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某大厦工程为案例,详细的分析了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转换层施工的重点、难点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施工重点;施工难点;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18500m2,地下1层,地上18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
该工程的中部第四层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图1)。其下为15.6m×9.3m的大空间,其上为框架结构,五个框架柱柱基均由所在的转换结构大梁插出。
该转换层共有5根大梁,其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其截面为1.2m×3.45m,梁长17.9m,净跨13.8m;内配底筋采用φ25Ⅱ级钢筋,面筋3排φ25Ⅱ级钢筋,两端负弯矩筋φ25Ⅱ级钢筋,箍筋φ14@100Ⅱ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Ⅱ级钢筋,拉筋中φ12梁中为@400、梁端为@200(图2)。
2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二层剪力墙、柱钢筋绑扎二层剪力墙、柱模板安装→转换大梁满堂红支撑系统搭设→大梁底模安装→转换大梁钢筋绑扎、大梁侧模及其他梁板模→剪力墙、柱混凝土浇筑→其他。梁板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3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本工程中支撑楼板的木龙骨采用80mm×80mm松杂木枋,间距@450mm,面铺18mm厚胶合板,所有板缝用胶带纸封闭,支撑系统采用门式脚手架(宽1200mm,高1700mm,1900mm)加可调底座和顶托,门架间距@900~950mm,中间用交叉支撑连接,在两层门架竖向连接处加水平连接杆一道,材料用48mm钢管和扣件,转换大梁的木龙骨采用80×100mm松杂木枋,间距@400mm,为让模板起到有效的保水、保温作用,板缝均用胶带纸封闭。支撑系统搭设φ48mm满堂钢管脚手架,立杆沿梁方向间距@500mm,经计算门架及钢管支撑能够满足施工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对于转换梁的侧模则沿梁高每隔450mm设水平加固钢管一道,配合对拉螺栓使用。施工前检查大梁侧模的刚度、对拉螺栓紧固件是否牢靠。跨度大于4m的梁应起拱3%。为了确保支撑牢固,在筏板基础以上从负一层至一层板下设独立支撑间距@500mm,范围同转换层满堂红支撑。首层梁板支撑在转换层顶梁板施工完毕后7d内不允许拆除。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看护支撑跑位及挠度、侧模跑位及挠度,随时采取处理措施。以下措施处理:
⑴准备180根独立支撑(含可调顶托、底座),防止立杆变形、跑位;⑵准备120根φ48mm钢管(长2m),防止横杆挠度过大;⑶准备180套对拉螺栓,施工过程中观察第一根转换大梁侧模的变形情况,如果变形过大,大梁及时增加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4钢筋工程的关键工艺
4.1钢筋翻样与下料
⑴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楚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施工方便。
⑵考虑到原设计所有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无法施工。经设计院同意变更为: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2500mm(即锚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亦不弯起,均伸至弯起筋即可。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另外KL1、XL1大梁上端350mm宽的小梁箍改为开口箍(下开口),锚入大梁35d,以方便施工。
⑶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⑷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⑸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4.2钢筋的安装与就位
钢筋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吊挂上部纵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上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梁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穿负筋、腰筋等。
⑴大梁钢筋的安放在梁底板铺设结束后进行。先在梁底上方搭设临时钢管搁架(搁架立杆支撑在梁两侧的楼板模板上),搁架下横杆高出梁底30~35cm,上横杆比梁面高10~15cm。在搁架下横杆上铺设梁的最下一排纵筋,之后,按放一排横杆铺设一排纵筋的原则,铺设完梁下部的全部主筋;在搁架的上横杆上铺设梁最上一排面筋,用φ6筋制成的“S”钩在上排面筋上挂起上部第二排纵筋,同样用“S”钩在第二排纵筋上挂起第三排纵筋,直至梁上部纵筋全部逐层挂起;主筋铺设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下而上逐根拆除搁架下横杆,同时将下部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同样由下而上把上部挂起的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梁底保護层垫块;松动扣件,放下搁架的上横杆使骨架就位。最后,穿负筋、腰筋、接筋,绑扎新生柱插筋及洞口加固筋。
⑵在梁底模的两端划定出每排20根φ25纵筋的分布位置,同时确定它们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位于哪两根柱主筋之间),主筋排列必须按次序对号入座。
⑶安装梁纵筋要注意梁与梁之间的协调,按先KL3后其余梁的顺序,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以保证主筋在梁内的设计位置。实际施工时KL1、XL1的ho钢筋截面有所减小,箍筋也得相应缩小,即在梁端配制缩尺箍筋。
⑷安装柱节点箍筋时,必须按事先确定的位置和数量,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箍筋放置在各层主筋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将柱箍同柱主筋绑扎固定。柱节点箍筋不得少放、漏放。
5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本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部分C50,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运输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5~16cm。为了确保模板支撑架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⑴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
⑵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施工缝,要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浇筑路线进行浇筑。
⑶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2h,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只浇筑无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浇筑至梁底10cm位置,有转换大梁部分不浇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有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柱及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应注意大梁部分必须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cm。在转换层大梁以下的剪力墙,因钢筋较密,振动棒必须插到位,且应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500mm来控制振捣质量。振动棒插点为梅花状,棒距控制在500mm左右,要求不漏振,不过振,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不下沉即为振捣密实。在振动棒振不到的部位,应辅助振捣模板,但时间不应过长,或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大梁应分层振捣,同样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来控制振捣质量。
⑷混凝土表面标高的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由放线组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6结语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坚持标准,规范管理,保证质量,信守合同”质量方针为准绳,事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不断加强施工质量、工期、安全、文明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施工重点;施工难点;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18500m2,地下1层,地上18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
