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本文针对思想品德课有效性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有效性 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有效教学”这一热点问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它与“减负”问题实质相同,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久攻不克的另一难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其内涵定位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规范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在要素,以有效教学来确保教学的有效。基于这一认识,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从“有效教学”这一提升课堂质量新生长点入手,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并就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以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1. 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境
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对道德的正确认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人的行动总是受人的认识所支配。对此,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平时处事优柔寡断、不敢得罪人的特点,在讲《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道德行为冲突情境:
【案例1】①你的好朋友在考试时多次向你暗示要答案,你怎么办?②你手中有三张演唱会门票,全班许多同学都向你要票,你怎么办?显然,这些行为判断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为目标,通过冲突情境的反复运用,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道德知识对冲突情境进行判断,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道德知识的理解,使道德知识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自觉力量。
2. 创设道德行为受挫情境
学生有了道德认识也就有了道德行为的愿望,但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而不能作出相应的行为,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实行,但由于缺乏毅力或不能抗拒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针对中学生意志力不强的现象,在讲《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行为受挫情境。
【案例2】①在学习中,有一道难题反复做不出来,你的好朋友硬要塞给你答案,你该怎么办?②你身体上的伤痛影响到你的学习任务,你怎样正确处理?可见,通过这些受挫情境的创设,不断加深了学生道德行为意志的体验,激发学生增强锻炼意志的愿望。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我把提供道德意志榜样作为生动鲜明的教材内容,特别是同龄人的生动事迹,以榜样的作用启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行为道德中的意志力。
二、让课堂活动更有效地贴近学生生活
1. 寻找突破,走近学生生活。
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是一种“观念产品”,要使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就应把“学生实际”作为思品课堂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使课标要求等理论上的“共性”与学生实际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思品课教学设计才具有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创建新集体》一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我尝试寻找新的突破,力求把生活内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案例3】(师)准备一条拔河绳,请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与三个普通的女生在教室里进行拔河比赛。……(问)为什么女生能胜?学生答:人多力量大。(师)再请六个普通的男生分两组对抗拔河赛。……(问)同样多的人,为何有胜有负?学生分别答:配合得好坏、心齐与否、组织得好坏……(讲)我们有时把心不齐、组织不好、配合也不好的一伙人称为“乌合之众”,而把心齐、组织好、配合也好的团体称为——学生(齐)答:集体!这样的教学设计,由于重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理性认识,并力求学生从中获得真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和反思中践行,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 精心设计,关注主体内化。
生活即课堂。就学生学习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因此,让德育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教学主体的有效内化,将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有选择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讲《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时,我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生情感与生活实际的链接,采取了思辨性生活情感体验教学法:
【案例4】①情绪词语接龙:小组轮答,列举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总结:情绪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②分小组研讨汇报:第一组:请你给丰富多彩的情绪分类。第二组:情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作用,哪些消极作用?第三组:开心、平和等良好的情绪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举例说明。第四组:愤怒、悲痛等不良情绪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举例说明。第五组: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例如:考试没考好),会不会出现不同的情绪?第六组:同样的情绪(例如:生气),不同的人会不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小组点评总结……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以对情绪词语的列举及按照情绪的表现、情绪的产生、情绪的种类、情绪的作用这一内在顺序的呈现,带领学生从生活常见现象中逐步走进现象背后的理性分析,并联系实际事例来说明和巩固这些知识,既符合内化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实现了现实生活与文本的相互印证。
三、开发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充分挖掘课堂有效性资源
课堂资源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充分挖掘课堂资源,是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如学生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学生在答问时的失误或另类的提法、辩论时偏激的言论、师生合作探究时的反诘,这些都是最丰富、最生动、最有价值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案例5】如在讲《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我以黄河干涸、城市缺水等网络图片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水资源严重缺乏时,你该怎么办?有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不浪费一滴水;有的学生说,保护环境,防止水生态污染……正当大家为节约用水出谋划策时,有一位学生却说:“缺水的地方应节约用水,而我们南方淡水横流,并不缺水呀!”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的疑惑不正是学生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吗,于是,我抓住这一互动生成,趁机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深入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白:“在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不缺水的城市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可供饮用的深水资源在我国城市中均相对缺乏。”显然,通过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成性探析,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责任感,并为课堂有效教学增添了一份活力和精彩。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有效性 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有效教学”这一热点问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它与“减负”问题实质相同,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久攻不克的另一难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其内涵定位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规范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在要素,以有效教学来确保教学的有效。基于这一认识,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从“有效教学”这一提升课堂质量新生长点入手,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并就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以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1. 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境
