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举措。苏州市的职业教育投入总量大,生均值高,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前列,很好地保证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做大了规模、做优了结构、做强了实力。截至2011年,全市职业学校36所,占地面积5440亩,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在编教师5896名,学历招生3.43万人,在校生10.6万人,培训招生11.3万人次,主要开设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物流管理、金融商贸、旅游服务、现代服务业等70多个专业,实训设备价值6.15亿元。
“十一五”以来,各级财政根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教育教学需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1年苏州市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意见,明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4400元,其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不低于500元。2010年、2011年全市职业学校总收入分别为14.17亿、16.29亿,其中财政拨款分别为6.98亿、10.33亿。
落实好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高于30%。1993年我市开始征收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职工工资总额的0.5%),由市和县区政府统筹。政府统筹部分由地方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每个县市区征收的金额从800万至3000万不等,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在市区原有每年2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新增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师资培训,2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职教集团建设,为提升苏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实力奠定了基础,确保了苏州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订经费补助机制,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各级财政对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有关创新项目给予专项支持。张家港市、昆山市、常熟市研究制订了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和经费补助机制,每年分别安排500万元、100万元、250万元用于支持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和创新项目。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供稿)
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做大了规模、做优了结构、做强了实力。截至2011年,全市职业学校36所,占地面积5440亩,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在编教师5896名,学历招生3.43万人,在校生10.6万人,培训招生11.3万人次,主要开设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物流管理、金融商贸、旅游服务、现代服务业等70多个专业,实训设备价值6.15亿元。
“十一五”以来,各级财政根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教育教学需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1年苏州市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意见,明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4400元,其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不低于500元。2010年、2011年全市职业学校总收入分别为14.17亿、16.29亿,其中财政拨款分别为6.98亿、10.33亿。
落实好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高于30%。1993年我市开始征收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职工工资总额的0.5%),由市和县区政府统筹。政府统筹部分由地方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每个县市区征收的金额从800万至3000万不等,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在市区原有每年2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新增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师资培训,2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职教集团建设,为提升苏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实力奠定了基础,确保了苏州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订经费补助机制,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各级财政对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有关创新项目给予专项支持。张家港市、昆山市、常熟市研究制订了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和经费补助机制,每年分别安排500万元、100万元、250万元用于支持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和创新项目。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