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倡导自由,提供表现机会
教学是自由的,音乐教学也应该是自由的。只有在自由、轻松、空间中才能让学生思维飞扬、孕育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为此,我对两个不同的班级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同样是认识打击乐器,在(1)班上课时,我在音乐教室的周围摆上了多种打击乐器及玻璃瓶、盛水碗、筷子、家中摆设用的风铃等,请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验,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打击乐器的名字及其特点。而在(2)班,我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让他们端坐在位置上,然后拿出各种打击乐器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如何演奏。尽管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打击乐器,该如何演奏,但当我说你们能否自己创造出一种打击乐器时,不但举手的一个都没有,而且用惊讶的眼光好像在问我:“打击乐器可以自己制造吗?”可见,是否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其教学结果差异是很明显的。
二、倡导对话,提供表达机会
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交融,心灵上的碰撞与互动。所以,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情境氛围,在音乐教学中尽可能提供给学生“说”的机会,人人都能畅所欲言。
1.说感受
在“茉莉芬芳”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了一首意大利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选段,先要学生初听,等歌曲结束后要求学生把直觉感受说给大家听,学生会说:“好像在哪里听到过。”有的马上接下去说:“非常熟悉”“好像是‘茉莉花’的旋律。”……学生都急着把自己的直觉感受说给大家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再听听中国民歌“茉莉花”,老师告诉学生们,“茉莉花”肯定是中国的,它早就走出了国门,香飘世界。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手提灯笼的小女孩唱了‘茉莉花’”“对,还有宋祖英在金色大厅唱过。”……学生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骄傲!这里不需要老师生硬的说教,因为这些话语就是学生心灵的体验。
2.说见解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森林狂想曲”,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倡导思考,提供探究机会
1.在模糊点上思考探究
音乐知识专业性强,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学会抓音乐知识的“模糊点”,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如,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我先让学生自己欣赏,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给歌曲起富有创意的名字。
2.在动情点上思考探究
“动情点”通常即让学生动情、感触、心底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亮点。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情感,使学生悟出真理,领略美,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3.在疑难点上思考探究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解疑,有所创造。如,在学生欣赏了“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和进行曲主题后,学生发现了问题:“两个主题旋律几乎相同,为什么表现的情绪会不同呢?”老师马上予以肯定:“这问题提得好,很有研究性。”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是音乐中的什么在起作用呢?”随后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红旗随着节奏舞动,学生马上就有了自己的答案“进行曲的速度快些,容易让人产生自豪感。”“歌唱性的主题更加抒情,似乎让我们想起了许多往事。”“力度也不一样?”……这样问题出现得越多,问题也就越辩越明,学生的能力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四、倡导实践,提供创作机会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歌曲创作与表演安排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培养学生节奏的创作,使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东台镇
台东中学初中部)
教学是自由的,音乐教学也应该是自由的。只有在自由、轻松、空间中才能让学生思维飞扬、孕育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为此,我对两个不同的班级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同样是认识打击乐器,在(1)班上课时,我在音乐教室的周围摆上了多种打击乐器及玻璃瓶、盛水碗、筷子、家中摆设用的风铃等,请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验,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打击乐器的名字及其特点。而在(2)班,我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让他们端坐在位置上,然后拿出各种打击乐器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如何演奏。尽管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打击乐器,该如何演奏,但当我说你们能否自己创造出一种打击乐器时,不但举手的一个都没有,而且用惊讶的眼光好像在问我:“打击乐器可以自己制造吗?”可见,是否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其教学结果差异是很明显的。
二、倡导对话,提供表达机会
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交融,心灵上的碰撞与互动。所以,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情境氛围,在音乐教学中尽可能提供给学生“说”的机会,人人都能畅所欲言。
1.说感受
在“茉莉芬芳”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了一首意大利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选段,先要学生初听,等歌曲结束后要求学生把直觉感受说给大家听,学生会说:“好像在哪里听到过。”有的马上接下去说:“非常熟悉”“好像是‘茉莉花’的旋律。”……学生都急着把自己的直觉感受说给大家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再听听中国民歌“茉莉花”,老师告诉学生们,“茉莉花”肯定是中国的,它早就走出了国门,香飘世界。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手提灯笼的小女孩唱了‘茉莉花’”“对,还有宋祖英在金色大厅唱过。”……学生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骄傲!这里不需要老师生硬的说教,因为这些话语就是学生心灵的体验。
2.说见解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森林狂想曲”,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倡导思考,提供探究机会
1.在模糊点上思考探究
音乐知识专业性强,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学会抓音乐知识的“模糊点”,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如,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我先让学生自己欣赏,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给歌曲起富有创意的名字。
2.在动情点上思考探究
“动情点”通常即让学生动情、感触、心底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亮点。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情感,使学生悟出真理,领略美,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3.在疑难点上思考探究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解疑,有所创造。如,在学生欣赏了“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和进行曲主题后,学生发现了问题:“两个主题旋律几乎相同,为什么表现的情绪会不同呢?”老师马上予以肯定:“这问题提得好,很有研究性。”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是音乐中的什么在起作用呢?”随后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红旗随着节奏舞动,学生马上就有了自己的答案“进行曲的速度快些,容易让人产生自豪感。”“歌唱性的主题更加抒情,似乎让我们想起了许多往事。”“力度也不一样?”……这样问题出现得越多,问题也就越辩越明,学生的能力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四、倡导实践,提供创作机会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歌曲创作与表演安排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培养学生节奏的创作,使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东台镇
台东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