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责任意识:正确引导生态需要的重要因素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需要在生态责任意识的引导下逐渐规范化、合理化。生态需要是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消费需要以及生态意识需要。生态意识需要作为精神需要在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生态需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培养生态意识过程中生态责任意识尤为重要,生态价值意识与生态道德意识受外在的教育和道德规范影响而被动形成,一旦脱离外在条件就会导致引导合理生态需要的作用有限,而生态责任意识是人民群众内在生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引导合理生态需要过程中更具有稳定性,因而需从个人、政府和社会三个维度推进生态责任意识培养,以达到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生态需要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需要;生态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好生活需要”取代“物质文化需要”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表明了新时代人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需要作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需求。然则不同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现实状况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环保的生活方式持续对生态环境加压。因而现阶段急需培养起人民群众的生态责任意识進而正确引导人民群众选择合理的生态需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一、生态需要内涵
  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要之后,人民群众才会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要,而生态需要既包括了追求优美生态环境等的物质需要又囊括了提升生态意识等的精神需要。而在追求物质需要的过程中出现的重经济利益轻生态环境的失衡现象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未能对生态需要进行正确引导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2]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和谐共生,但过度的、贪婪的生态需要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急需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对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由此生态需要指的是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双重维度的需要,包括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的消费方式以及环保的生态意识的追求。其中优美的生态环境内涵了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追求,对解决雾霾等问题的急切要求。绿色的消费方式强调减少对高能耗产品的消费,转变消费观念。环保的生态意识强调自身对生态的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生态需要构成要素及其与生态责任意识的关系
  生态需要作为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消费需要以及生态意识需要,其中生态环境需要作为物质需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生活环境的向往,生态消费需要既包括了物质层面的绿色产品消费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消费观念的转变,而生态意识需要作为精神层面的需要能够对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和生态消费需要产生影响,因此要想拥有合理的生态需要最关键在于拥有正确的生态意识需要。
  (一)生态环境需要
  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民群众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与自然环境是相伴相生的关系,一味的索取已经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对人的生存造成了威胁。随着物质文化需要的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从追求温饱转变为追求品质生活,也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对抗关系而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舒适的生活环境。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以绿色、健康和舒适为目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发展生态城市、公园城市、生态产业和产品,城镇居民追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农村居民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农产品和特色生态旅游等都展现出了对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
  (二)生态消费需要
  理性消费。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是合理的。“社会生产及消费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如果不能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消费便失去了其作为‘人是目的’的手段意义。”[3]但脱离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个人消费能力而产生的需要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理性的消费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浪费。
  共享消费。要在人的无限需要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达成平衡,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入手解决有限资源与无限需要之间的矛盾,由此“互联网+”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以共享理念为核心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都逐渐走向共享模式。
  绿色消费。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健康水平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人民群众对绿色产品的要求从数量转移到了质量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协同、从分野走向一致,是新时代绿色消费理念的目标追求。”[4]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元化绿色产品的需求推动了企业进行绿色产品的研发、完善绿色产业链,从而在生产领域引发企业从生产高消耗产品到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转变。
  (三)生态意识需要
  现阶段要解决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问题,就需要协调好人的需要与现实自然条件的关系,由于人的需要能够引导人的行为,有合理的需要才会引导正确的行为,而合理的需要受到人的意识的较大影响,因此解决人民群众疯狂掠夺自然而造成的严重的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的生态需要,其中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生态需要的关键就在于培养起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的价值认识、态度、观点等,包括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责任意识以及生态道德意识。
  生态价值意识。生态价值意识核心就在明白生态的重要性,人民群众要明确自身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人依赖自然生存、生活和发展,自然生态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资料,破坏自然环境的后果最后仍然要由人类承担。相反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后,健康的生态环境会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态旅游、绿色产品的追求体现的是人的需要的发展,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健康舒适的转变需要以健康生态环境为支撑。   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意识重在通过一系列道德规范来引导和调节人民群众的行为,从而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以及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道德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对道德规范的态度和认知也有差异,单靠道德规范约束行为并非长远之计,最根本的是要将生态道德意识根植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而要让人民群众从单方面的受道德规范约束转到主动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就需要人民群众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
  生态责任意识。生态责任意识是人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光荣使命感,比起外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内在的自我约束显然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活动中的参与度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在主动性的发挥上,长期以来的情况是地方靠中央、个人靠政府,没有摆正自己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位置,没有重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缺乏生态责任意识。”[5]现阶段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生态责任,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生存在其中的生态环境,没有培养起生态责任意识,人民群众对政府出台的法规政策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必须通过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责任意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民群众主动自觉的遵守法规、规范。
