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 河北 丰宁 06835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本文通过几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创新教学,打造快乐数学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
【关键词】创新教学;快乐数学课堂
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太枯燥无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我们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行的新教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大的空间是留给教师的。我们可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时,适当改换有关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例题、问题和练习,把学生认为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当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促使他自觉地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愿意走进数学。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怎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1. 努力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我在课余时间付出很大的劳动代价,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探索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形成学习动机有着重要作用。如:在一节数学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和小军是亲戚,有一天小明和小军同到姥姥玩游戏,非常高兴。第二天早上,小军一睁眼就急得哭了,他为什么哭呢?原来他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在和小明一块儿玩。妈妈知道后,问:“小明多少天去一趟姥姥家,你知道吗?”小军说:“他7天,我5天。”妈妈很快就告诉了小军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军和小明多少天后在相见吗?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学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主动走进数学。
2. 适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媒体是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沟通了教和学两个方面,最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科学地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二,要立足于学生有效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通过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运用,拓宽学生数学思维空间,营造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氛围,降低学生数学思维上行的梯度,创设学生系统性数学思维的条件,培养学生求异性数学思维的能力。第三,要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积极整合现代数学教学媒体与传统数学教学媒体的关系,要能通过必要的优化组合发挥已有各种数学教学媒体的内在功能。第四,要能自觉地防止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使用中的形式化片面化等倾向,努力使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服务于学生的有效数学思维。
3. 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精心设问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新知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不是采用直接讲例题法,而是逐步提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与除法的被除数和除数的联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很自然的推导到新知中,从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一目了然。
4. 激发学生动起来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是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再摆不同数的黄花。让学生自己说出谁多谁少。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道理。
5. 通过悬念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数学并不是像看小说那样有生动的情节来吸引人,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设置悬念进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使课堂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随意说数,不管是几位数的,我不计算就能很快说出是否是3的倍数,这时,学生们都感到很惊奇,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呢?我就利用了今天要学习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来。
总之,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先进的课改新理念,也给当前还在使用老教材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融新理念于老教材中,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捕捉时机,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创新在欢乐中起步,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这片天地,真正地快乐学数学,享受数学。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本文通过几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创新教学,打造快乐数学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
【关键词】创新教学;快乐数学课堂
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太枯燥无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我们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行的新教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大的空间是留给教师的。我们可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时,适当改换有关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例题、问题和练习,把学生认为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当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促使他自觉地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愿意走进数学。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怎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1. 努力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我在课余时间付出很大的劳动代价,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探索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形成学习动机有着重要作用。如:在一节数学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和小军是亲戚,有一天小明和小军同到姥姥玩游戏,非常高兴。第二天早上,小军一睁眼就急得哭了,他为什么哭呢?原来他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在和小明一块儿玩。妈妈知道后,问:“小明多少天去一趟姥姥家,你知道吗?”小军说:“他7天,我5天。”妈妈很快就告诉了小军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军和小明多少天后在相见吗?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学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主动走进数学。
2. 适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媒体是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沟通了教和学两个方面,最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科学地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二,要立足于学生有效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通过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运用,拓宽学生数学思维空间,营造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氛围,降低学生数学思维上行的梯度,创设学生系统性数学思维的条件,培养学生求异性数学思维的能力。第三,要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积极整合现代数学教学媒体与传统数学教学媒体的关系,要能通过必要的优化组合发挥已有各种数学教学媒体的内在功能。第四,要能自觉地防止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使用中的形式化片面化等倾向,努力使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服务于学生的有效数学思维。
3. 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精心设问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新知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不是采用直接讲例题法,而是逐步提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与除法的被除数和除数的联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很自然的推导到新知中,从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一目了然。
4. 激发学生动起来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是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再摆不同数的黄花。让学生自己说出谁多谁少。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道理。
5. 通过悬念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数学并不是像看小说那样有生动的情节来吸引人,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设置悬念进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使课堂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随意说数,不管是几位数的,我不计算就能很快说出是否是3的倍数,这时,学生们都感到很惊奇,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呢?我就利用了今天要学习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来。
总之,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先进的课改新理念,也给当前还在使用老教材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融新理念于老教材中,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捕捉时机,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创新在欢乐中起步,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这片天地,真正地快乐学数学,享受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