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共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富裕”四字,可谓百听不厌,就像恋人口中的“我爱你”,引无数英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更令无数草根心潮澎湃如醉如痴,甘愿为之竭尽所有。是何故?因为它道出了无数人求而不得的心声,勾画出人类渴盼了数千年的一张蓝图一个梦。特别是曾经品尝过不公,经受过贫困,或者富于济世情怀的人,更是难以抵挡对它的向往——试想,谁不想舒舒坦坦堂堂正正像个“人”样地活着,谁愿意自己或所爱的亲友沦落到食物链或者“鄙视链”的最底端?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唯因此,人的思维千差万别,可有一个愿景却是从古至今无人不向往,那就是“天下大同”。而经济层面上的“大同”——共同富裕,自然是其中应有之义。
   根据“越缺越盼”的千古定律,越是處在社会底层,越是难以抵挡“均富”或“平等”梦想的诱惑,比如贫苦农民。于是,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历代农民起义,只要亮出这面旗帜,定能一呼百应,掀起惊天巨浪。比如,宋代揭竿而起的钟相就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七)
   天下苦不均(不公)久矣!孔子早就一语道破:“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贵贱,均贫富”六个字,响亮地道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谓言简意赅,直击人心,因此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号召力。今天我们已经明白了,该口号有个致命缺点——只要“均”就好,并未区分“共同富裕”还是“共同贫穷”。而绝大多数人群,分不清“不均”与“不公”之间的区别,更弄不清“不公”的真正根源何在。于是一次次犯下“绝对平均主义”错误。譬如张三勤恳能干,一天能制衣10件,卖得100元;李四笨拙懒散,只能制衣1件,卖得10元。若以“均贫富”的名义对二人所得110元实行平均分配,每人每天各得55元,李四就占用了张三45%的劳动成果,这就与“公平”“合理”背道而驰了。于是,张三一天也只制衣1件就停手,二人每天所得总额从110元下降到20元,平均分配,每人所得就从55元降到10元。长此以往,就实现了“共同贫穷”。
   事实也证明,欲速则不达,简单粗暴“均贫富”或“劫富济贫”的最终结果是,消灭富人之后,穷人并未得到想要的富足,而是所有人一起走向“共同贫穷”。
   然而,钟相的这个口号也不是没有优点。瞧,比起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要求轮流坐庄的简单鼓动,它就更具条理性和建设性,更像是一个施政纲领而非造反纲领;它不仅仅提出经济层面的“均贫富”理想,而且意识到了贫穷(或贫富悬殊)的根源在于阶层身份的鸿沟,要取消财富占有上的等级差、达到“共同富裕”,就必须先取消身份地位上的等级差,不能有特权,否则“均贫富”就必然成为空话和谎言。
   可问题是,“等贵贱”能实现吗?试看提出该口号的钟相自己,起事不久就自封楚王,立妻尹氏为皇后,子钟昂为太子,做起了新的权贵。此前此后,一拨又一拨“欲成大事者”乘“希”而入,将“均”或“平等”之旗高高举起,引四海贤才纷纷来附,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顺便为举旗者铺平了通往宝座之路。蓦然回首,真信者的牺牲,只不过是替人火中取栗。赶走了老权贵,迎来了新权贵,扛轿的依然在扛轿,步行的依然在肩挑手提艰难步行,只不过坐轿的换成了另一拨人,而“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的情况却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俱往矣!如今人民当家作主,法律上拥有了话语权,不求“起点平等”,只求“规则公平”“机会均等”。人类“一梦万年”而一直未能实现的“共同富裕”之梦,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虽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好歹提上了议事日程。那就拭目以待吧。
  童玲/图
其他文献
比比誰的盘子光
期刊
某天,一个朋友发朋友圈,说公交车上有一女子,全程打电话,声音特别大,并且啥话都唠,一点素质都没有。我回复朋友说:“这女子之所以如此放肆,不遵守公德,责任并不完全在她,还在全车乘客,是乘客的沉默纵容了她。好人不说话,恶人自然就嚣张。”我还给朋友出了一招,可以上前扇那女子一耳光,假装是认错人了,这样就可以治了那女子——这当然是玩笑话,不可当真的。回复完,我颇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朋友高明多了。朋友只
期刊
