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园,一年一跨越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5月13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奇石分会场开幕式在龙园公园广场隆重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钟长海、赏石名家蓝天野、沈宽、文甡、夏华炳、张家志等莅临展会,深圳市副市长李铭、龙岗区副区长吴以环及龙岗街道办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文博会”奇石分会场活动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在两个国家一级协会的指导下,本次展会吸收以往的活动经验,气氛隆重、热烈,文化氛围浓厚,成为第六届深圳“文博会”分会场中的新亮点。
  
  盛会隆重开幕活动异彩纷呈
  
  开幕式上,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与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分别致辞,寿嘉华会长表示,很高兴看到龙园作为观赏石基地打造深圳文博会的亮丽品牌,在大力发展赏石文化的指引下、龙岗有关领导的关怀下、全国石友的支持下,龙园必将成为观赏石文化的璀璨明珠。在深圳龙岗区副区长吴以环致辞后,众嘉宾为活动开幕式剪彩。
  “文博会”龙园奇石分会场主要包括分会场开幕式、第三届国际赏石博览会、观赏石国际鉴评大赛、石文化国际论坛暨石友精英汇、石文化一条廊展览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开幕式前,主办方还于12日晚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石界嘉宾济济一堂,欣赏多姿多彩的文艺表演,共襄石界盛事。
  
  加速硬件建设加强文化普及
  
  龙园进入石界两年多来,多次举办大型石展活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以展会为目的,而是借助展览的宣传和促动,完善赏石基地建设,并一步步把对石文化的宣传引向深入。本次展会前,园区在原有1000多平方米的木结构奇石展厅、2000多平方米的玻璃奇石销售展厅、1000多平方米的客家精品奇石展馆和3000平方米的巨龙展厅的基础上,又兴建了3000平方米的东区新展厅。展厅灰瓦白墙、宽敞雅致、循环式布局,大大改善了参展石商的销售条件,奇石展出面貌也大为改观。
  与此同时,龙园将石文化的普及工作视作石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借展会之机,加强在当地的石文化宣传。本次展会上,参观者可以处处看到介绍不同石种、产地、鉴藏要点和名石图片的宣传牌,这让接触奇石不久的龙岗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了对石的认知。而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措,也体现了龙园以文化引领市场的发展宗旨。
  
  市场跨越发展龙园问计专家
  
  龙园负责人余桂良表示:龙园一步步走来,一步步成熟,逐渐突显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也将借助“文博会”的平台,集天下奇石、展文化精粹,逐步建设成为集展览、销售、鉴评、科普和旅游于一体的赏石基地和文化新亮点。但龙园毕竟是石界的新生力量,谦虚、实干的龙园团队,希望借“文博会”石界专家齐聚之机,问计石界精英,共商发展大计。
  5月14日下午,龙园奇石分会场举行了以“奇石市场运作之道”为主题的石文化国际论坛暨石友精英汇。论坛由《中华奇石》杂志副主编杨靖主持,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奇石市场发展、运作的精辟见解。天津观赏石协会会长文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化对奇石市场的引领作用,云南省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张家志介绍了协会对赏石市场的组织与推动,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杜学智介绍了阿拉善奇石市场发展的过程和经验,新疆观赏石协会会长姚和江则详细介绍了新疆的奇石资源与市场状况,沈宽、贾少奎、夏华炳等专家也相继发言,为龙园发展献计献策。
  余桂良表示,龙园将充分利用深圳地区优势和经济优势,继续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各个展区进行功能定位。利用文化带动市场,打造高端赏石场所。下一步,龙园观赏石基地将深挖赏石文化,进行理论研究,拓展根艺、台座、盆栽等赏石相关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渐使龙园走上自我发展之路。
  
