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地理课上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初中地理中有些概念不容易被理解,实验教学则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同时,实验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一:区别“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水资源,狭义地讲,是指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则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水能资源从本课来说,可以理解为建立水电站进行发电。在学习“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时,很多学生问: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量比上中游要多,为什么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点误区:一是对“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概念分不清,二是对产生水能资源的条件不清楚。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材料:
  塑料卡纸做成的风车,脸盆一个并带有大量水,茶杯一个
  具体做法:
  一同学手拿风车,放在脸盆上方,另一同学用茶杯从脸盆舀水倒向风车,使其转动。
  现象一:倒水时,靠近风车,风车可能根本不动。
  现象二:拉开一定距离后,再倒水,风车开始转动。
  现象三:距离越远倒水,风车转速越快。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联系水电站的原理,即可把此问题突破。总结河流水能大的原因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要有丰富的水量,二是要落差大。由于长江上游具备这两点,所以长江水能巨大。
  实验二:“锋面雨”的演示
  在学习“主要降水类型”中的“锋面雨”时,学生常常向我询问为什么暖空气轻、冷空气重,暖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课本对这部分知识没有做过多的描述,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材料:
  玻璃杯,开水,冰糕,玻璃板。
  具体做法:
  做法一:在玻璃杯中倒入开水,观察热气上升,由此说明暖空气轻。
  做法二:将课前刚买的冰糕放在倒扣着的玻璃杯上,观察冷气下降,由此说明冷空气重(需仔细观察,现象与周围温度有关,有时不明显)。
  做法三:在倒入开水的玻璃杯上方放玻璃板,观察上面出现水珠,说明冷凝成雨,也就演示了“锋面雨”。
  实验三:自制“地球公转模型”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对初中生来讲极其难以理解,单凭讲解就会使大多数学生越讲解越晕头转向。动画演示虽然直观容易理解,也很难让大多数同学能够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归纳总结,就可以化难为易。在本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四季变化。
  实验材料:
  地球仪一个,1米和1.1米长的硬度较大的铁丝两根(不容易弯曲的),铁架台一个,高度一般在60——70厘米高,具体高度根据你选择的地球仪的大小确定。
  注意事项:
  学生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1.地球公转方向演示不对。
  2.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变化。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出现上下移动,与公转轨道面不一致。
  具体做法:
  第一步:在地球仪上用彩带标注三条重要纬线:赤道(实线),南、北回归线(虚线)。
  第二步:将两根铁丝呈“十”字形固定在铁架台上,代表四至点时的太阳光线。注意一定要调整好高度,高度的标准是铁架台的底座和地球仪的底座在同一水平面的时候,有一根铁丝正好指在赤道上。
  第三步:将地球仪分别放置在铁丝的四个端点时,很容易发现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点时在地球上的位置。
  这些实验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要捕捉非预设性的信息进行即时处理,并把它变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成为亟待探讨的“瓶颈”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课改才能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观察 提问 追问 讨论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与调控的过程。当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信息交流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促进
期刊
语文,顾名思义,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字。它是人们用来相互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也是一门写人记事、抒情言志的人文学科,它与人类的诞生并进入文明是相伴相生且日渐发展的。在我国,自从有了老师、学校,语文首先就确立了它在教学内容中的宗主地位。它教授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怎样让受教育者在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方面得到综合提升,进而如何让受教育者开心智、懂事理、明仁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这种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尽量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课堂中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开始的,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乐”写,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是一种苦事、难事。  一、培养口语能力  口语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我介绍,并引
期刊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现今众所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  第一,数学课中让学生“说”。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把知识直接告知学生,他们容易忘记知识本身的意义。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如果教给学生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推理论证,那么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  关键词:认知心理 数学思想 归纳法 等差数列 化学教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去研究人的认知过
期刊
摘 要: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喜欢诗歌、学会鉴赏诗歌、能够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呢? 笔者根据实践,阐述了观点。   关键词:高中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大多数人在年幼时期就开始接触诗歌、感受诗歌,可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应用题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是应用题成为部分学生畏惧数学的主要原因。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探究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期刊
摘 要:课改,意味着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堂文化的重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认为老师少讲,就是不讲;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错的;效仿“团坐”法,缺乏相应的培训;重视高效课堂,忽视了刻苦学习;“行云流水”的课堂,学生的展示像是“作秀”;高效课堂必须常态化,盲目运用导学案不恰当。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除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