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愤怒情绪,该压抑还是该宣泄?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经历过愤怒。当愤怒强度很高时,在内心念叨着“莫生气,莫生气”,进行自我安慰,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内心真实写照。但其实,愤怒的情绪不全是坏的,愤怒可以发泄自身的情绪,使自己舒缓下来。
  “压抑愤怒”是很多人对愤怒情绪的误解,其实适当的情绪宣泄、适当的情绪表达,是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

走出愤怒的认识误区


  电影《愤怒管理》中,主人公戴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压抑愤怒的人,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使他焦头烂额。
  生活上,他因被当众脱下裤子感到难堪,但却没有反击;女友琳达总被一个男性朋友纠缠,他却一笑置之。工作上,上司迟迟不提拔有能力的他,但他却一再委曲求全。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他选择了压抑这些负性情绪,把愤怒情绪发泄到自己身上。终于,他在一次飞行旅程中情绪失控并为此付出了代价——被遣送去进行“愤怒管理”的训练。经过咨询师的评估,戴夫的情绪是属于内向型的,且总把愤怒情绪压抑着。
  “外向型是那种因为收银员不收他们的优惠券就对收银员大吼大叫的人,内向型是那种感到愤怒却成天默默不说话,最后持枪扫射店里每一个收银员的人。”影片中,这个比喻夸张但生动地描绘了两个类型的人。
  内向型的人更倾向于在积累了很大程度的愤怒情绪后,再把负性情绪发泄出来。事实上,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压抑愤怒情绪有很大的危害。
  据美国《预防》杂志报道,压抑愤怒情绪会诱发脊柱部位肌肉紧张,下巴变紧或呼吸变浅。另外,研究显示,压抑愤怒情绪会增加压力,从而导致心脏病和高血压。不仅如此,美国哈佛大学和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总是压抑情绪的人存在早亡可能性,早亡概率要比能表达出自己情绪的人至少高出1/3。那么该如何合理发泄不健康的愤怒情绪呢?

如何合理发泄愤怒?

善用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说明了人的认知、情绪、行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而不是独立发生的过程。
  它是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和理论,但同时也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果情绪问题不严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自己学习,利用它应付愤怒情绪、自我治疗。其理论的模型为:
  A指诱发事件;
  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
  C指事件发生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情绪结果C受到诱发事件A的影响,但A不是C的直接原因,因为在A和C的中间还存在着你的信念B。A本身是客观的,对我们带来的影响C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信念B。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打翻了半杯水(A),第一个人感到很庆幸(C),因为至少还有半杯水可以喝(B);第二个人感到很失落(C),他为损失了半杯水而发愁(B)。当知道A和C,我们就容易搞清楚B是什么,并更好地处理C,尤其是处于巨大的愤怒当中时。
  学习情绪ABC理論并运用好它进行自我觉察会让我们明白,我们的绝对化、命令式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愤怒情绪。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察觉和控制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有效地减轻毁灭性的愤怒情绪。

善用合理的情绪宣泄法


  倾诉:研究人类大脑的美国科研人员表示,如果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悲伤和愤怒就会减轻。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富有同理心的亲人或朋友来倾诉,把内心的负性情绪尽情表达出来。在他人的共情和无条件关注下,倾诉出来后我们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哭泣:研究成年人哭泣行为的专家玛格丽特·克勒伯发现,经常哭泣并且对眼泪有着积极认识的人在情感和身体上更为健康。为什么适当的哭泣有助于缓解愤怒情绪呢?因为哭泣可激活副交感系统,提高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从而使人感到放松。所以,在愤怒时不妨大哭一场,宣泄心中的负性情绪。
  喊叫:在我们感到愤怒时,可以在无人的房间、空旷的操场放声地大喊,尽情地发泄出内心的负性情绪。也可以对着镜子喊叫,注意自己愤怒时的表情和行为,从而在他人面前很好地控制自己愤怒时的表现。
  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对调节情绪和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人在愤怒时,躯体上会产生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与血压升高等异常反应,这时运动能够调节激素,使生理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使情绪恢复正常。

