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必须提高家长觉悟,强化子女的家庭教育。其中,新教育理念的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理念;父母;环境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06-0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教育,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家长的文化素养、气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孩子在家的角色、地位,都会使孩子的教育受到影响。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家长却对此认识不够,他们只知道不辞劳苦地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而不知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对子女的早期的教育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正如所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面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应有所革新。父母们在对社会、学校提出要求的同时,必须从下面三个方面提高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跟上时代潮流,与社会、学校教育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步向前。
一、具有新教育理念的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唯独父母此职业是先天具有的,从我们的宝宝坠地那一刻起,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教育者,从此孩子就会按照我们的意志成长。然而,我们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却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系统知识和责任意识,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家长学校”,为准备做父母的公民补上这一课,待他们取得结业证书后才赋予他们作父母资格。通过培训,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第一,父母必须具有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如何优生优育、科学育儿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做好思想准备,避免面对实际,心中没数而束手无策。曾看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初中学生有强迫症状,抄写课文时,抄着抄着,突然就开始使劲地描一个字,有时把纸划破了还在描。而父母因不懂心理学,就一味地指责孩子,致使孩子心理负担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退学。如果父母能懂得一些相关心理学知识,孩子的命运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第二,父母要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榜样。古时孟母很注重教化、诱导,曾以剪断织线来教育其子。而我们现今的一些父母,自己都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满口脏话、乱撞红灯,甚至驮着孩子违反交通法规,这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写到“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可见,父母的言行对教育孩子影响有多大。
第三,父母应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并能灵活地用于实践。例如,要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父母先要真正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有意展现自己乐观处事的实例,以感染孩子。
第四,我们做父母的,不论工作有多繁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推卸给老师。
二、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
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和交际环境。古时孟母三次迁居,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造就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可见,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父母,首先能做到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例如设计一个小书房,摆一张小桌子、一个小书架。有些家长虽也做到了这些,但自己看电视看到半夜,有的在家通宵打麻将,这样的家庭教育能好吗?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起码应达到室内安静,没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其次,要添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课外书。孔子说过:“好学近乎知。”孩子多看书,可以扩大知识面,开拓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我的教育信念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说到兴趣,我们不得承认美国比我们做得好,美国的孩子干什么都有兴趣,他们的培养方法是把种子撒在园子里,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发芽,所以种出来的是大树。而中国孩子往往在父母的压力下拼命苦练,使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创造愿望日益消磨殆尽。家长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选择空间,鼓励他们探索,就是最好的关爱。报纸上曾报道过诺贝尔奖得主Laughlin告诉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拆钟表和收音机,千万别因此而责备他,说不定将来就是一位伟大科学家。Laughlin小时候不仅拆过这些,还曾经拆装过一台彩色电视机,而所有的工具都是父亲为他买的。他说:“我的父亲相信,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探索,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真理,而不是什么都告诉儿童该怎么做。他鼓励我做一些通常大人不让孩子做的事情,比如在家里做实验,试着造个小火箭什么的。当然有时这会惹很多麻烦,但我父亲坚持让我们自己思考。在家里,我是很自由的。”这位科学大师对成长的亲身体会和看法,对期盼子女成才的父母,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今天,我们虽然不会像孟母一样多次迁居,但居住的社区环境,我们不得不加以考虑。正像孟子一样,住在一个靠近坟墓的地方,他玩游戏时就爱做些筑墓埋棺的事;而移居于一个市场附近后,他在游戏中又学习商人炫耀叫卖;于是孟母再次迁居住到一所学校旁边,孟子在游戏中学习礼仪,孟母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我们当代父母正处于高科技的信息时代,难道还不如一个古人会教育子女?
