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灵魂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从战略意义、目标任务、方向路径、工作重点等方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当代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文化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文化观是以文化的定义为基础,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组织,狭义的文化主要单指精神文化方面。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区分出两种劳动,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另外,还区分出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他们认为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随之改变,如品质、力量、观念、交往方式、需要和语言等。列宁也曾经将文化分为纯粹文化方面和物质方面,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给文化以明确的定性和定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不断提升,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四个阶段。
  十八大报告不仅有专章论述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在整个报告的其他章节也涉及到这个问题。这是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和全面部署。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对文化建设战略意义的新阐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标志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还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是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没有繁荣文化的支撑和保障,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的论断,表明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文化积极引领,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对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新制定
  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用的标题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对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表述,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内要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对外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其中的“扎实推进”四个字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长期目标,需要分阶段完成。从工作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长期目标,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分解目标,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有抓手和落实的依据,也便于监督检查的针对性。这次中央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在标题中用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很有深意的。
  三、对文化建设方向路径的新明确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唯一正确道路。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对文化建设工作重点的新把握
  十八大报告中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文化工作的核心,具体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是要坚持唯物论,抓牢文化大厦的经济基石。文化是整个社会生活进步的标志,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正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二是要实践辨证法,发挥文化成果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不仅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还注重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3]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充分发挥它对经济和政治的能动的反作用。三是要牢记人民观,坚持文化创作的根本立场。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因为正确的创作立场决定着文化创作的正确方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区别于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表现。   [参考文献]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第35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文化观是以文化的定义为基础,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组织,狭义的文化主要单指精神文化方面。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区分出两种劳动,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另外,还区分出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他们认为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随之改变,如品质、力量、观念、交往方式、需要和语言等。列宁也曾经将文化分为纯粹文化方面和物质方面,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给文化以明确的定性和定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不断提升,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四个阶段。
  十八大报告不仅有专章论述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在整个报告的其他章节也涉及到这个问题。这是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和全面部署。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对文化建设战略意义的新阐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标志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还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是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没有繁荣文化的支撑和保障,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的论断,表明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文化积极引领,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对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新制定
  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用的标题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对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表述,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内要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对外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其中的“扎实推进”四个字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长期目标,需要分阶段完成。从工作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长期目标,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分解目标,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有抓手和落实的依据,也便于监督检查的针对性。这次中央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在标题中用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很有深意的。
  三、对文化建设方向路径的新明确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唯一正确道路。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对文化建设工作重点的新把握
  十八大报告中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文化工作的核心,具体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是要坚持唯物论,抓牢文化大厦的经济基石。文化是整个社会生活进步的标志,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正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二是要实践辨证法,发挥文化成果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不仅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还注重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3]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充分发挥它对经济和政治的能动的反作用。三是要牢记人民观,坚持文化创作的根本立场。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因为正确的创作立场决定着文化创作的正确方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区别于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表现。
  [参考文献]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第35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其他文献
坚持以发展为先、以纳税人为本,牢固树立税收服务观。新华分局从纳税人的需求出发,真正转变工作作风。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为纳税人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为纳税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健全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作好税收咨询服务工作,把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公开税收政策,办税程序,在征收管理过程中要
期刊
[摘要]把握时代性特点,着眼大众化要求,推进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理论掌握群众必须大众化;理论的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理论的大众化呼唤虔诚的传播者;“软”的任务要靠“硬”的制度保证;科学理论的普及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关键词]十八大;理论体系;大众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
期刊
2008年9月,在马头洗选厂全重介技改工艺衔接遭遇挫折,生产系统混乱,经济技术指标一路下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的关键时刻,刘国强临危受命,担任马头洗选厂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砥砺奋进,提出了“打造冀中能源第一、河北最大、全国一流选煤厂”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前进的方向。经过近5年的励精图治,他以自己的睿智与激情、胸怀与胆识、执着与干劲书写了马头洗选厂再铸辉煌的新画卷,马头洗选厂的生产规模、技术
期刊
岁月沧桑,城市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迅速包围了周边一个个农村,形成特有的“都市里的村庄”景观,同时也拉开了“城中村”改造的大幕。近年来,石家庄市新华区大郭镇岳村不但经历了由村委会改成居委会、村民变为居民的时代嬗变,而且在“城中村”改造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土地利用城市化、农村产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市民化,谱写出“老村换新颜”的跨越发展篇章。  旧村改造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地处石家庄市西北部
期刊
《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办于延安,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名。1948年1月10日,报纸改名为《群众日报》。1954年改为《陕西日报》。作为一份专为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阅读的通俗化、大众化报纸,深受边区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光辉篇章。  以下是笔者通过分析《边区群众报》创刊初期的样本(见表一),呈现《边区群众报》诞生的时代背景。  《边区群众报》创办初期5期周报新闻
期刊
张家口市儿童福利院现有孤儿60余名,工作人员11名,是孤残儿童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也是亲情与爱心的载体,张继英在十多年的儿童福利工作中,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用真情和爱心营造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母爱般的崇高使命。  一、天使的母亲,给予所有母爱  在神话里,天使是善良圣洁的化身,有着一双激情的翅膀,是温暖幸福的象征,这个神圣的称谓承载着人间多少美好的希望和寄托啊!15年前正是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重要经验、工作法宝和优良传统,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公司生产经营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基层职工队伍呈现出员工队伍数量日益增长、新人多、分承包队伍多、员工素质结构层次差异较大、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等新的特点,给我们的队伍建设带来一些新的课题,也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做好基层职工思想政治
期刊
乔林志是藁城市交通局公路站料场收料员,自从1987年担任收料员到现在已经25年了,2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铺路架桥第一线,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把关,精心管理,从不造成流失浪费的漏洞,筑成了一道不溃的防线。  25年来,他所收的筑路材料不仅在数量上没有出过一次亏损,账目上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在质量上没收过一车不合格的材料,在时间上没有耽误过一次工程需要,而且在效率上把国家规
期刊
据中央组织部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有党员八千多万,其中农村党员两千多万,占了约四分之一的数量。广大农村党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党员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稳固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组成了调研组,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管理工作突出的沧县姚官屯乡为样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经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党员
期刊
新华分局辖区属于沧州市老城区,除小赵庄乡外,市区坐落有居民住宅小区166个,独栋居民楼54处,大小规模平房居民区66处。这些小区、居民楼和平房构成了全区城市居民居住主体,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单位职工住宅区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二是原住居民聚居区点少人多,居民密集;三是近年来全区各类封闭式小区改造与建设步伐加速,发展势头良好;四是各类半封闭式小区、开放式小区、独栋居民楼以及平房居住区是治安管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