  记者观察:
  1.一年一跨越
  龙园进入石界仅两年,却从无到有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每次展会,龙园总会有新变化,总会让人感觉到他们向前迈进的脚步。从园区的规划、不同风格展馆的先后落成,到文化宣传的跟进,乃至工作人员对石界的熟悉程度,龙园的发展令人惊喜,也给人信心。
  2.市场特色逐渐形成
  几次展会后,龙园已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特色,市场亮点逐渐形成:销售火爆的黄龙玉、神秘引人的硅化木、极尽变化的戈壁石、历时悠久的大理石、优美抒情的画面石……质优色艳、直观、靓丽,形成了龙园市场的主打特色,主办方也有意识的在招展招商中给予指导和政策倾斜。由此,也形成了云南、新疆、四川、湖北等龙园销售的主力团队。市场、石种、石商,相互借力,为华南大市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3.龙园团队迅速成长
  龙园有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在负责人余桂良的带领下,他们从对石一无所知到由衷热爱,从办展的门外汉到展会组织的主力和主人,其良好的素质、敬业的精神和高效的工作,都受到石友的交口称赞。 尤其是他们为石商提供的细致的后勤保障和“人盯人”式的接待服务,被石友称为“前所未有”。
  
  龙园的“文博”故事
  1.两年点“石”成“金”
  龙园筹建于1992年,园区面积43万平方米,集龙雕三万八千余,有主要景点19处。2008年,龙岗街道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时将眼光投到了龙园,创造性地将石文化与龙文化结合起来,成功举办了2008年首届龙园国际奇石博览会。此后多次举办大型石展活动,特别是两次成为文博会分会场,极大提升了龙园的知名度。今天,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已在石界形成广泛影响——龙岗人完成了“点石成金”的创举。
  据悉,2009年“文博会”上,龙园“初出茅庐”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五届“文博会”龙园分会场活动期间,累计达13.95万人次进园参观,约3800方(件)展品成交,现场交易额达6638.66万元。今年文博会期间,龙园分会场将再接再厉,在十天展期中再续精彩。据记者了解,截止截稿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赏石、宝玉石、玉雕、挂件、矿物晶体等销售火爆,销售总额已达数千万元。
  2.带动周边商贸业发展
  进入石界两年,龙园就以高起点、高效率、高标准而成为石界后起之秀,作为两届文博会分会场的承办单位,也为龙岗乃至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龙园汇集了全国各类观赏石,已成为吸引藏家和石商的重要奇石交易基地。龙园奇石文化产业还带动了周边商贸业的发展。龙岗街道在龙园外精心打造总长650米、涵盖60家商铺的“龙园文化精品一条街”,该街北邻龙岗河,与龙园公园相接,东面与福宁桥相交,西南方与龙平路相交,交通便利,是集艺术品交易、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商业街。
  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评价:龙园以文博会分会场为契机,深入挖掘悠久的龙文化和客家文化资源,打造奇石文化亮点,以文博会为载体,把奇石产业放到国际化文化产业大视野中,使奇石文化产业得到全面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关链接: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是由文化部、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等共同承办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从2005年开始,每年5月在深圳定期举行。除主会场外,“文博会”另设立特色分会场,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盛事。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随着奇石产业的壮大,需求的增长与资源的匮乏让石友不断获得新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不小的困惑。毕竟,精品路线与高端收藏对于大众石友来说还是可望不可即的。于是,每当新石种面世,各地石友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多方打听、实地考察,就是为了能够抢得先机。《中华奇石》在2009年第12期首次揭开新疆新晋石种——天山青的神秘面纱,随后在2010年第2期又展示了其迷人风采。专题推出后,天山青成为继新疆戈
