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好心境是第一位的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学校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来进行教学调研、指导。诚然,调研肯定是要听课的,我被指定上公开课。接到任务后,我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周一贯老师来听课一定要上好,绝对不能砸锅,否则既丢了自己的面子,又砸了学校的牌子。我对命运给予的考验不敢懈怠,当晚就翻开教材,选择适合上的课文。我一篇篇翻阅着,说明文太枯燥、古诗文太难教……正在我焦头烂额之时,一篇意蕴深长、清新隽永的小文扑入了我的眼帘——《惊弓之鸟》。这是个历史故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做人的道理,朴实无华,便于教学。我暗暗地对自己说,要认真地上好这一课,把文本的道义传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于是,我开始了艰难的备课和磨课历程。第一轮的备课,我先通读课文10遍、20遍……直到会背为止。接着寻找资料进行教学预设、解析、整合。但设计了好几天,总是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整个设计简单、平淡,几乎没有亮点。我不安起来,如果用这样的设计肯定过于平淡了,没有一点新意,会被人家笑话的。为了追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课象,我推翻了原来的设计,转向同事、朋友要本课的教案,再在网上进行地毯式的搜寻,还向一些语文名师索要精彩片段的案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我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教学实录,是一位特级教师上的课。为了把课上好,我在课的结尾处很生硬地加了讨论“更羸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箭手”这样一个环节,并且 转弯抹角地预演了一遍。上课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演课”,此设计与本节课的重点关系不大,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精神要义也风牛马不相及。课上完了,周一贯老师最后虽然没有点破,但他实实在在地指出了问题所在:“青年教师积极求上进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反而往往会事与愿违。公开课、展示课其实都应该以家常课的心态来上,就像家里的那道青菜一样,清雅朴素、爽口怡人。”周老师的这些话震撼我的心灵,叩击我的心扉。是呀,我没有坚持自己的设计思路,而是急着找寻各类名家大师的优秀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然后把很多环节生搬硬套地一个一个装进去,再不停地试教,有些环节甚至在要上公开课的班上拐弯抹角地提示过、预演过。殊不知,预演过的课反而失却了激情、生机与新鲜感,那是会令学生和自己都生厌的。在反复排练的过程中,免不了听各种意见,反复修改,又失去了自我。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使课变得平庸。一节有价值、有意义的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容许失败。只有真实的课,才会再现原汁原味的师生互动,才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
  做课,先营造好自己的心境!境由心造,如果没有很好的心境,急功近利,课是永远上不好的。不管赛课也好,教研课也好,观摩课也好,心态是第一位的。如果上课教师心态没放好,课十有八九会上砸。因此,公开课前的心境要平和,即不患得患失,不急功近利,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而是以平静的心态,透着对生命本原的思考,从人本尊重和人文情怀的深度去慎重對待文本,设计教案,准备教具,精心预设,那么上课时就会平静似水。心境平和了,课堂也就渐渐转入佳境了。一节课只有入境了,入情了,才会显得从容不迫,才会显得情不自禁,才会显得扬扬洒洒,才会显得忘我无我,从而上出一堂堂至真、至善、至美的好课。(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插图:泽忠)
其他文献
为了丰富职校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创设积极、乐观、向上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氛围,本年度我刊7—8合刊将推出“暑期教师人文读本《涵咏:做一个精神丰厚的职教人》”专辑,特此征稿
在建立了局部凸拓扑线性空间强拓扑和弱拓扑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给出了强拓扑空间中c0数收敛的一个性质.
[教学内容]第一册第12课.rn[教学目标]1.了解“红歌”的意义和中国红歌会红火的原因.2.在听红歌中感受红歌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在欣赏歌词中体会红歌中诗歌般的意境、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18课。  【教学目标】1.掌握陆孝彭院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团队尊重科学、矢志不渝的创新之路。2.了解航空专家关于强五攻击机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渴求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学生在体验中探索问题,发展能力。3.通过学习,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努力学习奋斗、创造佳绩的强烈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陆孝彭院士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团队绝无仅
在人类文化的史前时期,神话传说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中国和日本都曾经产生过本月母题的神话,它们各有其形成的本源,无论在内含气质或外观形态上,两者皆不尽相同.日本
方志的起源问题是历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学术界关于方志起源问题的看法.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0课。  【教学目标】1.了解三清山景区的独特价值,掌握三清山“申遗”实践中的主要措施以及“申遗”成功的主要经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对人类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三清山“申遗”实践中的主要措施以及“申遗”成功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