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分析语言的模仿、复制、变化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校园流行语是社会语言文化进程中较为独特的模因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语言使用、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生活态度。文章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校园流行语这一带有强势模因和传播能力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提供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模因论;校园流行语;语言模因;复制;传播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社会文化心态的表征符号,反映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在高校校园流行语中,有不少是模仿、复制社会文化领域内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其来源广泛,产生方式、表现形式也多样化。目前,国内对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社会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层面。文章试从模因论这一语用理论出发,探讨高校校园流行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和传播模式,探究其反应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揭示其传播规律。
一、模因和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模仿基因(生物的传递单位)的进化模式,探讨模因(文化的传递单位)的复制、传播和进化,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的传承性。从词源上看,模因(meme)来自希腊语词mimeme,意思是“模仿”。模因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动物学家Dawkins撰写了《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进化的单位meme。在此书中,他把meme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Dawkins, 1976)。何自然教授把meme译为“模因”(何自然、何雪林,2003)。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类似基因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何自然,2008)。在语言学领域,为了揭示话语传播和衍化的规律,有研究者提出语言模因论。何自然(2008)认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换言之,语言传播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语言的词语、句段、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如果语言中的词、句、段、篇等不再为人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这种语言必然逐渐被人遗忘甚至走向消亡。
二、2012年网络流行语和高校校园流行语
影视、娱乐节目、网络是流行语传播与发展的最重要推手和载体,通过在网上对2012年网络流行语、高校大学生流行语进行搜索或查询均可得到数以千计的结果,笔者分析总结了部分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和高校校园流行语,以及其他流行语,并把它们进行分类总结,结合模因论对这些流行语的流行原因和方式进行模因分析。
三、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的特点及其成因
校园流行语,作为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鲜活的言语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特点外,还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它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由于它的使用群体文化素质较高,个性思维活跃,这就使校园流行语相对要雅一些。他们往往有选择地直接借用或改造、曲解各种媒体中出现的有趣的、文化含量较高的模因,以形成自己群体独具特色的语言模因变体。其次,诙谐、幽默。大多数校园流行语,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紧张枯燥的校园生活,使暗淡、高压力的校园生活多些轻松、活泼的色彩,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加入一些润滑剂。大学生们通过对名言、歌词、广告语甚至日常生活用语、方言进行模仿、改造,从而达到使人轻松、会心一笑甚至捧腹的目的。
校园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在大学校园中不断创新并迅速传播,主要有如下原因:(1)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追新求异的群体。他们文化素质较高,而且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精神上追求独立自由;敢于创新,不迷信常规和权威。他们的语言当然也不可能循规蹈矩。借助较好的文学素养及已有的知识,他们能够创造出适合特定情境的诙谐幽默的语言,或在特定语境里赋予已有语言新的含义。他们新造的词语、句子,母语中夹杂数字代码甚至外语等,这都表明他们敢于创新。(2)表达避讳,保护隐私的要求。他们追求自我,对于自己或他人的私事或对他人的评价,更多采用隐晦的表达方式。如“研究生”、“留学生”等。(3)自我解压的要求。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很大,加之他们心理不够成熟,面对强大的压力,他们会诉诸语言以表达或发泄他们的无所谓、无奈、自嘲、烦闷的心态。如前文提及的“考就一个字”、“ 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等。(4)大学生们的仿效心理。他们一方面追求创新,追求个性,另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时尚,乐于接受新事物。正如上文提道的,网络流行语、影视媒体、歌词、广告语言甚至同学方言中出现的有趣的语言,他们也乐于模仿,拿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流行语的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
2012年流行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必须依靠模因来发展,而模因也主要以语言为宿主进行复制和传播。模因的复制并非意味着词语的原件和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因而语言模因揭示了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内容相同形式各异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内容相同形式各异”还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相同信息直接传递与相同信息异形传递。前者是指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进行复制或传递,因为模因复制并不意味着词语的原件和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即使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信息的变异或表面意义不同,也不会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仍然是以前的内容,如2012年流行语“肿么办”=“怎么办”,“ 有木有”=“有没有”,“神马”=“什么”等。“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是指用相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此类型中最多的模因是同构异义型,由这种模因形成的流行语最多。如2012年流行语中以“不管你们干不干,反正我是干了”为原版的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XX style”原型为“江南style”等。 五、流行语模因的强弱分析