期刊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唐文宗、武宗时宰相。晚唐牛李党争的世族领袖,以器业自负。素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传》。著述甚丰,诗文独具风采。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始,李德裕为相六载。其间内制宦官,外定幽燕、击回纥、平泽潞、震南昭,功勋卓著,封“卫国公”。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卫公有《长安秋夜》诗:“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首辅在
期刊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1976年由原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个地级市。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30公里,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宁夏平原,北望河套灌区。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汉、回、蒙、满等26个民族。全市辖海勃湾、乌达和海
期刊
黄龙玉乃美玉,其质坚密细腻,其色高贵典雅,无论谁见了都会生欢喜心。因此黄龙玉在市场上是越来越走俏了,在人心中是越来越珍贵了。这一尊观音菩萨像,即是黄龙玉所成。是雕凿的么?是,又不是。说是,没有哪位雕工有这样精巧而高妙的技术。说不是,怎么别的黄龙玉不这样呢?定然是大器天成,神工鬼斧,不然它怎么就成了菩萨像?且这菩萨像惟妙惟肖,精美绝伦。不仅外形是菩萨像,玉石上一环环飘逸洒脱的花纹,组成的也是菩萨像。
期刊
长江石及产地  长江石是指从长江源头唐古拉山到出口吴淞口河段,包括其间的众多支流出产的卵石。长江石主产于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四川段和长江川渝段的碛坝上,很大一部分在四川境内。    长江石成因  从地质学上分析,沉积岩、变质岩及火山岩混合了许多种类色彩不一的矿物质,其熔岩岩浆相互渗透交流,经地球内力高压冷凝之后,沉积为硬度极高的岩石,又经长江千万年的冲刷,故而成型。    长江石形质  长江石外形
期刊
初识林同滨会长是在台湾曾出版的两份杂志《石之艺术》和《赏石》上,身着笔挺西装的他,总是以精神干练、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初见林会长是在1997年,台北的一石次展上,他带领一组人,个个身穿深色西装,打着整齐的领带,走进展场时就像是电影中的画面一样,透着威严,令人震撼。时隔多年,仍令我记忆犹新。林同滨,早已是海峡两岸赏石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为何他会如此受到尊敬?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心路历程?带着期许与好奇,本
期刊
三月八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让我想起我的姐妹们,第二届女石友联谊会相聚虽已过去三月有余,姐妹们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她们热情洋溢的演讲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女石友座谈会上她们推心置腹的心里话,让我感动至今;她们把事业成功的喜悦与姐妹们分享,相互激励,共同努力;姐妹们都拥有同一个话题,那就是:石头带给我们的快乐,精彩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女人因为赏石而更加健康、更加美丽。  在青翠的泸山脚下,有一个五倍于西湖
期刊
编者按:  2009年底,在完成了第十二期的最后一块石头的调色和最后一段文字的校对后,编辑们才稍稍松了口气。一直期待着的与石友们真诚互动的工作在保证杂志顺利刊出的前提下终于可以全面开展了。  我们汇总整理出一份读者意见调查表,随着2009年12期杂志一起发出。  新年伊始,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更怀着期许与惶恐的心情,期盼着读者的反馈。一封、两封、十封、百封,意见表如雪片般蜂拥而至。每接到一封,我们的
期刊
“一,二,三!我将这几块石头买下,不还价,不过你得将那块小石头送我。”若干年前,我在桂林瓦窑石市场一石店,点完架子上的石头后指着桌上的一块小石头对店主说。  主人是桂林人,女性。后来知道她叫陈实。  桂中一带盛产奇石,或许是下了岗,或许是爱好,她干起了卖石头这偏门生意。再加上是女性,在当时更显“偏门”了。或者女人有女人玩石头的个性,我点中的几块石头都很细腻和“水性”,尤其是那块小的,半个巴掌大的鹅
期刊
石形方正有棱角,五行属金;色泽青葱属木;主视面数条沟纹若江河不尽涌流,由上而落的斑驳罅隙布满石面,给人以悠悠的沧桑感。尤妙在流纹中有一巨石亘遏,如砥如峙,醒目惊神,人若如斯将是何等的不畏流俗、自我随心的畅快。  人说云是天上飘游的海,石是案头赏玩的山,赏者能以此石形、质、色、纹的联想与意象,踏山游水,岂不浩浩然、巍巍然有附壁临渊、来风空谷、屏息仰止的骋意舒心。  此石以人臆十分度之:当形体1分属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