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故事讲述”与“情境创设”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具体、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復的故事和情境构成的,既有偶然的意外和激情的迸发,也有愚蠢的笑料与错失的遗憾。历史故事是基于史实的一种历史表达方式,把人和事置于合适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以理解、诠释和叙述,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更好地理解蕴含在其中的历史意义,亦即“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故事讲述和情境创设能敲开历史的大门,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思考与想象,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增强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兴趣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情境是诱发学生兴趣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情境创设。历史故事和情境创设还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形成一种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心态;又能拓展教材,积累更为精彩和开放的课程资源。下面,笔者就以《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浅谈故事讲述和情境创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通一代的人事。甲午战争期间,俄国营造了一副欲帮助中国的“亲善”面孔。战后,日本凭借《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包括早就被俄国视为己有的辽东半岛。于是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清政府,史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仿佛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情境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学生追问:俄国费尽心机究竟目的何在?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条约签订的第二年(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行加冕礼。帝俄政府向中国暗示:俄国帮了中国这么多忙,中国应该派头等大员去做代表,才算是给面子。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鸿章为庆贺加冕大使。俄国深知中国的心理,所以在与李鸿章“交心”的过程中,首言日本可怕,迎合李和国人的心理。经过一番威逼利诱,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了《中东密约》,俄国在东北攫取了大量特权,欧洲列强纷纷效仿。《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乃始作俑者。李鸿章访俄的故事,让学生仿佛近距离感受了历史,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拨开迷雾,品味历史。历史教学,始终与“时空”相伴随,故事的讲述带学生返回历史上的那个时空点,情境创设带学生回到历史的场景,去切实体验、感受、顿悟。此外,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那些似乎已定性的历史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顿时有种豁然开朗与醍醐灌顶之感。可以肯定,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学生期待与渴望的,能点燃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激情。
   由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的差异,初中历史教学应立足兴趣培养,以历史故事情境为主;高中历史教学应偏重思维培养,以问题情境为主。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情境与问题”,把兴趣激发与思维培养有机融合,进而构建既生动有趣、又有思维深度的高中历史课堂,为数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创造前提。
   “情境创设”有助于历史学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众所周知,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个人主观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和逼真的情境创设,学生心中的慈禧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治国者,也是一个生动鲜活、有血有肉、受到“伤害”满腹委屈需要“发泄”的普通妇人,其形象顿时变得栩栩如生。用讲故事的表述方式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不可能再现。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借助适当的方式,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让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重现。某种程度上,教师犹如厨师,如何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烹制出一道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需要一定的道法和技艺。或者说教师要想上出一节与众不同、让学生流连忘返的课,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课前认真选取相对可信的素材,通过情境创设的有效呈现,回放当时的历史场景,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已经过去的历史,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以上的历史故事和情境创设能够体现出鲜明特点,对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有帮助,对中学生加深理解历史教学相关内容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习近平曾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如此。倘若教师能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历史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将诸多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娓娓道来,学生自然会听得津津有味,爱上历史,爱上这门课程,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故事教学和情境创设亦不是万能法宝,百无禁忌,在教学过程中也须遵守一定原则。一是历史故事要求真,不能乱讲,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编造、想象和拼凑历史事实,情境创设须与课本知识整合与衔接;二是使用量不能太大,要适度,适量的历史细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过犹不及;三是故事的使用不能“功高盖主”或喧宾夺主,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四是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不能超越他们的理解范围和能力,一切都要从学情出发;五是教材资料上已有的或耳熟能详的历史细节不重复使用,以免影响学生的兴趣,或扼杀学生的热情。
   阅读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阅读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优质的历史课堂与优秀的历史教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广泛而专业的阅读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不断寻找学生成长和自身能力发展的平衡点,使之成为教学的突破点。
   责任编辑晁芳芳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在学生活动专业化、课程化、学分化的思路引领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型品牌学生活动《幼教技能节》第一次作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写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建设好《幼教技能节》这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多次与幼儿园一线单位对接,与专业教师研讨,与学生座谈,聆听来自各方的需求及意见,我将这门课程的建设思路确定
教师被誉为“园丁”,辛苦劳作只为了向学生讲授知识;教师又被誉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伴着朝霞走上讲台,有踏着夕阳归去”,是对教师的深刻诠释。学生从牙牙学语到琅琅上口,包含有教师付出辛勤劳作的过程,因为教师用一滴滴汗水浇灌了祖国的花朵。班主任更是如此,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学生的幸福,有着最小的职权,却要操心班集体里的每一件事。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班主任跟进,还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以避免
前些年我们结合学校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近两年,我们选择语、数、英三学科骨干,结合课堂教学,从反思性自主学习的技能培养以及对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入手,通过学科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层面,对反思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较为系统的实践性研究。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反思性实践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老师理论培训和课堂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应该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时期,引导他们培养品德,为他们以后价值观的成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本文所谈的“双丰收”。  一、以良好的课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初三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责任的知识”时,我以网络新闻导入。一个高中女孩弃学与他人
课堂过程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有慢下来,才会用心欣赏。让学生经历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他们就能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感受体验到与数学有关的各种风景——丰富而有趣的数学知识,深邃而精妙的数学思想。学生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往往能表达出老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老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开发的课程,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使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完整的研究,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校本课程需要教师收集资源,开发教材,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开展的校本特色教学。  一、衍纸特色教材制定原则  1. 适应学生目前需求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技巧的学习,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告知我们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荣辱观。而溪韵特色文化倡导的学生发展理念也正是“立己德”“树人德”,让每个贯溪人经过小学六年时间,历练成才,成为最好的自己,走出一条专属自己,充满韵味的人生路。  
如何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这成为当前一线政治教师迫切关心的话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型”“灌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较难让学生产生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相反,如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有质量的、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内化,更容易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政治认同。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问题导学模式如何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进行探索。 一、问题设置具
自舒尔曼上世纪80年代提出“学科教学知识”概念以来,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逐渐转向对学科教学知识发展过程的研究。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科知识转化不断强化的过程。那么,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科知识转化的?本文将由此入手,探讨教师促进学科知识转化的规律。  一、教师学科知识三次转化理论的探索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   除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外,教学经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四个方面,初中名著导读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品格、体验和能力。  在《骆驼祥子》读后分享导读课中,我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开展反思性阅读,将祥子与文本内外的人力车夫对比,理解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2.写读书思考,挖掘文本深刻的内涵,使阅读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