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论,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风雨,见证了生命自然的精美和谐。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学,在某一个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容易使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犹如一潭死水。生本的出现,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革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呈现生命力的教学模式,让原本机械、沉闷的语文课堂绽放灵动的气息。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
“生本”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处于山区的农村教师来说,“生本”却成了“纸上谈兵”,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一条适合农村的“生本”道路,是笔者探索和追求的。
一、立足农村,立足学生
(一)教学环境
要想进行生本,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立足农村,针对农村的生活水平低下,学校的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制定和创造实行生本的基础,教学条件虽然局限着生本教育的实施,但也正是这些条件的缺失,才更需要生本。想想农村学生只有一本课本,一支笔,课堂再枯燥无味,无疑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师者应最大限度利用学生的创造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有限的资源下开拓出无限的力量。
(二)教学对象
农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对网络、电脑接触较少,知识面不广。家长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难以进行家庭辅导。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知识。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的确,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读书写字,他们靠的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作为老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回归生命,走向生本。
二、生本之初体验
(一)合理分配小组
带着对生本教育的踌躇,笔者对自己所带的班级进行了“生本的初体验”,也是笔者立足农村、立足学生开设的“半生本”课堂。
走进生本课堂,教师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笔者采用的是四人合作式,保证每个小组里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对组内的四个人进行明确的分工: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合作;二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纪律;三号当记录员,记录本组的学习情况;四号是汇报员,负责作汇报。
接下来就是奖励机制。笔者在课室的显眼处,布置了“红花园地”,让每个小组之间无形中进入到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氛围里。规定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每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奖励红花,相反要摘除红花,每周进行一次统计,评选“先进小组”。
“半生本”的开端是学生们的兴趣,成绩平平或者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由平时遭到忽视,到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有为小组争夺荣誉的责任,表现得尤为兴奋。生本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都对这“半生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做到真正的“乐学”“好学”。笔者改变了以前传统语文教学的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在台下“听”他们做学习汇报。如,学习第20课《盘古开天辟地》时,在课前学生已经根据我给出的预习程序和要求,把生字进行了预习和笔记。接着每个小组的组员自愿上台为我们分析和讲解要学习的生字,包括生字的音、形、义、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田字格的占位等,说得不够的,其他学生再做补充。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价值建构当中,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老师的“说”,这样不但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改之前,课堂沉闷、机械的学习氛围.如今他们个个都是小老师,由羞于表达自己到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得更好。就像小志,他一直是个很内敛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但他总是不爱表现,只是自己默默地学习,但进行“半生本”时,笔者让学生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每一次的学习任务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回答问题不能重复,做到一节课回答问题的要达到班级人数半数以上。这样就避免个别学生把自己置身课堂外,开小差的情况。
(三)构建和谐课堂
实行“半生本”一个月后,笔者发现班级中有一种隐形的力量,使班级更具凝聚力、更加和谐。同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如,笔者布置了完成第23课《古诗两首》的背诵,成绩较好的花花主动帮助识字都还困难的小力,帮他在书上标上注音,一句句教他读,用她的话说“他是我们的组员,我们要一起进步”。
学生们慢慢懂得了不仅自己要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使同学们共同进步,这个学期笔者班竟夺得了17周次的“文明班”红旗,被评为“先进班级”。
笔者的“半生本”课堂仍处在探索期、整合期。筆者不知道教者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但笔者的标准就是,学生学得快乐。笔者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召唤他们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摆脱农村条件的束缚,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参考文献:
[1]何建芬.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人民教育,2009:15-16.
[2]王娜.浅谈农村小学开展生本教育缓慢的原因[J].新课程学习,2015(05).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
“生本”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处于山区的农村教师来说,“生本”却成了“纸上谈兵”,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一条适合农村的“生本”道路,是笔者探索和追求的。
一、立足农村,立足学生
(一)教学环境
要想进行生本,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立足农村,针对农村的生活水平低下,学校的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制定和创造实行生本的基础,教学条件虽然局限着生本教育的实施,但也正是这些条件的缺失,才更需要生本。想想农村学生只有一本课本,一支笔,课堂再枯燥无味,无疑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师者应最大限度利用学生的创造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有限的资源下开拓出无限的力量。
(二)教学对象
农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对网络、电脑接触较少,知识面不广。家长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难以进行家庭辅导。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知识。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的确,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读书写字,他们靠的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作为老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回归生命,走向生本。
二、生本之初体验
(一)合理分配小组
带着对生本教育的踌躇,笔者对自己所带的班级进行了“生本的初体验”,也是笔者立足农村、立足学生开设的“半生本”课堂。
走进生本课堂,教师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笔者采用的是四人合作式,保证每个小组里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对组内的四个人进行明确的分工: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合作;二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纪律;三号当记录员,记录本组的学习情况;四号是汇报员,负责作汇报。
接下来就是奖励机制。笔者在课室的显眼处,布置了“红花园地”,让每个小组之间无形中进入到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氛围里。规定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每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奖励红花,相反要摘除红花,每周进行一次统计,评选“先进小组”。
“半生本”的开端是学生们的兴趣,成绩平平或者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由平时遭到忽视,到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有为小组争夺荣誉的责任,表现得尤为兴奋。生本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都对这“半生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做到真正的“乐学”“好学”。笔者改变了以前传统语文教学的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在台下“听”他们做学习汇报。如,学习第20课《盘古开天辟地》时,在课前学生已经根据我给出的预习程序和要求,把生字进行了预习和笔记。接着每个小组的组员自愿上台为我们分析和讲解要学习的生字,包括生字的音、形、义、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田字格的占位等,说得不够的,其他学生再做补充。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价值建构当中,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老师的“说”,这样不但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改之前,课堂沉闷、机械的学习氛围.如今他们个个都是小老师,由羞于表达自己到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得更好。就像小志,他一直是个很内敛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但他总是不爱表现,只是自己默默地学习,但进行“半生本”时,笔者让学生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每一次的学习任务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回答问题不能重复,做到一节课回答问题的要达到班级人数半数以上。这样就避免个别学生把自己置身课堂外,开小差的情况。
(三)构建和谐课堂
实行“半生本”一个月后,笔者发现班级中有一种隐形的力量,使班级更具凝聚力、更加和谐。同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如,笔者布置了完成第23课《古诗两首》的背诵,成绩较好的花花主动帮助识字都还困难的小力,帮他在书上标上注音,一句句教他读,用她的话说“他是我们的组员,我们要一起进步”。
学生们慢慢懂得了不仅自己要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使同学们共同进步,这个学期笔者班竟夺得了17周次的“文明班”红旗,被评为“先进班级”。
笔者的“半生本”课堂仍处在探索期、整合期。筆者不知道教者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但笔者的标准就是,学生学得快乐。笔者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召唤他们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摆脱农村条件的束缚,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参考文献:
[1]何建芬.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人民教育,2009:15-16.
[2]王娜.浅谈农村小学开展生本教育缓慢的原因[J].新课程学习,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