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er_g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为己任,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也要求我们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确立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在较为优化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们的人格得到了塑造,个性得到了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种潜在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校园文化对人的行为规范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使学校中每个人都清楚地明白,“在这里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从而促使全体员工不仅仅注重自我利益,更要考虑到学校的利益。凡是具有强势校园文化的学校,其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就会形成多样,既有高雅的活动也有普及性的活动,参与者也往往涵盖面广,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和学校领导。校园文化越强的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信仰就越坚定。当然,学校中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 、情趣千差万别,然而一旦形成了强势校园文化,这些千差万别的性格和情趣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社会增强。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会超于一致和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所学校的思想旗帜。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增知益智,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以外的未知世界,增进其社会实践活动的才干。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员工的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人际关系等精神领域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入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我主张应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来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具体说来,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设施、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内含校园建筑、校容校貌、学校标识,校園绿化等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是学校硬件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要靠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着力解决。但作为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的整洁优雅,使学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师生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生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一功能,自然离不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来说,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如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代表队以及各种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同时,建立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
  1.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完成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小学应倡导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要发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也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校长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在小学经常进行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对形成校园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学校艺术节、全校性运动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服务、入队入团仪式、开学、毕业典礼等培养学生良好情趣、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集体主义协作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就学校而言,它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坚持不懈地坚守,持之以恒的努力,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成为学校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才能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在近几年,我国校园里面发生的极端事件经常会出现在新闻头条,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引起的。校园极端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各界造成了非常大的触动,也给这些还在成长中的学生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同时也为我国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敲响警钟。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教育领域也在积极的改革创新,希望能健全我国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期刊
在藏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教学”的理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笔者在中职藏文教学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更是推进课堂教学行为改革的一种动力,而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特殊作用。本文谈谈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引领作用的三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要“引
期刊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的实践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
期刊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期刊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幼师,由于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有时深感心有余力不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加大与幼儿家庭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一、家园合作,共
期刊
本人身为一名西藏农牧区小学藏文教学工作者,我深知想要教好藏文,写作是关键。藏文写作跟汉语写作在写作手法和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写作所使用的文字有所不同。藏文教学中的写作需要用藏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刻画人物或事物的技能技巧。写作文所需的素材大都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实践,所以写作文,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小学生,只要教师一提起
期刊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因此数学课堂中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对于落实新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教育、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以课本为主,以教师为主。课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原封不动的传递关系。教学方法又以
期刊
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所以也懂得了回报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校园,就必须固守属于自己的一份清贫,宽容学生,爱护学生。我们要用欣賞的目光
期刊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足以培养学生语言感知的一项主要手段和实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脱,自知其义”的效果,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课文,陶冶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一、以境诱
期刊
科学课程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应是一个开放式、创新性的课程。小学生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体,在面对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科学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实行创新性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科学课程是探究性课程,探究离不开观察。训练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