前些日,拜读了张蓬云先生的《不惹小人》一文。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历史上的几个小人物,羊斟、范疆、张达都拉入了“小人”的“朋友圈”,我觉得张蓬云先生恨小人的牙印是咬错了地方。   先说“车夫羊斟”,华元被任命为宋国的主帅去迎战郑国,战前杀羊置酒慰劳将士,唯独怠慢了为自己驾戰车的车夫羊斟。有人建议华元给车夫羊斟一块肉吃,华元撇了撇嘴说:“打仗又不靠他!”第二天宋军与郑军决战,车夫羊斟就把战车赶
期刊
天理大概是弱者的朋友,或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求告的对象。很少有成功的人,或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会想起天理。这样的人或一个人在这样的时候,大多愿意将成功或顺意的原因,归功于自己的天资和努力。这使得天理总是带有悲剧的色彩。我想如果将天理拟人化,大概会长着一副苦瓜脸。   甚至天理本身,就是一个弱者。在你呼叫“我这样努力还不成功,还有天理吗”的时候,或者“他那样的人却成功了,天理何在”之际,不是天理不愿
期刊
从前,一位大法官非常仰慕皇后的美貌,皇后性感的嘴唇令他神魂颠倒,做梦都想亲一亲。但他只是妄想,因为他知道,如果胆敢冒犯皇后,必定会被国王送上断头台。   这天,大法官忍不住把他的秘密告诉了御医。御医笑了笑,神秘地说:“我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如果你……”大法官马上答应,如得偿所愿,他付给御医一万金币。   御医配制了一种发痒的药水,买通了皇后的贴身侍女。侍女趁皇后洗澡时把药水涂在了皇后的口红上。皇
期刊
一次,与朋友交谈,谈起了生活中的“内疚与悔恨”,朋友向我吐露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朋友乘火车去沈阳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火车车厢里,朋友的座位临近车门,与朋友斜对面的四个年轻人正在打扑克。他们玩得很高兴,很投入,个个兴致盎然。这时,从另一节车厢走进来一个高个子中年男人。只见他用眼睛扫视了一下附近的乘客,然后前胸趴在玩扑克年轻人座椅的靠背上,假装看玩扑克,却把手悄悄地伸进了年轻人挂在衣帽
期刊
我先声明,说“开卷有害”这话,不是反对读书。我也很不情愿抛出“开卷有害”的概念,觉得它有伤我崇拜了一辈子的书。但现在情况比较复杂,“卷”,可以是书卷,也可以是网文。况且对于“书”,我近时发现,大文豪们早就说过很不客气的话。  叶圣陶先生说:“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读书的态度》)现代诗人何其芳阐释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说:“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书
期刊
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似乎不难做到,但不去打扰别人的痛苦,恐怕有时还真的容易“越界”。除了我们有同情弱者的天生气场外,还有种误区:“我是在帮助他,谈何打扰呢?”其实不然。   每年高考揭榜时,也是朋友亲戚间见面交谈、电话通话、微信会话分数的最多时刻。但这几年我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从不去主动打电话或微信问别人家孩子高考分数,哪怕是再好的朋友。考得很好的,即使你不去问也会有渠道获悉,事实上,一般人家对
期刊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今已经是“读网时间”日益蚕食着“读书时间”的时代。认真静下来读书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而报纸读书版也越来越成为“珍稀动物”。   当然,郁闷之余,我们也想得明白这个理儿——   生活多彩,理念多元,时光碎片,节奏加快。即使想读书,总感觉时间似乎不够。   不过,在这样的气氛下,仍有一些喜爱读书的人,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无论网文多么“鸡汤”,无论
期刊
实事求似,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当年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剧创作的根本区别,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我们通过一首古诗的创作,来看一看何为“实事求似”。   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系七言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说的是一直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把它捡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作者由此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