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是能动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一、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我们要发扬民主,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再学会提探索性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主动探索的品质。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口诀谐音助记忆。这要求教师要长参考文献、经常总结,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单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铁门碰醒铜母驴”。
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或这列出表格,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
用故事吸引学生。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以自我为研究对象。例如讲无氧呼吸时,从长跑角度提问: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难点知识“数字”化。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RNA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基记为“136”等。
比喻: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诗词。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实验。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
三、师生相互切磋,把课堂互动引入高潮
第一,通过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让学生大胆发言。对于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在教学中,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教师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只归纳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在知识归纳中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
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分组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发展学生
由于课堂内教师要面对全体,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关注得太少,而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可以建立生物兴趣小组,也可以在学校校园建立生物园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进行玉米的杂交试验,亲自完成一些实验,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明白科学的来之不易。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要老师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思维的教法,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我们中国的教育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一、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我们要发扬民主,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再学会提探索性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主动探索的品质。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口诀谐音助记忆。这要求教师要长参考文献、经常总结,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单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铁门碰醒铜母驴”。
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或这列出表格,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
用故事吸引学生。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以自我为研究对象。例如讲无氧呼吸时,从长跑角度提问: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难点知识“数字”化。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RNA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基记为“136”等。
比喻: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诗词。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实验。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
三、师生相互切磋,把课堂互动引入高潮
第一,通过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让学生大胆发言。对于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在教学中,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教师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只归纳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在知识归纳中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
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分组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发展学生
由于课堂内教师要面对全体,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关注得太少,而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可以建立生物兴趣小组,也可以在学校校园建立生物园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进行玉米的杂交试验,亲自完成一些实验,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明白科学的来之不易。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要老师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思维的教法,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我们中国的教育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