流行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竞争过程。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相互之间激烈竞争,以争取被人们接受、采纳。道金斯认为强势模因具有三个特征,即保真度( copying-fidelity)、多产性( fecundity ) 和长寿性( longevity)。“保真度”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要保持其原始核心信息的一致,以不变应万变;“多产性”指模因的复制频率高、传播范围广;“长寿性”指模因在使用中逐渐稳定下来,最终进入民族共同语词汇系统而成为语言模因库中的一分子。因此在竞争过程中,最终获胜的,必将是那些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等指标上表现值较高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常,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复制因子是强势模因,相反那些形式内容复杂,不易被大众认同或昙花一现的模因得不到大量复制就会转化为弱势模因。但是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一方面,某些表达在特定时期内使用频繁,被成功复制后成为强势模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强势模因会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不再被认同而渐渐被淘汰。比如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流行的“我晕”“郁闷”等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最近两年正在流行的“我擦”、“悲催”“悲剧”等等。另一方面,原本处于弱势的模因也会因符合社会需要,凭借不同的时代内涵得以强化,变为强势模因,如“你幸福么?”、“屌丝”、“XX style”、“XX门”、“元芳,你怎么看?”等。
六、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言折射出校园生活的某些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也反映出大学生无奈、自嘲、烦躁等情绪,有的也反映出他们心态不够成熟,也有的隐含着对社会现实、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和迂回的批评。有的有搞笑、减压、调侃;有的掩饰隐私,起到避讳的作用。其中有的生动、鲜活,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的低级、粗俗。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加以引导,随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那些低级、粗俗的模因会变成弱势模因,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会被完全替换而彻底消失,而另外那些积极向上的模因可能会因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而被强化,形成强势模因,或变得时髦起来,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得到复制和传播。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模因论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JKGHAD-0329.
参考文献:
[1]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3]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4]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48.
[5]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6]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网友“三峡在线”,百度贴吧.“2012最经典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博文.2012,(12).
(作者简介:班亚平(1980-),女,汉族,河南济源人,讲师,硕士,新乡医学院外国语言学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模因论;校园流行语;语言模因;复制;传播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社会文化心态的表征符号,反映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在高校校园流行语中,有不少是模仿、复制社会文化领域内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其来源广泛,产生方式、表现形式也多样化。目前,国内对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社会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层面。文章试从模因论这一语用理论出发,探讨高校校园流行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和传播模式,探究其反应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揭示其传播规律。
一、模因和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模仿基因(生物的传递单位)的进化模式,探讨模因(文化的传递单位)的复制、传播和进化,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的传承性。从词源上看,模因(meme)来自希腊语词mimeme,意思是“模仿”。模因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动物学家Dawkins撰写了《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进化的单位meme。在此书中,他把meme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Dawkins, 1976)。何自然教授把meme译为“模因”(何自然、何雪林,2003)。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类似基因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何自然,2008)。在语言学领域,为了揭示话语传播和衍化的规律,有研究者提出语言模因论。何自然(2008)认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换言之,语言传播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语言的词语、句段、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如果语言中的词、句、段、篇等不再为人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这种语言必然逐渐被人遗忘甚至走向消亡。
二、2012年网络流行语和高校校园流行语
影视、娱乐节目、网络是流行语传播与发展的最重要推手和载体,通过在网上对2012年网络流行语、高校大学生流行语进行搜索或查询均可得到数以千计的结果,笔者分析总结了部分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和高校校园流行语,以及其他流行语,并把它们进行分类总结,结合模因论对这些流行语的流行原因和方式进行模因分析。
三、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的特点及其成因
校园流行语,作为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鲜活的言语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特点外,还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它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由于它的使用群体文化素质较高,个性思维活跃,这就使校园流行语相对要雅一些。他们往往有选择地直接借用或改造、曲解各种媒体中出现的有趣的、文化含量较高的模因,以形成自己群体独具特色的语言模因变体。其次,诙谐、幽默。大多数校园流行语,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紧张枯燥的校园生活,使暗淡、高压力的校园生活多些轻松、活泼的色彩,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加入一些润滑剂。大学生们通过对名言、歌词、广告语甚至日常生活用语、方言进行模仿、改造,从而达到使人轻松、会心一笑甚至捧腹的目的。
