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和乙烯分子在Si(100)表面吸附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平板模型对Si(100)表面吸附乙炔和乙烯分子的构型稳定性以及电子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吸附乙炔还是乙烯分子,当覆盖度为0.5 ML时,最为稳定的吸附方式为dimerized模型;当覆盖度增大到1.0 ML时,end-bridge模型为最稳定的吸附方式.通过对各吸附模型的能带结构分析可知,体系的带隙变化可以通过考察表层Si-Si二聚体中Si原子的配位环境来确定.对于相同的吸附模型,无论吸附分子是乙炔还是乙烯,都具有非常相近的带隙.吸附构型以及吸附分子的覆盖度对最小带隙及其来源有较大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杂化密度泛函方法更适合于描述Si(100)表面的电子结构,尤其是对end-bridge吸附模型.
其他文献
微波具有比激光低得多的能级,却能在相同的温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下产生比常规方法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率,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1]。对于微波的高效率,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大多是由酯交换或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而得的聚碳酸酯合成的,直接用CO2共聚物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报道很少。本文采用阴离子配位络合的方法,通过调节聚合,以CO2与
铑的配合物用于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以制备乙酸及乙酸酐,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然而,由于铑的价格昂贵,非铑型催化剂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对于甲醇羰基化反应而言,多种
随着发现和发明液晶显示的各种原理和显示方式,促进显示用优良的液晶材料的开发,反过来新型液晶材料又促进了新型显示器开发。DOBAMBC(p-癸氧基亚苄基-p'-氨基-2-甲基丁基肉桂酸酯)[1]第一支铁电液晶
普鲁士蓝(PrussianBluePB)及其类似物修饰电极,由于在光解水,能量贮备及电池材料,电色显示,电催化,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曾制备及表征了亚铁氰化铂[1],亚铁氰化
超细粒子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其原子或分子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使得超细粒子在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在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和熔点等方面表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以4-苯乙烯基吡啶(4SZ)为质子受体,侧链含苯甲酸的苯乙烯/马来酸单酯共聚物(ME-SMA)为质子供体,四氢呋喃为溶剂,制备高分子氢键复合物。DSC和POM的结果表明该氢键复合物在146~204℃呈现向列相液晶态。IR结果证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配合物Zn(Met)SO4·H2O(s)在78~370K温区的摩尔热容.通过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T0=329.50K.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