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人叙事散文通过融合“我”真实经历的人和物来表达作者真实的感受和情思,在琐事的叙述中向读者娓娓道来。本文就写人叙事散文特征含义及教学路径作以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切实有效的建议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写人叙事散文教学
一、关于写人叙事散文
(一)关于散文
目前对于散文的定义,文学界较为认可的说法是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中“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概念,“广义散文”是指除了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狭义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中所说的“散文”特指“现代散文”,其属于文学界狭义散文的范畴,即文学作品中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其他一切作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去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再除去新闻、通讯、特写、演讲辞、科普小品、人物传记、杂文、散文诗、童话、寓言故事等所剩余的作品,指初中语文教科书当中的“纯文学散文”。
(二)关于写人叙事散文
散文盛行“三分法”,即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将抒情散文专分为一类颇具遗患。散文本就是情思一体的文学,作者对于言说对象极具个人化的主观情感与思量。例如,朱自清《背影》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主要记录了父亲替作者买橘子时在月台上爬上攀下的背影,文中不缺对父子间真挚浓郁的情感表达。再如,杨绛《老王》同样为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态和老王交往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同情、对自身的反省和命运的慨叹,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贯穿于行文始终。所以,叙事散文中同样饱含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将“抒情散文”专分一类,在阅读教学中易使“叙事散文”忽略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表达,混同于小说教学。为此,我们可根据抒情载体的不同分类,将散文分类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和议论哲理散文。写人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细节描写和突出人物个性化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抒发作者主观感受和个人化情思。
二、关于写人叙事散文的教学探究
(一)辩体识文:明确文体特征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辨体识文,区别于其他文体,写人叙事散文的个性化特征。写人叙事散文区别于小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是人物形象的虚拟性和真实性。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人物具有真实性。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取材于不同人物原型,杂糅拼凑出一个典型虚拟的人物形象。如朱自清将《背影》写得如此真实感人,是因为描写对象是骨肉至亲的父亲。鲁迅《藤野先生》从藤野先生肖像、衣着、言行和声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是因为这是作者真实接触过、相处过的老师。二是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不同。写人叙事散文描写人物形象重在“散点式”的勾勒,注重借以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小说重在人物形象多角度的描写,重在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特征。如杨绛《老王》一篇中,作者从职业、生理缺陷、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对老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这三方面分为三个自然段,每段仅有数行,寥寥几笔,“瞎的”“死了”等,突出作者对于老王的关注和同情。三是教学着眼点的不同。写人叙事散文重在揭示作者所隐藏在人物刻画和生活片段描写背后的特定感受。而小说重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写人叙事散文中对人物形象把握是赏析文章的起点,引导学生探寻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主观情感和价值是教学的着眼点。
(二)知人论世:定位作者特征
从作者角度提出知人论世,“知人”是指写人叙事散文创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论世”是指明确作者所处的社会状况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刘锡庆说过,“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从姓、名到字正是一个人从外部到内部性情的展示,散文是作者表现自我的载体,也是自我情怀的见证,透过散文可以知晓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与作者在文本中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南帆在《文学的维度》一书中提到,“对于散文来说,文类尺度的撤离几乎使个体特征成为唯一的依据。”可见,“风格即人”,由于作者风格特征的不同,个人特征也成为分类散文的一种依据,如鲁迅的散文、冰心的散文、杨绛的散文和郁达夫的散文等等。写人叙事散文从属于散文这一大类,明确作者创作风格特点,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有助于在教学中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回溯历史,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再如《老王》一文,此文创作于1984年,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在荒唐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代被认为是反对学术权威,下放五七干校,多数知识分子如老舍、田汉等因不堪迫害而选择自杀。