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力的开发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研究创造力的开发。科学与技术的本质是发现、发明,发现是对已有事物的新认识,即从不知到知。发明,是创造出没有的新事物,即从没有到有。创造力解决的就是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到有的转化,从而达到发现、发明的创新目的。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即创造能力,就是从事发现、发明的能力。创造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性的认识能力;一个是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1.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关于创造性的认识能力,需要从认识能力谈起,人的认识活动,是人脑以能动的方式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系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各种认识因素的整体结构。其中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感知、感觉等。在认识的过程中,这些因素一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各种因素又有其独特的作用。只有在这些因素中,既有各自的分工,又共同发挥整体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个人良好的认识能力。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具有认识能力中的各种因素,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具有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因为一般人仅把认识因素中的一般作用发挥出来了,只有创新人才,才能把认识因素中的创造性作用发挥出来。例如,注意力,一般人与创新人才在对注意力运用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一般人仅仅是注意,而创新人才对注意力的运用,可以达到专注的程度。
  谈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就需要谈灵感。灵感是形成创造性的认识(或创造性的构思)的刹那间在人脑中的反映。“科学的精髓就是弄懂我们所不懂的东西。”因此,灵感所解决的就是弄懂,它是一种感悟,也就是创意。人们在发现、发明的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到有的转化,往往就反映在灵感上。例如,阿兰吉布斯是一名新西兰的企业家,他要创造水陆两栖车,他设计出一辆在水中行驶速度极快的两栖车,但这辆车在陆地上行驶时却慢得像头牛。
  一位名叫基维的人设计出了一种将轮子收缩起来的系统,吉布斯从中受到了启发,产生了灵感:这个系统“非常简单,漂亮极了,轮子收起来后就形成了缓冲器,为什么不采用能够收起来的车轮呢?”之后,一辆在水中和陆地都能高速行驶的两栖车终于问世。就这样,由于灵感的形成,才实现了发明两栖车的目标。
  在发现、发明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形成灵感产生了创造性的认识,才出现了从来没有的新设想、新认识、新观点、新事物、新发现。
  
  2.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即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就是把理想落实于现实活动之中,把计划、方案、设想付诸于具体行动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创造性的实践能力,主要指创造过程中的设计能力、实验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就是根据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认识、新观点,提出设想,设计方案,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切实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实践(包括实验)活动之中,以达到获得发现、发明成果的目的。如上述水陆两栖车的发明,在产生灵感之后的工作,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实践能力完成的。
  创造性的认识能力与创造性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创造性的认识,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包括实验)的检验和完成;另一方面,没有创造性认识的指导,也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实践。一个人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创造力的开发
  
  1.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创造力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东西。”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人脑有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能力的生理功能,只要去开发就可以产生创造力。
  
  (1)各种认识因素的作用
  要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应该把认识因素中的创造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进行创造性认识的过程中,各种认识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这里重点谈想象力、思维能力与记忆力。
  想象力。想象力最重要的特征莫过于它的超越性;它可以超越感官,进入人类无法直接感觉到的领域;它可以超越知识,使人类在未知领域神游遐想;它可以超越自然,创造出无数自然界并不存在的事物……要认识世界,人类感官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能听到的,能闻到的,能感受到的东西,同极其丰富的自然界相比,实在太小太小了。但想象力弥补了人类的这一缺陷,从而使人类拥有了一个同大自然一样丰富无比的主观世界。大自然的确非常广阔,但人类已经取得的成就表明,人类的想象力也同样出神入化。
  思维能力。这里重点谈逻辑思维,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因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经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直接到间接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就是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即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把对事物直接的认识转化到间接认识上来。一切科学的概念、定义、定理、规律等,都是通过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得出的结果。
  记忆力。记忆力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其创造性的作用,在于它的“联结”功能。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学习了相关知识,吸取了有关的经验,进行了反复的思索,做了多次的实验。这种长期的积累,使研究者储存了广泛的信息,当各种信息自动地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灵感。
  灵感形成时,并不是都有突如其来的感觉,有时以自动化形式出现的灵感并没有突发的感觉,它是“悄然而至”。
  一股的认识能力与创造性的认识能力都产生于相同的几种认识因素,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对各种因素的运用方法和对创造性认识作用的发挥以及对综合认识整体功能的发挥上。单独一种认识因素,是不可能形成灵感、产生创造性认识的。但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是以一种因素为主的。
  
