。
(四)精选绘画材料
纸:卡纸,水粉纸,素描纸等。
笔:铅笔,毛笔,水粉笔,勾线笔。
颜料:水粉颜料,丙稀颜料。
(五)交流分享作品
课堂尾声,展示作品,交流作品,鉴赏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中,求发展;在交流中,知不足;在鉴赏中,体验美。
三、创新--苗画的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为我们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莫大的鼓舞,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拿出主人翁的精神,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发挥自己的才智,让民族的瑰宝得以大放异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开展“走进吕洞苗家,赏析吕洞苗画,描绘吕洞山水”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苗寨、热爱苗画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苗画的基础上,我大胆地将皱纹搓成条,备成各色,引导学生借鉴苗绣的各种创法,比如:辫绣、皱绣、卷绣、结绣等,贴在苗画的描稿纸上,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学生深受启发。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深入苗居苗民,了解苗民风俗,作品实物观察、苗画制作指导、作品完成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思考--苗画的价值
(一)传承了民间艺术。
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文化,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采取漠视或者鄙视的态度。将苗画引进课堂,有效地使民间苗画艺术与学校教育的延续能避免断裂与绝迹的结果。
(二)活跃了课堂教学。
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融入而更增加了课堂的活力。根据实际情况而补充的美术教材,设置课程,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国现行美术教材的不足。让学生因为湘西的苗画,有了直观的史料与教材。同时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继承了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中国传统文化自己的信仰、价值、民族理想和民族精神在里面。苗画是湘西的奇葩,是苗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创造出来的一种古老、质朴、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无字史书,凝聚着民族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苗画中,苗族人民的伟大精神,淋漓尽致地潜移默化着每位学生。
(四)培养了审美意识
苗画题材中的带有吉祥寓意的麒麟、龙、凤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蝴蝶、花、鸟、虫、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象征比喻意义极强,重神不重貌,往往体现了普通老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离生活很近。学生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从这个角度来说,苗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情景”。在苗画的学习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