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临床医院以及社区怎样建立长效干预机制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协助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生存质量。
方法: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
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及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遵医生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院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0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同时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类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1,2]。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进行纠正,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症[3]。为了对心脑血管病及其相关疾病的长效干预机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9—91岁,平均年龄为75.8岁。
1.2护理干预措施。所有参与干预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要求此类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纤维以及维生素饮食,戒酒、戒烟,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减轻其体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对患者的体重、血糖、尿糖、血压等进行定期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习惯,对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机制,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随时入户对其进行行为矫正、生活指导、康复指导、健康咨询等。
1.3调查问卷。采用我科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先发放一次问卷,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行护理干预后采用相同的问卷来对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本研究总共发放问卷2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对比数据均用%来进行表示,并用X2来对其对比结果进行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合理运动、合理饮食、习惯改善以及按时体检的概率等健康行为以及正常血压、高血压危险性、疾病防治以及肢体锻炼等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提升程度比健康行为提高率低,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查时,其调查的内容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健康行为,且在近几年来,社区以及医院大力提倡健康行为,其宣传力度也有所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呈现出逐年改进的趋势[3]。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且绝大部分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部分患者在高血压发病早期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项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部分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来进行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4]。在此种情况下,健康生活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院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有效的健康宣教,讲解“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易患因素的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遵医嘱规律用药、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等。患者出院后,临床医院对患者继续“后服务”,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个例依从性差的患者必要时定期家庭访视,强化干预效果。患者出院后还需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对患者的家庭治疗与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与监督。
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以及具体情况,对其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方式进行不断地改进,采用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使其了解更多的健康教育内容。此外,在对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及时发现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形成“评估—干预—评估”的连续动态反馈机制,以此来达到长期干预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等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志强,黄慧,杨泽等.强化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22):3672-3675
[2]胡才友,吕泽平,黄慧等.强化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9,15(4):193-197
[3]刘俊,熊汉琴,陈瑛等.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心脑血管患者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1):102-103
[4]张清潭,丁国锋,毛艳华等.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5-7
方法: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
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及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遵医生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院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0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同时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类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1,2]。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进行纠正,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症[3]。为了对心脑血管病及其相关疾病的长效干预机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9—91岁,平均年龄为75.8岁。
1.2护理干预措施。所有参与干预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要求此类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纤维以及维生素饮食,戒酒、戒烟,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减轻其体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对患者的体重、血糖、尿糖、血压等进行定期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习惯,对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机制,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随时入户对其进行行为矫正、生活指导、康复指导、健康咨询等。
1.3调查问卷。采用我科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先发放一次问卷,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行护理干预后采用相同的问卷来对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本研究总共发放问卷2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对比数据均用%来进行表示,并用X2来对其对比结果进行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合理运动、合理饮食、习惯改善以及按时体检的概率等健康行为以及正常血压、高血压危险性、疾病防治以及肢体锻炼等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提升程度比健康行为提高率低,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查时,其调查的内容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健康行为,且在近几年来,社区以及医院大力提倡健康行为,其宣传力度也有所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呈现出逐年改进的趋势[3]。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且绝大部分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部分患者在高血压发病早期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项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部分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来进行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4]。在此种情况下,健康生活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院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有效的健康宣教,讲解“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易患因素的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遵医嘱规律用药、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等。患者出院后,临床医院对患者继续“后服务”,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个例依从性差的患者必要时定期家庭访视,强化干预效果。患者出院后还需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对患者的家庭治疗与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与监督。
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以及具体情况,对其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方式进行不断地改进,采用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使其了解更多的健康教育内容。此外,在对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及时发现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形成“评估—干预—评估”的连续动态反馈机制,以此来达到长期干预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等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志强,黄慧,杨泽等.强化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22):3672-3675
[2]胡才友,吕泽平,黄慧等.强化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9,15(4):193-197
[3]刘俊,熊汉琴,陈瑛等.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心脑血管患者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1):102-103
[4]张清潭,丁国锋,毛艳华等.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