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可见教师的主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驾驭教材呢?
一、要抓住主线
拿到任何一篇课文,都要好好专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是上好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其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看看这节课是围绕哪几个问题展开,还是哪几副画面展开,比如我在 上人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就用晏子三次与秦王搏斗展开教学,再比如我上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用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两副画面展开教学的,这样看起来一篇课文上的很条理,千万不要把一篇文章上的支离破碎。抓住一条主线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很长的文章,又是讲读课文,往往要花费3到4节课的时间,或者更长,课前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尽管这样,上完之后,总觉得还不够扎实,学生的收获和老师预期的效果差的很远,往往令我们老师们很失望,很困惑。如果我们拿到一篇课文仅仅是按部就班的去备课,不深入了解教材,结果只会是杂乱无章,理不清顺序,学生学得累,听得累,教师上的累,还收不到好效果。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这篇文章特别长,如果逐字逐段的去分析课文,表面上很扎实,实际却效果并不好。遇到这样的文章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重点词句,其实这些重点词句也是为中心服务的,我们只要抓住这几个重点句子去体会感受,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能突破难点,老师上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千万不要逐字逐段的去分析课文,学生听得累,不感兴趣,效果可想而知。
三、要学会煽情
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淡漠与浓厚,直接影响这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而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情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孩子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教师要善于激发起这种情感,以此使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师生间的情感是互动的,以心方可换心,以情才能育情。在正常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伏,蕴藏着的,作品中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之间也是有距离的,教师要做感情的传道者,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要通過教师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课上保持一种激情,一种投入的心态,适当的煽情,学生便能有一颗灵动的心,去理解思考,去感受体验,去综合表达,他们的思维开阔独特,理解合理深刻,感情丰富细腻,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怎一个‘情’字了得“!
四、要放手
所谓放手就是老师要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但绝不是教师就没事可做了,反而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虽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主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抛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所谓有价值就是指学生对你提的问题感兴趣,确实在思考。其次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之既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将本课内容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每一问题都要有挑战性。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教学的标准,大量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让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角,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五、要语言精练
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抓的内容。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并学会应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练,不论是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的过渡,还是对学生的激励语,都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功底,虞大明老师再讲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一文中,体现魔鬼狡猾的部分,他说:“坏人总会为自己找借口”接着就引入狼和羊的故事,他没说一句多余话,通过例子证明魔鬼和狼一样狡猾。再比如陈曦老师的《电脑住宅》一课中,也能体会到这点,比如她在让同桌讨论后分享成果时,她清楚现在的孩子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她说:“推荐你的同桌,学会赏识别人。”学生听到这句话,马上向老师汇报同伴的成果,他们不想让老师认为自己是个不会赏识别人的人。
再比如教学《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3-5段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学生读相关段落)师: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生: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生: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师: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说说吗?生:“一张”改成“一幅”,“书皮”换成“包书纸” ……,师:你能从这几处改动中感受到什么呢?生:叶老很认真。生:叶老工作一丝不苟。生:叶老并没有看不起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的“我”。生:叶老虽然不认识“我”,但还是这么认真的批改”我”的作文,真伟大。文章的故事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深层次的东西却很难体会到,只能抓住语言这一关键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一张”“一幅”“书皮”“包书纸”这些词语处理好了,叶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活了,学生理解了这些关键的词语,才能更好的理解人物,理解文本。
六、教学中要渗透写作
学习语文最终要让孩子学会应用语言的能力,比如虞大明老师在讲《渔夫的故事》一文中,他先让学生找到体现魔鬼的凶恶的句子,学生找到描写魔鬼样子的句子,接着他让学生观察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通过学生的观察,我想孩子们今后在写作时,如果遇到介绍人和动物的样子时,他们一定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果我们上课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一些是非,那么语文课与写作就脱离关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一、要抓住主线
拿到任何一篇课文,都要好好专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是上好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其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看看这节课是围绕哪几个问题展开,还是哪几副画面展开,比如我在 上人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就用晏子三次与秦王搏斗展开教学,再比如我上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用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两副画面展开教学的,这样看起来一篇课文上的很条理,千万不要把一篇文章上的支离破碎。抓住一条主线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很长的文章,又是讲读课文,往往要花费3到4节课的时间,或者更长,课前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尽管这样,上完之后,总觉得还不够扎实,学生的收获和老师预期的效果差的很远,往往令我们老师们很失望,很困惑。如果我们拿到一篇课文仅仅是按部就班的去备课,不深入了解教材,结果只会是杂乱无章,理不清顺序,学生学得累,听得累,教师上的累,还收不到好效果。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这篇文章特别长,如果逐字逐段的去分析课文,表面上很扎实,实际却效果并不好。遇到这样的文章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重点词句,其实这些重点词句也是为中心服务的,我们只要抓住这几个重点句子去体会感受,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能突破难点,老师上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千万不要逐字逐段的去分析课文,学生听得累,不感兴趣,效果可想而知。
三、要学会煽情
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淡漠与浓厚,直接影响这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而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情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孩子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教师要善于激发起这种情感,以此使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师生间的情感是互动的,以心方可换心,以情才能育情。在正常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伏,蕴藏着的,作品中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之间也是有距离的,教师要做感情的传道者,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要通過教师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课上保持一种激情,一种投入的心态,适当的煽情,学生便能有一颗灵动的心,去理解思考,去感受体验,去综合表达,他们的思维开阔独特,理解合理深刻,感情丰富细腻,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怎一个‘情’字了得“!
四、要放手
所谓放手就是老师要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但绝不是教师就没事可做了,反而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虽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主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抛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所谓有价值就是指学生对你提的问题感兴趣,确实在思考。其次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之既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将本课内容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每一问题都要有挑战性。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教学的标准,大量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让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角,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五、要语言精练
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抓的内容。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并学会应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练,不论是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的过渡,还是对学生的激励语,都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功底,虞大明老师再讲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一文中,体现魔鬼狡猾的部分,他说:“坏人总会为自己找借口”接着就引入狼和羊的故事,他没说一句多余话,通过例子证明魔鬼和狼一样狡猾。再比如陈曦老师的《电脑住宅》一课中,也能体会到这点,比如她在让同桌讨论后分享成果时,她清楚现在的孩子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她说:“推荐你的同桌,学会赏识别人。”学生听到这句话,马上向老师汇报同伴的成果,他们不想让老师认为自己是个不会赏识别人的人。
再比如教学《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3-5段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学生读相关段落)师: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生: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生: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师: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说说吗?生:“一张”改成“一幅”,“书皮”换成“包书纸” ……,师:你能从这几处改动中感受到什么呢?生:叶老很认真。生:叶老工作一丝不苟。生:叶老并没有看不起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的“我”。生:叶老虽然不认识“我”,但还是这么认真的批改”我”的作文,真伟大。文章的故事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深层次的东西却很难体会到,只能抓住语言这一关键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一张”“一幅”“书皮”“包书纸”这些词语处理好了,叶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活了,学生理解了这些关键的词语,才能更好的理解人物,理解文本。
六、教学中要渗透写作
学习语文最终要让孩子学会应用语言的能力,比如虞大明老师在讲《渔夫的故事》一文中,他先让学生找到体现魔鬼的凶恶的句子,学生找到描写魔鬼样子的句子,接着他让学生观察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通过学生的观察,我想孩子们今后在写作时,如果遇到介绍人和动物的样子时,他们一定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果我们上课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一些是非,那么语文课与写作就脱离关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