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尊重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押题理由
  十九大报告中提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高考作文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越来越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以积极的思维,表达对社会的理解,挖掘时代精神的内涵。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平等尊重”的阐述,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高考作文关注的热点之一,考生对此要加以重视。
  押题方向
  人与人和谐相处须平等尊重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爱尔兰〕理查德·斯蒂尔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德国〕叔本华
  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英国〕洛克
  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读了上面的名人名言,你對人与人相处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趋势
  关于“平等尊重”这个话题,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与人和谐相处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前提。与人交往应一视同仁,不因社会地位等原因而有所区别对待,要尊重他人。第二,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与人之间应宽容以待,和谐共存。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2.尊重与平等,这是社会的根基。考生可以围绕“学会尊重”“平等的意识”“拒绝歧视”等方面行文。
  3.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不同而已,因此,应该尊重每一个人。
  4.弱势群体在尊重与平等的氛围中能够获得精神的力量,树立生活的信心。考生可围绕“时代关怀”“关注弱者”“社会良知”等方面行文。
  5.尊重与平等,是人文精神的标志,是现代社会的共性心理特征。考生可以从中挖掘出“自己与他人”的人生哲理,围绕“利他利己”“付出也快乐”等方面行文。
  审题立意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立意为“人人平等”“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于人是一种尊重”等。在具体写作中,考生可以从个人的道德品质上升到国家战略思想,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丝路精神”谈国家发展战略:互相尊重、共融共通、平等发展、互助合作。
  以情为文,其行也远。写作“平等尊重”类主题,考生如果能够以丰富的情感融入分析与论述之中,如果能够在情感流露的过程中展示出丰盈而深刻的思想,我们的作文自然会受到阅卷者的垂青。
  ◆思维拓展
  1.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他断言“黑人得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有歧视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那么社会的公平、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陈果)
  2.有一种尊重叫作平视。这不禁让我想起东汉末年的枭雄曹操,他在《短歌行》中写道:“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穿过田地,屈驾来访,欢乐大宴,如有旧恩。他将自己置于与他人相同的位置来显示对人才的尊重之心。身为丞相不妄自尊大,这般平视于人,是他拥有众多人才而成就伟业的原因之一。(杨杰)
  3.《论语》中谈到“有教无类”,即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门如见大宾”,就是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放平姿态尊重别人。墨子说:“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兼相爱”,平等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胡锐)
  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道出了放低姿态、平等待人之理。比师襄更贤能的孔子放低姿态虚心向师襄请教,这是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品格。(黎军辉)
  5.象征着秦王朝骄奢淫逸的阿房宫,也深藏着封建社会下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封建统治者生活奢侈,普通百姓生活艰苦。前者奴役后者,而后者要前者平视自己,让自己在社会中拥有平等,得到尊重。这在极端不平等的制度下,自然无法实现。后者无法忍受统治者的俯视,“戍卒叫,函谷举”就是必然的结果了。(林腾鑫)
其他文献
放出眼光,四处寻找,想象联想   在审题立意之后,一些考生充满信心地开始写作,可是,一提起笔来却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只好坐着干着急。这时候考生应该放出眼光,四处寻找,并进行想象、联想。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   1.在各科的课本中寻找材料,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如精选一些名人名言,引用历史的典型事例充实作文内容。   2.从最近看到的电视、听到的新闻中找材料。可选取社会
期刊
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在审题立意准确的前提下,如果论证上难以展开,那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办法来补救:   1.横向拓展法。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序列词语,提出一系列分论点,使中心论点得到充分论证。或用“同样”“相似的情形还有”等过渡词句组织材料,也会显得论证充分,过渡自然,脉络清晰。   2.纵深挖掘法。如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假如具备了”“假如没有”“总起来看”“总之”“与此
期刊
古人云:“意在笔先,辞乃达意而已。”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的高低、正误直接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得分。但是许多考生因为社会阅历、思想认识等的局限,还是在立意上暴露出了诸多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观点偏颇———思想不健康。其实,我们经常讲“文道合一”,即文如其人,通过作文能有效地提升考生为人处世的境界。因此,“思想健康”是一篇作文最根本的要求,是指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
期刊
著眼整体,粗略表达,快速结尾   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整张试卷的做题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好,回答其他题目耗时太多,临到写作,时间不够用。这个时候我们要着眼于整体,采取轮廓作文法——把作文的雏形写出来,可以进行粗线条的表达。但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有一个好的起始段,点明题旨;中间段落若来不及详写,就写出大略的意思,最后加几句点题的结束语,使之与开头照应。这样可在万分紧急的情况
期刊
1因果追问,深度剖析   即通过因果分析,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探寻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后果等,为时代号脉,给社会诊断。  【片段示例】   一位游客,母亲死了,自己住进了医院,可网民仍然不依不饶,对其进行人肉搜索,造谣,调侃,戏谑,把人命当戏看。这使人想起去年成都“斗车”事件,女司机被“人肉”,各种所谓缺德的事在网上被曝光,女司机被打得住进医院,却还要连连道歉,说明原委,却越说越黑。互联网拥
期刊
解剖热点  十九大报告中的四大“新”,折射出国家考量的格局之大:大到报告中的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新征程,小到诸多细节之处的“新”表述,大到我们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小到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都是强劲的号角,指引我们向个人小目标、国家大目标奋力前行。基于此,对照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重视“目标与格局”的现实性思考,应该是2018年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热点。围绕这一热
期刊
围绕中心,挖掘归纳,弥补篇幅   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扣住一个中心写下来,直到快结束的时候,发现字数还不够,应写800字以上的作文只寫了600多字,于是就万分着急。这个时候不要慌张,而应该沉着冷静地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1.巧妙运用拉长术。或者改变文字的排列方式,让作文“长”起来;或者用排比式抒情文句,以单独列段的形式来增加作文的内容含量;或者调用大脑内存,使用合适的古典或现代的诗句或相关的名言
期刊
森林,地球上的绿色王国。   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任何一片森林都含有上千种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植物以及各种真菌,还有无数种的昆虫、动物、飞禽,它们奇妙地以一种平衡使彼此连结在一起。森林生命的織锦是如此的细微而复杂。   人类最初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时候,便是粗心大意的,并不了然森林的细腻和奇妙,并且有砍伐的本能,斧子是最初的工具和武器之一。   日益残破的森林哺育着日益膨胀的人类。1968年春
期刊
1 抓住三个“主要”,掌握审题步骤   抓住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是把握命题意图、准确立意的关键。主要对象是指材料陈述的主要对象,以及命题、补全的半命题的核心词;主要关系是指对象之间主要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是指材料或命題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在这三者中主要对象又是关键的关键。抓住主要对象,即话题或命题中的核心词,对其进行具体还原或抽象概念,组词成短语或句子,就能准确立意。在对主要对象或核心
期刊
解剖热点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是一个奇怪而吊诡的现象。一方面,一言不合就开“怼”,不见温良恭俭让的儒雅之风,更少包容淡泊仁爱悲悯的君子情怀;另一方面,这样的“怼”多表现为思想的冲突与对抗。自媒体的发达,网络发声迅疾而大量扩散,形成全民参与的浪潮,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互怼、各种思想的碰撞,见证了一个公民意识觉醒的时代,一个人文情怀崭露的时代。  一个“怼”字,真实折射了社会转型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