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生行为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奠基的时期。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行为懒散,惰性大,因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做人习惯,文明礼貌的道德习惯,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思想习惯等,都是要靠班主任长期、细心地训练逐渐养成的。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1 抓开头
学生刚从学前班或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从心理上来说这是盼望已久的事情。因为上学之前他们就从不同渠道对上学有了正面的认识。所以说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同样的,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有做一个好孩子的动机。所以一年级的教师都会发现,开学头一个月教师说什么孩子听什么,教师说一句“现在看谁做得好”,学生都会像弹簧一样立刻坐直。所以这一个月是教师开展习惯教育的大好时机。为了使新生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使班级管理较快地走上正轨,笔者特别注意抓开头的一个月。首先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告诉他们学校的纪律是什么,如上课不能迟到、一打铃就要安静坐好、课前应准备好学习用品、举手发言等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能生硬地灌输给他们,也要讲究方式。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必须让学生牢记。所以每年新生入学笔者都会逐条逐项进行举例讲解,并教他们怎样做,如“上课专心听讲”就是要做到手、脑、耳并用;“不迟到”首先要牢记正确的作息时间,然后按要求时间准时进班上课。为了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保持好室内的整洁,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盒子作为放铅笔屑和碎纸的工具。由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学校生活,从而使班级工作顺利走上正轨,
2 习惯养成,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日常的课堂教学更是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的主要阵地。几年来,笔者就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若教师急于求成,很想让学生在短期内改掉一些坏习惯,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越批评学生,学生出现的问题越多。笔者就此掌握这样两个原则:1)当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忍无可忍时可以不留余地地进行批评,但平静过后必须给学生讲道理,不能让学生因为怕老师发脾气而约束自己,应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慢慢地自觉地遵守纪律;2)要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就是说过一段时间就要针对学生的一些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3 注入竞争机制,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每学期笔者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有“优胜小组”“班级之最”“小红花”“小五星”等。如在“谁的羽毛最漂亮”评比中,笔者事先制定一些行为要求,谁做到哪一条,就发给一朵小红花。好的学生得够10朵就可换一个漂亮的心形羽毛,并将羽毛贴在班级专栏大孔雀中自己那根羽毛上;而差的学生只要得够5朵就可换一朵大的。由于采取了不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在竞争中得到培养,在竞争中得到巩固,以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下整理的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课程表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应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在家中,家长开始可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但千万不要代劳。下课后要把不用的课本和学具收起来。尤其中午放学或室外科目课时,教育学生一定要将自己的学习用具等放入书包,严禁桌面上乱放。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中心校)
1 抓开头
学生刚从学前班或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从心理上来说这是盼望已久的事情。因为上学之前他们就从不同渠道对上学有了正面的认识。所以说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同样的,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有做一个好孩子的动机。所以一年级的教师都会发现,开学头一个月教师说什么孩子听什么,教师说一句“现在看谁做得好”,学生都会像弹簧一样立刻坐直。所以这一个月是教师开展习惯教育的大好时机。为了使新生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使班级管理较快地走上正轨,笔者特别注意抓开头的一个月。首先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告诉他们学校的纪律是什么,如上课不能迟到、一打铃就要安静坐好、课前应准备好学习用品、举手发言等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能生硬地灌输给他们,也要讲究方式。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必须让学生牢记。所以每年新生入学笔者都会逐条逐项进行举例讲解,并教他们怎样做,如“上课专心听讲”就是要做到手、脑、耳并用;“不迟到”首先要牢记正确的作息时间,然后按要求时间准时进班上课。为了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保持好室内的整洁,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盒子作为放铅笔屑和碎纸的工具。由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学校生活,从而使班级工作顺利走上正轨,
2 习惯养成,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日常的课堂教学更是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的主要阵地。几年来,笔者就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若教师急于求成,很想让学生在短期内改掉一些坏习惯,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越批评学生,学生出现的问题越多。笔者就此掌握这样两个原则:1)当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忍无可忍时可以不留余地地进行批评,但平静过后必须给学生讲道理,不能让学生因为怕老师发脾气而约束自己,应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慢慢地自觉地遵守纪律;2)要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就是说过一段时间就要针对学生的一些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3 注入竞争机制,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每学期笔者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有“优胜小组”“班级之最”“小红花”“小五星”等。如在“谁的羽毛最漂亮”评比中,笔者事先制定一些行为要求,谁做到哪一条,就发给一朵小红花。好的学生得够10朵就可换一个漂亮的心形羽毛,并将羽毛贴在班级专栏大孔雀中自己那根羽毛上;而差的学生只要得够5朵就可换一朵大的。由于采取了不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在竞争中得到培养,在竞争中得到巩固,以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下整理的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课程表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应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在家中,家长开始可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但千万不要代劳。下课后要把不用的课本和学具收起来。尤其中午放学或室外科目课时,教育学生一定要将自己的学习用具等放入书包,严禁桌面上乱放。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