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太爱宝宝,所以总怀疑自己的爱是不是足够
因为太想给他所有的一切,所以总是责备自己做得不够好
因为太想做个完美的妈妈,所以总对自己提出高而更高的要求
小雨休了足足8个月的产假后,怀着对宝宝的依依不舍,回到了令无数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尽管每天晚上回家后就能够看到亲爱的宝贝,但还是不足以让她在白天工作的时候心安:宝宝会不会哭着找妈妈?奶奶是不是又在饭里偷偷放了些这么大孩子不应吃的酱油?保姆在带孩子玩的时候有没有放些儿歌给他听?每天回家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和伸向她的小手,小雨常常感到心里一阵莫名的愧疚。尤其出外散步时,遇到全职妈妈们兴高采烈地描述着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和不同,更让她觉得自己的“不称职”,觉得自己不够爱宝宝。因此最近以来,小雨经常会被一个问题困扰:我算不算是一个好妈妈?
像小雨一样对宝宝无微不至的母亲在我们的周围还真是不少,有的因为要工作的关系白天必须和宝宝有所分离而苦恼,有的母亲半夜醒来时发现宝宝已经晾在被子外面很久了而自责不已,还有的母亲甚至看到宝宝哭闹、长痱子也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周全,要认真反省一番。
中国有一句流传甚久的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重重的心交织了浓浓的爱,让“母子情深”掺杂了些许惶恐的味道。
让我们来看看,细心妈妈们对爱宝宝的自我怀疑究竟源自怎样一种心理呢?
初为人母的正常心理——幸福而又敏感
宝宝离开妈妈肚子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母子二人还是处在不能分离的一体状态,叫“共生”状态。这时的宝宝需要妈妈各方面的照顾,他靠妈妈给吃的,提供温暖、抚摸和安全。宝宝把妈妈视为生命的一切。
此时的妈妈同样有对宝宝深深依恋的感觉,好像他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分秒割舍不下。这个时期的妈妈体验到幸福、新奇、辛苦,也伴有神经的紧张和过度敏感,比如在有危险或陌生人接近时,母亲会本能地提高警惕避开。
“共生”阶段的母子相互依赖,彼此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展现出一幅交融亲密的画面。
有了如此深切的依赖,不安全感也自然随之增加:他满足吗?快乐吗?冷不冷热不热?宝宝幼小无助的样子让妈妈心疼怜爱,也许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会在一代一代母亲的精心照顾下繁衍,而母亲对宝宝的那种专注神情更是映照了母爱的伟大。
宝宝需要的母爱——无条件的支持和祝福
心理学家同时发现,对于幼小婴儿的爱中,一些母亲习惯地把宝宝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对宝宝的爱中,隐含了自恋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是宝宝的无助和依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喜欢支配和占有的母亲的欲望。在宝宝学会走路后的分离中,乃至到青春期的意识独立上,这种“爱”给孩子的成长会造成温柔的障碍。
所以说,真正的母爱不仅表现在对宝宝的无微不至的关照,更体现在妈妈能够在孩子终将离开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道路上,依然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和祝福。
“我不够好”来自哪里?
可以说年轻的妈妈们在初为人母时都要经历上面的一个阶段,若是妈妈有时对宝宝疏忽了,引起了宝宝的不满反应,很多母亲能够及时调整,把它作为一种育儿经验。但一些妈妈却显得尤为紧张,内心产生对自己的不满,甚至会转而埋怨自己,责怪自己。
她们眼里充满了对宝宝的愧疚,嘴巴里还要不停道歉。就像小雨,正常上班也变成不够爱宝宝的一个表现,责怪自己成为不了完美的母亲。
完美母亲的理想来自哪里呢?为什么有些妈妈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呢?这还要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起。
童年时缺乏父母的认可
追求完美的妈妈们,在看护宝宝以外的事情上也一定习惯用自责和不恰当的批评对待自己,给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而且她们可能很少对自己做的事情满意过。这种挑剔很大程度上因为她们的父母似乎也从没有对她们的表现表示过真心的认可。比如小时候父母很少对自己有正面评价,以至于成人后仍然对自己缺乏自信。
因爱而生的人为紧张
当孩子出世的瞬间,他的身上集聚了多少关爱的眼神,当妈妈的更是怎么爱宝宝都不为过,唯恐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有些妈妈恨不能为宝宝承受一切的痛苦。
正是由于母爱的这种利他、无私的品质,母爱一直被视为爱的最高类别,也是感情纽带中最为神圣的。但也正是这样的期望带给年轻妈妈们焦虑心理,会在对宝宝的过度关照中“传染”给孩子,让宝宝慢慢产生不安情绪,人为的紧张代替了自然的适应,母子关系也相应的变得纠缠。
以父母为影子——
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曾有过自己的童年。童年里印象最深的是父母的关爱,也有父母的期望和教诲。我们被宠爱,也被禁止;被夸奖,也被要求符合一些标准。
更重要的是,父母那时在我们的眼中是高大完美的,无所不能的,这更映衬了我们的不足和渺小。于是我们长大以后,父母的要求化作检验自己的尺子,似乎永远应该做到更好,也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好。那些个性中有完美倾向的妈妈们尤其下意识地严格要求自己。
专家的建议
对于时常内疚的妈妈们,专家的建议是: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宝宝。爱自己是每个爱的基础,妈妈们学会体贴、善待自己,不仅能以完整的人格去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更能为子女做出自尊、自爱、自信的榜样,成熟坚强地去面对人生和未来。
了解自己产生自责心理的原由。你的担心,你的对自己的吹毛求疵,源于你的被严格要求的童年,来源于早年父母的教诲。儿时的“我不好”产生的紧张感已经泛化到成人生活的每个细节。“不够好”妈妈的心中有太多臆想的责任,必须这样和必须那样,精力被负疚占据,从而错过了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世上没有完美的妈妈。不是妈妈不够爱宝宝,是妈妈们太爱宝宝了而忽略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一系列的不完美。追求完美的妈妈在宝宝长大后,也通常愿意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当然会制造出另一个追求完美但饱尝不能如愿的痛苦的人。
不横向比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特点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家庭成员相互对待的方式上渗透了各自的成长历史和性格特点。我们要借鉴别人带宝宝的长处,同时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依据家庭环境和宝宝习惯形成自己的一套办法。只要家里经常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宝宝一定会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