而杨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安排扫厕所,她认为收拾厕所可以销毁“会生麻烦的字纸”和“享到向所为时的自由”,秉承着豁达和坚忍走过了动乱。明确文章创作的背景后就不难理解文中的两处细节,在文化大革命開始,钱钟书一条腿不能走路,老王在送钱钟书去医院时称“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联系上述的文化背景,杨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剃了阴阳头,有了这种外在身份的标志,坐在三轮车上让劳动人民出汗,随时随地可能被认为招摇嚣张而被拉下车,因此堂堂学者不敢乘三轮车而要挤公交。再有一处是到医院后给老王车费,老王的一句疑问“你还有钱吗?”当时杨绛和钱钟书的工资被扣发,作为被敌对目光包围的作者,在老王眼中,夫妇二人成了弱者和受帮助对象,反而在这句多虑的关心中体会到老王的善良与感动。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后,更加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淳朴、仗义、善良的品性,讴歌了平凡人物中的人性美。这篇文章同时在语言风格方面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单,近乎以白描的手法将老王和“我”的友情,平和的语调中流露处惋叹和感伤。
(三)断文显异:分析独特价值
从文本价值角度提出断文显异,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便有了两种价值,一是社会价值,即文章向公众传播社会信息的价值;二是教学价值,即编入教材后所起到的教育教学功能。王荣生教授从教学角度将选文分为四类,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这四种类型又分为两大类,定篇就是教课文,其社会价值就是教学价值,教学就是要教这篇课文的方方面面。例文、样本、用件为第二类,用课文教,教学价值在于这篇课文所承载的语文知识。写人叙事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所承载的作者的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因此,在教学写人叙事散文时因发现该篇文章独特价值和具体特点,充分挖掘文章的教学价值。《老王》位于部编本语文七年级教材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共两篇散文、一篇小说和一篇古代笔记,文体特征各有不同;三篇现代文作者有鲁迅、杨绛和李森祥,三者风格各异。从单元整体出发,教学重点在于掌握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作者的叙事风格。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老王”这一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回应单元主题中的“平凡小人物”,教学重在揣摩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老王身上的淳朴、善良的品格,体会老王在临终前一天赠送香油和鸡蛋文本意蕴,理解作者对老王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的情感态度均成为此文独特的教学价值。
三、结语
明确文体特征是开展散文教学的前提,作者风格和所处时代是进入文本前的背景知识,而文本独特价值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要点。本文从文体、作者、文本三个方面对写人叙事散文的教学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写人叙事散文教学带来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6页
关键词:初中;写人叙事散文教学
一、关于写人叙事散文
(一)关于散文
目前对于散文的定义,文学界较为认可的说法是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中“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概念,“广义散文”是指除了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狭义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中所说的“散文”特指“现代散文”,其属于文学界狭义散文的范畴,即文学作品中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其他一切作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去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再除去新闻、通讯、特写、演讲辞、科普小品、人物传记、杂文、散文诗、童话、寓言故事等所剩余的作品,指初中语文教科书当中的“纯文学散文”。
(二)关于写人叙事散文
散文盛行“三分法”,即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将抒情散文专分为一类颇具遗患。散文本就是情思一体的文学,作者对于言说对象极具个人化的主观情感与思量。例如,朱自清《背影》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主要记录了父亲替作者买橘子时在月台上爬上攀下的背影,文中不缺对父子间真挚浓郁的情感表达。再如,杨绛《老王》同样为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态和老王交往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同情、对自身的反省和命运的慨叹,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贯穿于行文始终。所以,叙事散文中同样饱含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将“抒情散文”专分一类,在阅读教学中易使“叙事散文”忽略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表达,混同于小说教学。为此,我们可根据抒情载体的不同分类,将散文分类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和议论哲理散文。写人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细节描写和突出人物个性化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抒发作者主观感受和个人化情思。
二、关于写人叙事散文的教学探究