  生态价值意识核心在于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被动认知。生态道德意识更多的是强调国家和社会所构建出的一套生态道德规范,与生态价值意识相同的是二者都是人民群众被动的接受,无论是被动的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还是被动的接受生态价值教育和灌输,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并没能得到发挥,而生态责任意识则是人民群众在对于生态环境的价值有了认知之后在内心主动承担起的责任意识,并且会随着实践作用到生态环境上,因此在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从而引导人民群众追求正确的生态需要的过程中,树立积极的生态责任意识是最核心的内容。
  三、培养生态责任意识以引导生态需要的途径
  (一)个人层面:以生态文化为支撑,培养生态责任意识
  文化对意识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培养积极的生态责任意识,就需要构建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传统生态理论为理论基础并结合了现阶段生态发展特点,现阶段生态文化的核心就是绿色、环保等理念,将这些理念融入生态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能够推进积极生态责任意识的培养,而积极的生态责任意识能够引导人民群众选择合理的生态需要,进而引导人民群众对生活、生产方式的选择。通过对生态文化的学习,人民群众丰富了生态知识,更加明确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现存的生态危机以及如何化解危机等内容,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理性认识,不同主体如個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对自身担负的生态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二)政府层面:以生态建设为方向,引导生态责任意识
  党和国家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方向,这也为人们追求合理生态需要提供了大的发展方向。党和国家一方面通过构建包括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内的生态制度体系规范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行为,也通过鼓励机制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约束了人民群众的行为,明确了各主体的生态责任,引导人民群众培养积极的生态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态意识的培养做好引导,进而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的生态需要。
  (三)社会层面:以道德规范为保障,增强生态责任意识
  社会环境在增强生态责任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责任意识,让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生态保护要求、自己的生态需要是否合理。在营造良好生态保护氛围的同时要在培养生态责任意识的过程中用外在的道德规范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生态需要、增强生态责任意识和自我反思。除了自我反思,民间环保组织也通过开展环保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责任意识,从而实现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合理的生态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
  [3]许翠芳.现代性语境中人的消费异化及善治方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3):129-136.
  [4]罗铭杰,刘燕.新时代绿色消费理念的问题指向、内涵要义及价值意蕴[J].经济学家,2020(07):21-29.
  [5]孙雯.生态文明思想践行路径论析[J].学术交流,2019(04):71-78.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最富有理想和梦想,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寄语青年学生,对青年在新时代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殷切希望。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青年成长的和青年工作的方向,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影响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指导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在习近平青年观
期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种情况下必须对相关的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完善以及方式的创新来帮助相关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基于此,文中对逻辑思维培养前提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途径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准,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逻辑思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高阶思维能力被作为初中数学教学培养的重点,明确了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正向影响,它是促进学习者个人潜能开发及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而初中数学作为极具严谨性、应用性、逻辑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学科研究支撑,这一系列内在力量都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可见其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业发展及个人素质提升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在明确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以黑龙江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研究载体,呈现出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有利于找出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黑龙江高职整体质量保障建设工作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现状调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和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黑龙江省各大高职专
期刊
摘要: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以来,其已为我国社会扫盲工作、普通话普及和学校教学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并未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发挥出来,甚至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部分在细节方面处理不当、亟待改正的问题,诸如元音“o”读音的教学、“iong”的实际书写形式、轻声的教学等。本文拟就五个方面对汉语拼音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解决方案,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青少年心理行為问题日益凸显,加强生命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严重性,针对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专业教师;家庭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不仅需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更要拥有健康的心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
期刊
摘要:社会责任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育就是要引导高中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塑造高中生的人格,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叙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价值以及培养策略,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历史基本知识,还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全面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社会责任感;教学  一、高中历史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内涵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
期刊
摘要: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刺激了家庭关系的转变,更影响力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的教育除了传道、授业外,更要“解惑”,此“惑”,不仅是学习中的疑点、难题,还应包括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排解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就此方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有了一些理解,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积极情感;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全国的教学都转为线上空中课堂,处于暴风眼中心的武汉空中课堂教学时间最长中职教。作为一名中职教师,除了考虑空中课堂模式下教学设计如何吸引学生外,还应考虑中职学生的学情实际,在出勤、复习、互动、作业等环节做好设计,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空中课堂;中职;教学效果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于2020年1月19日下发通知,要求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各个职业院校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技能教育,让学生能通过教学活动获取到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岗位。因此,职业院校也就会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进步。基于此,文章阐述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概念,分析当前职业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工作的实践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