善用正念干预法


  正念也可以帮助个体减少自身内部不良的反应,从而有助于他们停止反刍思维,缓解愤怒。正念减压疗法的本质是要保持觉察,感受自己的身心变化。不去评价我们所产生的躯体和情绪上的变化,而是悦纳自身的愤怒情绪,从而缓解我们的负性情绪。
  那么,正念的相关训练该如何进行呢?
  首先,我们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要先冷静下来。冷静的最好方式就是停下来做几组呼吸练习。我们可以在心里从1数到8,同时吸气和呼气并仔细注意每次呼吸的节奏。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自己完全冷静下来。
  如果你发现做完呼吸练习后变得更加愤怒了,可以尝试坐下来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随着吸气和呼气在身体各个部位来回变化,但不去评判这些感觉。
  当你的注意力稳定了,并且你可以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或呼吸的感觉时,不妨向自己提问:到底是什么使自己产生了愤怒情绪?为什么这件事让我感到愤怒?我持续愤怒有助于解决这件事吗?
  保持呼吸,认真聆听自己内心的答案,并且注意自身对这些答案所产生的任何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当你集中注意力做着呼吸练习的同时,内心也产生了相应的答案。这时,相信愤怒会减轻,情绪会变得稳定,愤怒的气自然也就消了。
其他文献
开开今年3月份刚进入幼儿园。入园不久老师反映他在幼儿园从不讲话,但是妈妈并没有觉得他在家有什么异常。因为他回家会把老师交代的事情告诉妈妈,比如找大自然的声音,带回家的文化衫要翻过来洗,不要把Logo洗掉了等等这些细节。会和妈妈讲自己的老师,其他班的老师,不过也不是经常说。会不自觉地唱出幼儿园的《洗手歌》《收玩具歌》。来自妈妈的求助  开开的妈妈知道我这里有团体沙盘游戏,想让开开也参加。于是开开参与
期刊
Q您好,老师!  我现在有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我家两个女儿,大女儿初二,小女儿小学三年级。大女儿小时候十分乖巧,但是现在感觉像换了一个人,在家垃圾随处丢,作业不做,在学校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让写作业,她在课堂上跟老师说她就不写,看老师怎么办。老师气得不行,找我谈话,表示初二课程比较紧凑,孩子作业不写,课堂也不配合老师,不跟着老师的节奏上课,成绩退步就是必然。我回家后教育她,她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现在妹
期刊
网红主播孙一宁回怼王思聪死缠烂打的聊天记录曝光后,《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这样的评论,“在与女方互动时不止一次使出了言辞威胁、线下骚扰等恶劣手段……显然,王思聪的所作所为,早已逾越了男女之间‘谈情说爱’的正常界限,踏入了游走在法律与道德边缘的‘危险地带’。”  在2019年初,浙江某公司的已婚男性潘某收到对面工位女同事递来的一瓶牛奶,以为女同事对自己有好感,就陆续给她的邮箱发送暧昧邮件,但都没有得到回
期刊
这天,一对30岁左右的年轻人预约来访。男方小赵在机关任科长,女方小王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两人相恋三年,开始操办婚事了。即将走进婚姻,可喜可贺的事啊,为什么来做心理咨询?  小赵先开口了:“她本来善解人意,特别在意我的感受。但最近她越来越忽略我,而把贴心给了别人。我常常感觉她对别人比对我还在意。她却说远近心里分,因为我们是自己人,哪还用得着像对外人那样有那么多讲究?”  小王回应说:“其实哪有那么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曾是一个自认为很奇怪的人:目标总是不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定下了远大志向,却不为此努力奋斗。于是后来又因为达不到对自己的预期而感到十分忧伤。于是我开始转变我的人生态度,逐渐放下自己原本很看重的事情(学习成绩、老师关心等)。为了减轻心理压力,我开始变得看淡一切,“玩世不恭”,行为举止不再像以前那么保守沉稳,开始变得大大咧咧了起来,一些粗话随随便便就出了口。总之,我很难让目标为我服务,成
期刊
《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早年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入伍后也是一路磕磕绊绊,他成长之路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挫折、压力甚至是创伤,但他却能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成了“兵王”,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完成了自我成长呢?  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都应该能体会到,原因在于,他具备非常高的心理弹性。什么是“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也称为心理复原力、
期刊
一名16岁的男孩从31楼跳下后当场死亡。孩子的母亲泣不成声,“小孩叛逆。”原来男孩与母亲发生了一些矛盾,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男孩做出了冲动的举动,酿成了生命的悲剧。  青春期女孩小A网恋后变得叛逆,不愿意继续上学,执意去了外地打工。小A的妈妈千里追女儿,说担心女儿的安全,“怕她一个人在外面学坏,担心她遇上坏人,把自己这辈子毁了。”  这类关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社会新闻已是屡见不鲜。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
期刊
“精神障碍”,是一组个体在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综合征。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新修订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将精神障碍划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障碍等16大类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8年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发病率超过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
期刊
前几日门诊快结束时进来一位柔弱的女孩儿,个子不高,单薄的身躯,披散着长发,脸色惨白,也没有化妆。看得出她已经几天没有好好梳妆打扮了,一双大眼睛闪现着警惕与不安,手里拿着几张检查报告单,环绕四周后才坐了下来,开始跟我讲述自己的遭遇。她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噩梦的开始  她叫小怡,今年25岁,以前是一个外向、开朗、单纯的女生,有着还算稳定的工作,朋
期刊
面对哭闹不止、不听管教的孩子时,您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这孩子怎么这么能闹腾?您是否手足无措,压力十足: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此时此刻,您可能会对孩子说:你再哭再闹,我就不要你了,不喜欢你了!  或者直接上手打屁股:看你还闹,不打不长记性!要么压根儿不理孩子,任其哭闹。  当然,您也可能会给孩子温暖的抱抱,耐心安抚孩子,询问其哭闹的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解决问题。  以上三种应对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