校园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在大学校园中不断创新并迅速传播,主要有如下原因:(1)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追新求异的群体。他们文化素质较高,而且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精神上追求独立自由;敢于创新,不迷信常规和权威。他们的语言当然也不可能循规蹈矩。借助较好的文学素养及已有的知识,他们能够创造出适合特定情境的诙谐幽默的语言,或在特定语境里赋予已有语言新的含义。他们新造的词语、句子,母语中夹杂数字代码甚至外语等,这都表明他们敢于创新。(2)表达避讳,保护隐私的要求。他们追求自我,对于自己或他人的私事或对他人的评价,更多采用隐晦的表达方式。如“研究生”、“留学生”等。(3)自我解压的要求。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很大,加之他们心理不够成熟,面对强大的压力,他们会诉诸语言以表达或发泄他们的无所谓、无奈、自嘲、烦闷的心态。如前文提及的“考就一个字”、“ 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等。(4)大学生们的仿效心理。他们一方面追求创新,追求个性,另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时尚,乐于接受新事物。正如上文提道的,网络流行语、影视媒体、歌词、广告语言甚至同学方言中出现的有趣的语言,他们也乐于模仿,拿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流行语的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
2012年流行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必须依靠模因来发展,而模因也主要以语言为宿主进行复制和传播。模因的复制并非意味着词语的原件和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因而语言模因揭示了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内容相同形式各异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内容相同形式各异”还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相同信息直接传递与相同信息异形传递。前者是指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进行复制或传递,因为模因复制并不意味着词语的原件和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即使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信息的变异或表面意义不同,也不会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仍然是以前的内容,如2012年流行语“肿么办”=“怎么办”,“ 有木有”=“有没有”,“神马”=“什么”等。“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是指用相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此类型中最多的模因是同构异义型,由这种模因形成的流行语最多。如2012年流行语中以“不管你们干不干,反正我是干了”为原版的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XX style”原型为“江南style”等。 五、流行语模因的强弱分析
流行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竞争过程。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相互之间激烈竞争,以争取被人们接受、采纳。道金斯认为强势模因具有三个特征,即保真度( copying-fidelity)、多产性( fecundity ) 和长寿性( longevity)。“保真度”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要保持其原始核心信息的一致,以不变应万变;“多产性”指模因的复制频率高、传播范围广;“长寿性”指模因在使用中逐渐稳定下来,最终进入民族共同语词汇系统而成为语言模因库中的一分子。因此在竞争过程中,最终获胜的,必将是那些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等指标上表现值较高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常,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复制因子是强势模因,相反那些形式内容复杂,不易被大众认同或昙花一现的模因得不到大量复制就会转化为弱势模因。但是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一方面,某些表达在特定时期内使用频繁,被成功复制后成为强势模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强势模因会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不再被认同而渐渐被淘汰。比如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流行的“我晕”“郁闷”等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最近两年正在流行的“我擦”、“悲催”“悲剧”等等。另一方面,原本处于弱势的模因也会因符合社会需要,凭借不同的时代内涵得以强化,变为强势模因,如“你幸福么?”、“屌丝”、“XX style”、“XX门”、“元芳,你怎么看?”等。
六、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言折射出校园生活的某些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也反映出大学生无奈、自嘲、烦躁等情绪,有的也反映出他们心态不够成熟,也有的隐含着对社会现实、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和迂回的批评。有的有搞笑、减压、调侃;有的掩饰隐私,起到避讳的作用。其中有的生动、鲜活,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的低级、粗俗。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加以引导,随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那些低级、粗俗的模因会变成弱势模因,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会被完全替换而彻底消失,而另外那些积极向上的模因可能会因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而被强化,形成强势模因,或变得时髦起来,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得到复制和传播。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模因论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JKGHAD-0329.
参考文献:
[1]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3]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4]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48.
[5]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6]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网友“三峡在线”,百度贴吧.“2012最经典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博文.2012,(12).
(作者简介:班亚平(1980-),女,汉族,河南济源人,讲师,硕士,新乡医学院外国语言学系,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