  (2)情、境的影响
  情,即指情绪、情感。苦与乐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学习或工作,辛勤努力可以成为挑战自我的一种乐趣;如果用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会成为一种不情愿的艰苦、辛劳。因此,要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就应该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一个人在乐观的状态下,不仅在遇到喜事时,精神愉快,就是在遇到压力、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不灰心丧气。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人心情喜悦,多往高兴的方向想,因此,在生活中,愉快的心情便占了主导地位。这种良好的心情,可以使人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记忆效果提高。所以,就可以把艰辛的科技创新工作变为自己的乐趣,因此孜孜以求。
  境,指环境。去年诺贝尔奖评选后,有一个统计: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到2006年10月4日美国人罗杰·科恩伯格获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共有6对父子,4对夫妻以及1对兄弟先后领受这一国际大奖。这应该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恩伯格从12岁开始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激励,又如J·J·汤姆森不仅影响他的儿子乔治· 佩吉特·汤姆森,在193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7名学生也获得了该奖,同一位导师培养了8名诺贝尔奖得主。环境影响,不仅限于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的环境,也能有影响。“我们的社会环境也能显著地塑造我们的创造力。”
  
  2.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关于创造性的实践能力,重点谈科学实验能力与创造技法。
  
  (1)科学实验能力
  近代以来的科学,又被称为实验科学。每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基本上都是来自实验室。科学实验,往往又称科学试验,这就是人们可以运用实验方法有计划地或探索性地改变、变换和组织各种条件创造新物质、揭示新规律。
  研究者指出,科学实验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的特点。
  客观性:不少自然现象都是首先在实验室发现,有的还只能在实验室发现,如原子、粒子等。实验室还会产生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各种各样的化合物。但实验室的发现、发明,仍能得到自然的证实,仍源自自然物质。一种理论,只要得到了实验论证,也能得到确认。
  典型性:大自然变幻莫测,纷繁复杂,自然规律往往隐蔽在重重迷雾之中,很难发现。因此,实验又具有典型性,在将研究对象的次要和无关的因素舍去之后,就突出了纯化和典型化的因素,既便于观察,又便于分析,还便于验证。
  可控性:即用人工的方法强化、延缓、截取、模拟自然过程,使瞬息而逝的现象永久化,周期太长的现象短期化,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观察和研究这些现象。
  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有坚定的求真精神,科学的本质在于真,何为真,何为假,归根到底,都必须得到确切的证明。实验就是为了证明,所以,求真是做好实验的前提。二是要了解实验的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特点,根据其特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三是要学习和掌握运用设备、仪器以及人工控制条件的能力。四是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手脑并用,一方面,通过实验来修改、补充和完善设想与设计;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的改进与完善,推动创新项目的成功。五是要耐心、细心、精心地操作并且做到不怕反复,直到最后完成。
  
  (2)创造技法
  《中国创造学概论》指出:“创造技法就是创造力开发的技术,是创造学,特别是创造工程学的核心内容。”创造技法是在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技能和技术,它既来源于创造活动,又能指导创造活动。
  创造技法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指任何一种创造技法,都具有一定的实施程序和操作规程,创造者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这种方法的步骤和要求,从而更好的指导创造实践活动。同时从个人来看,动手活动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动脑的活动。因此,“操作是人智力物化的有力杠杆”,凭借操作可以实现从认识向行动的转化,从观念向物质的转化,以实现创造的目的。
  人人都有产生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因此,一个人创造力的有无、高低,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如果开发利用得好,就会把自己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自己具有高水平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在北京地区通过一年的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和速效肥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草生长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速效肥可以迅速改善草坪颜色,但缓释肥对草坪颜色的改善效果更为持久,更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国土资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急需开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应该在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推进,但现有研究缺少微观视角对土地用途混合的城市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而且评价难以落实到空间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公路管理局坚持党建统领,聚焦建设提速、服务提质、改革攻坚三个重点,连续3年荣获全省公路系统考核一等奖,连续5年荣获毕节市双考双评一等奖,获省交通运
以峨眉假俭草为材料,种植在石骨质土、紫色土、垃圾、河滩土、粗砂5种不同的基质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质对峨眉假俭草营养元素及植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假俭草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