该工程的中部第四层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图1)。其下为15.6m×9.3m的大空间,其上为框架结构,五个框架柱柱基均由所在的转换结构大梁插出。
该转换层共有5根大梁,其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其截面为1.2m×3.45m,梁长17.9m,净跨13.8m;内配底筋采用φ25Ⅱ级钢筋,面筋3排φ25Ⅱ级钢筋,两端负弯矩筋φ25Ⅱ级钢筋,箍筋φ14@100Ⅱ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Ⅱ级钢筋,拉筋中φ12梁中为@400、梁端为@200(图2)。
2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二层剪力墙、柱钢筋绑扎二层剪力墙、柱模板安装→转换大梁满堂红支撑系统搭设→大梁底模安装→转换大梁钢筋绑扎、大梁侧模及其他梁板模→剪力墙、柱混凝土浇筑→其他。梁板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3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本工程中支撑楼板的木龙骨采用80mm×80mm松杂木枋,间距@450mm,面铺18mm厚胶合板,所有板缝用胶带纸封闭,支撑系统采用门式脚手架(宽1200mm,高1700mm,1900mm)加可调底座和顶托,门架间距@900~950mm,中间用交叉支撑连接,在两层门架竖向连接处加水平连接杆一道,材料用48mm钢管和扣件,转换大梁的木龙骨采用80×100mm松杂木枋,间距@400mm,为让模板起到有效的保水、保温作用,板缝均用胶带纸封闭。支撑系统搭设φ48mm满堂钢管脚手架,立杆沿梁方向间距@500mm,经计算门架及钢管支撑能够满足施工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对于转换梁的侧模则沿梁高每隔450mm设水平加固钢管一道,配合对拉螺栓使用。施工前检查大梁侧模的刚度、对拉螺栓紧固件是否牢靠。跨度大于4m的梁应起拱3%。为了确保支撑牢固,在筏板基础以上从负一层至一层板下设独立支撑间距@500mm,范围同转换层满堂红支撑。首层梁板支撑在转换层顶梁板施工完毕后7d内不允许拆除。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看护支撑跑位及挠度、侧模跑位及挠度,随时采取处理措施。以下措施处理:
⑴准备180根独立支撑(含可调顶托、底座),防止立杆变形、跑位;⑵准备120根φ48mm钢管(长2m),防止横杆挠度过大;⑶准备180套对拉螺栓,施工过程中观察第一根转换大梁侧模的变形情况,如果变形过大,大梁及时增加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4钢筋工程的关键工艺
4.1钢筋翻样与下料
⑴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楚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施工方便。
⑵考虑到原设计所有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无法施工。经设计院同意变更为: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2500mm(即锚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亦不弯起,均伸至弯起筋即可。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另外KL1、XL1大梁上端350mm宽的小梁箍改为开口箍(下开口),锚入大梁35d,以方便施工。
⑶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⑷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⑸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4.2钢筋的安装与就位
钢筋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吊挂上部纵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上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梁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穿负筋、腰筋等。
⑴大梁钢筋的安放在梁底板铺设结束后进行。先在梁底上方搭设临时钢管搁架(搁架立杆支撑在梁两侧的楼板模板上),搁架下横杆高出梁底30~35cm,上横杆比梁面高10~15cm。在搁架下横杆上铺设梁的最下一排纵筋,之后,按放一排横杆铺设一排纵筋的原则,铺设完梁下部的全部主筋;在搁架的上横杆上铺设梁最上一排面筋,用φ6筋制成的“S”钩在上排面筋上挂起上部第二排纵筋,同样用“S”钩在第二排纵筋上挂起第三排纵筋,直至梁上部纵筋全部逐层挂起;主筋铺设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下而上逐根拆除搁架下横杆,同时将下部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同样由下而上把上部挂起的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梁底保護层垫块;松动扣件,放下搁架的上横杆使骨架就位。最后,穿负筋、腰筋、接筋,绑扎新生柱插筋及洞口加固筋。
⑵在梁底模的两端划定出每排20根φ25纵筋的分布位置,同时确定它们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位于哪两根柱主筋之间),主筋排列必须按次序对号入座。
⑶安装梁纵筋要注意梁与梁之间的协调,按先KL3后其余梁的顺序,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以保证主筋在梁内的设计位置。实际施工时KL1、XL1的ho钢筋截面有所减小,箍筋也得相应缩小,即在梁端配制缩尺箍筋。
⑷安装柱节点箍筋时,必须按事先确定的位置和数量,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箍筋放置在各层主筋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将柱箍同柱主筋绑扎固定。柱节点箍筋不得少放、漏放。
5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本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部分C50,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运输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5~16cm。为了确保模板支撑架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⑴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
⑵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施工缝,要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浇筑路线进行浇筑。
⑶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2h,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只浇筑无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浇筑至梁底10cm位置,有转换大梁部分不浇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有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柱及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应注意大梁部分必须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cm。在转换层大梁以下的剪力墙,因钢筋较密,振动棒必须插到位,且应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500mm来控制振捣质量。振动棒插点为梅花状,棒距控制在500mm左右,要求不漏振,不过振,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不下沉即为振捣密实。在振动棒振不到的部位,应辅助振捣模板,但时间不应过长,或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大梁应分层振捣,同样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来控制振捣质量。
⑷混凝土表面标高的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由放线组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6结语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坚持标准,规范管理,保证质量,信守合同”质量方针为准绳,事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不断加强施工质量、工期、安全、文明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