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0例换瓣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动态测评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换瓣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外科治疗瓣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就是换瓣术,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心功能差,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缓慢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而影响换瓣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心功能恢复;为探讨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我们对50例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动态的测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外科;换瓣术;SCL-90;心里护理;瓣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15―02
  换瓣术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变的重要手段,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心功能差,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缓慢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而影响换瓣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心功能恢复。为探讨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我们对50例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动态的测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心外科住院需择期行换瓣手术患者50例,具体条件为18岁以上初次手术、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思维正常且能与护士进行交流,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为38岁,无精神症状。
  12方法
  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1],分别于手术后3d(ICU);术后1个月(此时患者已出院,多数采用书信联系或家访,少数边远地区采用电话联系);术后3个月(复查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在评定前向受检者解释评分方法和注意点,力求获得更可靠的结果,结果以-x±s表示,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
  2结果
  在术后3d(ICU),用SCL-90量表对换瓣手术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其焦虑和恐惧两因子分别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个月时,其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和精神病性等5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组(P<001)。手术后3个月(复查时),其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等四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组(P<001)。
  3讨论
  在术后3d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恐惧。而在术后1个月,心理反应较为复杂,主要为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和精神症状等。在术后3个月,患者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究其原因,在术后3d,由于患者主要关注的是心脏功能能否恢复,生命是否能够延续,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在术后1个月,心脏功能已基本恢复,患者生命的延续成为现实,且各种监护已取消并可轻微活动,患者在欣喜之余,对心功能恢复的结局以及对术后有无劳动能力,生活质量的下降,经济上的负担等,使患者出于心理上的彷徨期,“自我”概念常会受到威胁,心理斗争十分激烈,因而患者多处于否认、冲突和病态依赖心理,此其心理问题最为复杂,故突出表现为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和精神性因子分增高,如不加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将会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术后3个月,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康复,大多数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已成定局,心理也由极度伤痛转为理智接受现实,由于换瓣术的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心脏功能恢复过程中有时也会遗留一些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对未来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考虑较多,故心理活动仍然十分激烈,很多患者易产生自卑和多疑心理,故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因子分较高。
  4护理对策
  41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术前即介入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从而增加患者对换瓣手术国内治疗现状的了解,对患者进行支持性或保障性心理治疗,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例如,借助病房存活手术病例进行现身说教,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在术后准确理解病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给患者以安全感并耐心解释每一项治疗的必要性,给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后各项治疗,保证手术的成功。
  42术后1个月的心理护理
  术后1个月时为促进心功能的进一步恢复,针对此期患者的心理特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2],患者由于缺乏有关心脏手术治疗及康复的基本知识以及长期患病所致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之对手术的恐惧或未来生活质量的下降疾病的痛苦等,多数患者会产生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
  43术后3个月心理护理
  经3个月的治疗和康复,心功能的恢复已基本成为定局,积极引导患者克服自卑心理。根据患者家庭、工作背景及性格特点等情况,予以行为治疗,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尽快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
  44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但是各期心理特征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各有交错重叠,因而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心理治疗的连续性和衔接性,紧紧抓住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采取个别对待方式,进行特殊护理。
  [1]赵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心理护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赵秀芝换瓣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01:71-74
  [3]邹宏文,张书平,阳艳萍心理干预对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02:147-149
  [4]王刚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食道癌患者恢复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
  [5]王征宇·症状自测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9-72
  [6]王君认知行为干预对影像尿动力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
  [7]毕爱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
  [8]王其燕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26:42-43
  [9]陈静薇,林小丽,吴秋茹,张丽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34:148-149
其他文献
【摘要】支气管炎是累及支气管和肺泡的炎性反应,小儿时期最为常见,2岁以内儿童多发,起病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以春冬季多见。  【关键词】肺炎;支气管;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11―02  1临床资料  患者105例,女性46例,其中新生儿16例,婴幼儿50例学龄前儿童11例,均精心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10―02  定义:气管切开是切开气管颈段前壁(甲状软骨上),插入特制的套管,从而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急救手术,多用于喉梗阻、昏迷、脑水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经气管内插管无效的病人。  气管切开的目的: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适应症:(1)深昏迷、颅内及周围神经疾病所致的咳嗽、排痰
【摘要】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伤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尤其是神经内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并伴随意识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由此引起的意外损伤及其有关的医疗安全问题一直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
<正> 性命双修是丹功修炼的基本原则,但必须以“法财两用”为前提。因为修持者本身需要有练功的基本素质,再结合运用正确的修炼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具体作法上从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优点及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85例采用PCNL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物品准备、配合技巧及配合要点。结论:PCNL的手术配合,强调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合理摆放各种仪器,熟悉手术步骤,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保证器械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肾脏及输尿管结石肾镜技术优点配合技巧及要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
【摘要】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但若治疗与护理得当及时,可降低死亡率,彻底治愈,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谈一谈护理体会。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13―01  1一般护理  11环境将不同病源的患儿分开房间收住,接触患儿注意消毒隔离操作。每天定时紫外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