(一)辩体识文:明确文体特征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辨体识文,区别于其他文体,写人叙事散文的个性化特征。写人叙事散文区别于小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是人物形象的虚拟性和真实性。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人物具有真实性。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取材于不同人物原型,杂糅拼凑出一个典型虚拟的人物形象。如朱自清将《背影》写得如此真实感人,是因为描写对象是骨肉至亲的父亲。鲁迅《藤野先生》从藤野先生肖像、衣着、言行和声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是因为这是作者真实接触过、相处过的老师。二是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不同。写人叙事散文描写人物形象重在“散点式”的勾勒,注重借以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小说重在人物形象多角度的描写,重在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特征。如杨绛《老王》一篇中,作者从职业、生理缺陷、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对老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这三方面分为三个自然段,每段仅有数行,寥寥几笔,“瞎的”“死了”等,突出作者对于老王的关注和同情。三是教学着眼点的不同。写人叙事散文重在揭示作者所隐藏在人物刻画和生活片段描写背后的特定感受。而小说重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写人叙事散文中对人物形象把握是赏析文章的起点,引导学生探寻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主观情感和价值是教学的着眼点。
(二)知人论世:定位作者特征
从作者角度提出知人论世,“知人”是指写人叙事散文创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论世”是指明确作者所处的社会状况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刘锡庆说过,“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从姓、名到字正是一个人从外部到内部性情的展示,散文是作者表现自我的载体,也是自我情怀的见证,透过散文可以知晓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与作者在文本中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南帆在《文学的维度》一书中提到,“对于散文来说,文类尺度的撤离几乎使个体特征成为唯一的依据。”可见,“风格即人”,由于作者风格特征的不同,个人特征也成为分类散文的一种依据,如鲁迅的散文、冰心的散文、杨绛的散文和郁达夫的散文等等。写人叙事散文从属于散文这一大类,明确作者创作风格特点,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有助于在教学中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回溯历史,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再如《老王》一文,此文创作于1984年,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在荒唐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代被认为是反对学术权威,下放五七干校,多数知识分子如老舍、田汉等因不堪迫害而选择自杀。而杨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安排扫厕所,她认为收拾厕所可以销毁“会生麻烦的字纸”和“享到向所为时的自由”,秉承着豁达和坚忍走过了动乱。明确文章创作的背景后就不难理解文中的两处细节,在文化大革命開始,钱钟书一条腿不能走路,老王在送钱钟书去医院时称“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联系上述的文化背景,杨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剃了阴阳头,有了这种外在身份的标志,坐在三轮车上让劳动人民出汗,随时随地可能被认为招摇嚣张而被拉下车,因此堂堂学者不敢乘三轮车而要挤公交。再有一处是到医院后给老王车费,老王的一句疑问“你还有钱吗?”当时杨绛和钱钟书的工资被扣发,作为被敌对目光包围的作者,在老王眼中,夫妇二人成了弱者和受帮助对象,反而在这句多虑的关心中体会到老王的善良与感动。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后,更加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淳朴、仗义、善良的品性,讴歌了平凡人物中的人性美。这篇文章同时在语言风格方面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单,近乎以白描的手法将老王和“我”的友情,平和的语调中流露处惋叹和感伤。
(三)断文显异:分析独特价值
从文本价值角度提出断文显异,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便有了两种价值,一是社会价值,即文章向公众传播社会信息的价值;二是教学价值,即编入教材后所起到的教育教学功能。王荣生教授从教学角度将选文分为四类,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这四种类型又分为两大类,定篇就是教课文,其社会价值就是教学价值,教学就是要教这篇课文的方方面面。例文、样本、用件为第二类,用课文教,教学价值在于这篇课文所承载的语文知识。写人叙事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所承载的作者的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因此,在教学写人叙事散文时因发现该篇文章独特价值和具体特点,充分挖掘文章的教学价值。《老王》位于部编本语文七年级教材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共两篇散文、一篇小说和一篇古代笔记,文体特征各有不同;三篇现代文作者有鲁迅、杨绛和李森祥,三者风格各异。从单元整体出发,教学重点在于掌握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作者的叙事风格。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老王”这一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回应单元主题中的“平凡小人物”,教学重在揣摩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老王身上的淳朴、善良的品格,体会老王在临终前一天赠送香油和鸡蛋文本意蕴,理解作者对老王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的情感态度均成为此文独特的教学价值。
三、结语
明确文体特征是开展散文教学的前提,作者风格和所处时代是进入文本前的背景知识,而文本独特价值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要点。本文从文体、作者、文本三个方面对写人叙事散文的教学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写人叙事散文教学带来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