至于交际环境,可以理解为孩子接触的、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的人群。选择交际环境的古训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与孩子玩的小伙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远远大于成人,作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交友,与什么样的人交友。我们应该记住孔子的教导:“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臭,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只有将家庭与学校、社会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算是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不然,我们的教育便会出现分歧,孩子就可能在学校接受规范的教育,而回到家又被扭曲。一首被改窜的儿歌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捡到100元,回家交给妈妈。”虽然只是一首儿歌,却反映我们教育的漏洞。从现状看,家长与学校没有任何沟通,成为两个独立体,许多家长干脆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我们应设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例如,学校在办学、管理方面,可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也可以建立家长会议制度,动员家长和教师共同管理我们的学校,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权。还可以由学校出面定期组织交流子女教育经验,政府部门也应大力支持,进行投资,建立“家长学校”,使我们的家长聚集一起,畅所欲言,交流子女教育经验,相互解决家庭教育的困惑。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家长就不能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只过问考多少分;还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例如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家长就不能娇惯、溺爱孩子,也不要随意打骂孩子,遇事要多讲道理。要知道,一味适从只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蛮横霸道的毛病,随意打骂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二者皆不可取。另外,还应进行“挫折教育”,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讲的就是挫折教育的道理。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遇到一点事就以为天要塌下来,甚至自寻短见。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坎坷,要不断学习和磨炼自己。
总之,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努力做一个称职、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理念;父母;环境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06-0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教育,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家长的文化素养、气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孩子在家的角色、地位,都会使孩子的教育受到影响。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家长却对此认识不够,他们只知道不辞劳苦地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而不知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对子女的早期的教育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正如所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面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应有所革新。父母们在对社会、学校提出要求的同时,必须从下面三个方面提高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跟上时代潮流,与社会、学校教育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步向前。
一、具有新教育理念的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唯独父母此职业是先天具有的,从我们的宝宝坠地那一刻起,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教育者,从此孩子就会按照我们的意志成长。然而,我们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却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系统知识和责任意识,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家长学校”,为准备做父母的公民补上这一课,待他们取得结业证书后才赋予他们作父母资格。通过培训,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第一,父母必须具有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如何优生优育、科学育儿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做好思想准备,避免面对实际,心中没数而束手无策。曾看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初中学生有强迫症状,抄写课文时,抄着抄着,突然就开始使劲地描一个字,有时把纸划破了还在描。而父母因不懂心理学,就一味地指责孩子,致使孩子心理负担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退学。如果父母能懂得一些相关心理学知识,孩子的命运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第二,父母要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榜样。古时孟母很注重教化、诱导,曾以剪断织线来教育其子。而我们现今的一些父母,自己都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满口脏话、乱撞红灯,甚至驮着孩子违反交通法规,这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写到“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可见,父母的言行对教育孩子影响有多大。
第三,父母应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并能灵活地用于实践。例如,要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父母先要真正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有意展现自己乐观处事的实例,以感染孩子。
第四,我们做父母的,不论工作有多繁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推卸给老师。
二、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
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和交际环境。古时孟母三次迁居,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造就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可见,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父母,首先能做到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例如设计一个小书房,摆一张小桌子、一个小书架。有些家长虽也做到了这些,但自己看电视看到半夜,有的在家通宵打麻将,这样的家庭教育能好吗?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起码应达到室内安静,没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其次,要添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课外书。孔子说过:“好学近乎知。”孩子多看书,可以扩大知识面,开拓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我的教育信念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说到兴趣,我们不得承认美国比我们做得好,美国的孩子干什么都有兴趣,他们的培养方法是把种子撒在园子里,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发芽,所以种出来的是大树。而中国孩子往往在父母的压力下拼命苦练,使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创造愿望日益消磨殆尽。家长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选择空间,鼓励他们探索,就是最好的关爱。报纸上曾报道过诺贝尔奖得主Laughlin告诉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拆钟表和收音机,千万别因此而责备他,说不定将来就是一位伟大科学家。Laughlin小时候不仅拆过这些,还曾经拆装过一台彩色电视机,而所有的工具都是父亲为他买的。他说:“我的父亲相信,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探索,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真理,而不是什么都告诉儿童该怎么做。他鼓励我做一些通常大人不让孩子做的事情,比如在家里做实验,试着造个小火箭什么的。当然有时这会惹很多麻烦,但我父亲坚持让我们自己思考。在家里,我是很自由的。”这位科学大师对成长的亲身体会和看法,对期盼子女成才的父母,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今天,我们虽然不会像孟母一样多次迁居,但居住的社区环境,我们不得不加以考虑。正像孟子一样,住在一个靠近坟墓的地方,他玩游戏时就爱做些筑墓埋棺的事;而移居于一个市场附近后,他在游戏中又学习商人炫耀叫卖;于是孟母再次迁居住到一所学校旁边,孟子在游戏中学习礼仪,孟母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我们当代父母正处于高科技的信息时代,难道还不如一个古人会教育子女?
至于交际环境,可以理解为孩子接触的、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的人群。选择交际环境的古训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与孩子玩的小伙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远远大于成人,作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交友,与什么样的人交友。我们应该记住孔子的教导:“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臭,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只有将家庭与学校、社会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算是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不然,我们的教育便会出现分歧,孩子就可能在学校接受规范的教育,而回到家又被扭曲。一首被改窜的儿歌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捡到100元,回家交给妈妈。”虽然只是一首儿歌,却反映我们教育的漏洞。从现状看,家长与学校没有任何沟通,成为两个独立体,许多家长干脆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我们应设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例如,学校在办学、管理方面,可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也可以建立家长会议制度,动员家长和教师共同管理我们的学校,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权。还可以由学校出面定期组织交流子女教育经验,政府部门也应大力支持,进行投资,建立“家长学校”,使我们的家长聚集一起,畅所欲言,交流子女教育经验,相互解决家庭教育的困惑。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家长就不能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只过问考多少分;还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例如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家长就不能娇惯、溺爱孩子,也不要随意打骂孩子,遇事要多讲道理。要知道,一味适从只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蛮横霸道的毛病,随意打骂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二者皆不可取。另外,还应进行“挫折教育”,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讲的就是挫折教育的道理。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遇到一点事就以为天要塌下来,甚至自寻短见。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坎坷,要不断学习和磨炼自己。
总之,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努力做一个称职、合格的父亲或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