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生命在于发觉学生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是能动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一、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我们要发扬民主,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再学会提探索性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主动探索的品质。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口诀谐音助记忆。这要求教师要长参考文献、经常总结,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单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铁门碰醒铜母驴”。
  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或这列出表格,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
  用故事吸引学生。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以自我为研究对象。例如讲无氧呼吸时,从长跑角度提问: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难点知识“数字”化。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RNA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基记为“136”等。
  比喻: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诗词。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实验。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
  三、师生相互切磋,把课堂互动引入高潮
  第一,通过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让学生大胆发言。对于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在教学中,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教师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只归纳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在知识归纳中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
  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分组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发展学生
  由于课堂内教师要面对全体,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关注得太少,而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可以建立生物兴趣小组,也可以在学校校园建立生物园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进行玉米的杂交试验,亲自完成一些实验,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明白科学的来之不易。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要老师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思维的教法,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我们中国的教育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一、相关概念分析  (一)体育教学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的研究,对个
期刊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是东盟贸易合作的桥头堡,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北部湾经济区由于独特地理位置和良好政策支撑发展迅猛,北部湾经济区内的高等院校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软件基础,同时为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通过北部湾经济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进
期刊
我校从2004年在高中开展体育选项课至今,始终坚持“学校月月有群体竞赛活动,班班有体育运动队,人人有一项体育特长”的体育工作方针,对体育选项课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了潞河中学的体育课程特色。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对学校现有体育资源情况进行分析。  体育教师资源。我校开设体育选项一方面建立在教师人数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教师的专项特长基础上。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教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卻
期刊
“减负”即减轻负担,而教学中的“减负”,特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对高考和升学的压力,如何真正实现将“负担减下去,能力提上来”,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做过一些尝试,也有些收获。  一、“激趣”,点燃学生求知欲望  好奇是人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也就是“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写了一百条给教师
期刊
一、前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2004年山东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等3省1区率先成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2005年有江苏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2006年有福建省、浙江省、辽宁省、安徽省和天津市等5省1市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2007年秋季有北京市、湖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陕西省等4省1市进入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2008年有山西省
期刊
民族舞蹈被称为“人体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主要以人们的思想感情需要来支配身体去完成一系列动作,传达出人类对柔和美的高尚审美观念。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多样的表现形态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民族舞蹈艺术不仅在塑造人的身姿气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欣赏品位、开启人的心智,也能锻炼人的体魄,能使舞蹈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训练。当前,不少地区的民族舞蹈濒于灭绝,
期刊
陶行知有云“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吃亏。”孩子幼儿时期获得的经验、知识,将会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对古言古训记住了不理解,但在人生旅途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遇事丰富,处理周遭事物也会大有益处。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目前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幼儿良好品德教育的重点。  一、“墙壁教育”—让墙壁能走进幼儿的心田  环境,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温馨的
期刊
音乐课程是学生们普遍都比较喜欢的一堂课,学生们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途径。  一、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演唱作品中  第一,作为美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姜勇博士在其题为《做一名快乐教师——幼儿园师生交往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讲座中,立足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以中国当前的幼儿教育与课程改革为重要依据,聚焦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有效特征与规律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野、新途径,尤其是师幼互动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揭示教师协同反思的多种新方法,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借此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对师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