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民族复兴之责,培养“四有”好老师r——新成长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的点滴思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于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还不够、教育的“三独碰头”、绩效工资的量化、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丰富等因素,部分教师的事业心相对比较缺失,作为一个管理者颇觉得有些困惑.rn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在参加暑期校园长培训后,我突然豁然开朗,培养做“四有”好教师似乎就是破局之路……
其他文献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出台了不少积极的政策和举措,但是往往是热闹一阵之后就悄无声息了,这就出现了各种教育口号各领风骚不多日的现象,而政策措施既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究其原因,改革或创新的夭折主要不是来自反对势力的阻挠,更多的是因为校长不能从学校实际出发,缺乏将各种政策举措转化为具体的领导和执行的能力,致使学校改革行动流于形式,或者成为花架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领导不力”.因此,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根据彼得·圣吉(Pe
期刊
于漪非常注重教师的素养构成,但她所说的教师素养,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功有着根本的区别,她不是停留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也不是停留在诸如三笔字、板书设计等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她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站在文化的宽度与历史的深度,来解释教师应建构的素养.她曾说道:“我能够引以为豪的是,60多年的长途跋涉,自己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从探究语文教育的本质出发,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现代研究新成果融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孜孜不倦追求崇高的学术境界,不断求索语文教育的规律,在扬弃和开拓中逐步形成
期刊
中小学课程改革与上海中高考改革带来了跨学科课程建设的需要,也带来了跨学科师资缺失与教学能力薄弱的现实问题.基于真实境脉问题的跨学科教学,着力于教师跨学科共同体的建设,以真实境脉中的问题为起点,运用问题化学习的方式探索跨学科教学路径.
期刊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在一段时期内被不同程度弱化,缺乏系统规划与指导,导致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技能缺失,劳动成为教育的“短板”.基于以上劳动教育困境,我校秉持“五彩童年 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建校之初就将劳育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去实施推进.
期刊
家庭教育“教”什么?这是家长们既想重视又爱忽视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答案.rn《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其第十六条就家庭教育的内容列出了六点意见.这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很有借鉴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条文和相关案例谈谈个人的理解.
期刊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发布.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之际,《意见》全面实施,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随之如火如荼,席卷全国.
期刊
打破原来“各做一套”“各行其是”的教师个体封闭状态,将学习者及助学者组合在一起,以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实现成员全面成长为最终目标,谓之“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团体内,人际沟通是途径,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是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方向.
期刊
一、学科德育的价值与内涵探索rn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期刊
当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理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做支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了切实落实这一方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方案指出学业水平状况是衡量学生发展质量的重
期刊
一直以来,单纯的学校教育常态化,几乎完全成了一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对于人立足社会而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作为与幸福.社会上“拔苗助长”式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孟母三迁”式搬家择校等种种现象,体现的是“幸福来自高薪,高薪缘于高文凭,高文凭出自有名高校”之人生观、价值观,折射的是家长的焦虑,但无须一味苛责家长,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底层逻辑而究其根源——教育的基础价值与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单纯的学校教育能否作为人一生教育的全部?学校的每一门应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