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对道德的正确认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人的行动总是受人的认识所支配。对此,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平时处事优柔寡断、不敢得罪人的特点,在讲《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道德行为冲突情境:
【案例1】①你的好朋友在考试时多次向你暗示要答案,你怎么办?②你手中有三张演唱会门票,全班许多同学都向你要票,你怎么办?显然,这些行为判断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为目标,通过冲突情境的反复运用,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道德知识对冲突情境进行判断,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道德知识的理解,使道德知识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自觉力量。
2. 创设道德行为受挫情境
学生有了道德认识也就有了道德行为的愿望,但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而不能作出相应的行为,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实行,但由于缺乏毅力或不能抗拒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针对中学生意志力不强的现象,在讲《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行为受挫情境。
【案例2】①在学习中,有一道难题反复做不出来,你的好朋友硬要塞给你答案,你该怎么办?②你身体上的伤痛影响到你的学习任务,你怎样正确处理?可见,通过这些受挫情境的创设,不断加深了学生道德行为意志的体验,激发学生增强锻炼意志的愿望。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我把提供道德意志榜样作为生动鲜明的教材内容,特别是同龄人的生动事迹,以榜样的作用启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行为道德中的意志力。
二、让课堂活动更有效地贴近学生生活
1. 寻找突破,走近学生生活。
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是一种“观念产品”,要使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就应把“学生实际”作为思品课堂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使课标要求等理论上的“共性”与学生实际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思品课教学设计才具有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创建新集体》一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我尝试寻找新的突破,力求把生活内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案例3】(师)准备一条拔河绳,请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与三个普通的女生在教室里进行拔河比赛。……(问)为什么女生能胜?学生答:人多力量大。(师)再请六个普通的男生分两组对抗拔河赛。……(问)同样多的人,为何有胜有负?学生分别答:配合得好坏、心齐与否、组织得好坏……(讲)我们有时把心不齐、组织不好、配合也不好的一伙人称为“乌合之众”,而把心齐、组织好、配合也好的团体称为——学生(齐)答:集体!这样的教学设计,由于重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理性认识,并力求学生从中获得真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和反思中践行,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 精心设计,关注主体内化。
生活即课堂。就学生学习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因此,让德育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教学主体的有效内化,将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有选择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讲《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时,我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生情感与生活实际的链接,采取了思辨性生活情感体验教学法:
【案例4】①情绪词语接龙:小组轮答,列举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总结:情绪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②分小组研讨汇报:第一组:请你给丰富多彩的情绪分类。第二组:情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作用,哪些消极作用?第三组:开心、平和等良好的情绪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举例说明。第四组:愤怒、悲痛等不良情绪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举例说明。第五组: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例如:考试没考好),会不会出现不同的情绪?第六组:同样的情绪(例如:生气),不同的人会不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小组点评总结……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以对情绪词语的列举及按照情绪的表现、情绪的产生、情绪的种类、情绪的作用这一内在顺序的呈现,带领学生从生活常见现象中逐步走进现象背后的理性分析,并联系实际事例来说明和巩固这些知识,既符合内化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实现了现实生活与文本的相互印证。
三、开发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充分挖掘课堂有效性资源
课堂资源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充分挖掘课堂资源,是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如学生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学生在答问时的失误或另类的提法、辩论时偏激的言论、师生合作探究时的反诘,这些都是最丰富、最生动、最有价值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案例5】如在讲《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我以黄河干涸、城市缺水等网络图片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水资源严重缺乏时,你该怎么办?有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不浪费一滴水;有的学生说,保护环境,防止水生态污染……正当大家为节约用水出谋划策时,有一位学生却说:“缺水的地方应节约用水,而我们南方淡水横流,并不缺水呀!”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的疑惑不正是学生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吗,于是,我抓住这一互动生成,趁机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深入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白:“在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不缺水的城市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可供饮用的深水资源在我国城市中均相对缺乏。”显然,通过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成性探析,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责任感,并为课堂有效教学增添了一份活力和精彩。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