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数量和重要性都在日益增加,然而,应用型本科在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从接受式教育为主和缺乏德育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其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教育问题 对策
一、应用型本科极其特点
1.概念。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型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特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其特定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本科人才,其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和质量监控等方面有其特点,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包括理论能力和实际能力理论能力包括基础理论、抽象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际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实际问题间的应用背景、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等方面加强。
二、教育存在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然而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最大问题应该还是在接受式的机械性学习和缺乏德育两个方面。
1.接受式学习为主导。在教育史上,人们区分了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以现成信息的形式出现,学生直接获取;发现式学习是学生自主探寻,经过一个发现的过程,找出自己的答案或结论。而且教科书的权威导致了学生在开学就可以看到整个学期的内容,学生缺失了好奇感和创新的动力,教师充满了任务感,且教学任务,教学大纲等相关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这一点上来说,也是不利于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的。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目前的大学教育还是属于机械学习,学生在标准化阅读下成长,这个概念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负载意义的符号系统,却没有获得意义,而知识的学习就是意义的获得。所以导致很多学生都是“考试有能力,思考没能力”,不能有效思考又何谈应用能力。不能有效思考,并缺乏实践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策略上的一个失策。
除此之外,大学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兴趣的发展,如果只是培养学生为了金钱或者权利地位去学习,而不是为了成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个体,这样的智力学习其实是没有办法带给人真正的幸福的。
2.缺乏德育。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道德,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越大。当今中国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败德现象:官员腐败、食品乱象、学术造假、社会冷漠。除此之外,个体心灵的萎缩与心理疾病正在与社会性败德现象一起结伴而来。事实上,中国在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视德育的,比如家长会让小孩从小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着重培养儿童的品行,也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顺序,首先要修身,就是要加强自己的德行,培养自己的品质等等。然而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学生在精神气质和道德品质上却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冷漠,欺骗,浪费,利益至上等等,这无疑是我们在德育方面出现了问题。程平源说,在教育资本化的强劲东风扫荡下,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的形而上价值隐迹了——失去了维系文化与社会整合的粘合剂,随之而崩溃的是个体人格社会的完整性——心理疾患的并发,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层面的社会性运行的崩溃——于是政治腐败、市场欺诈、学术抄袭、社会冷漠事件不断发生。缺乏德育从一定程度上说,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一点真的不容忽视。
比如,最近大学校园里出现的大学生裸贷问题,大学女生会因为想买化妆品和包就拿自己的裸照等私人信息作为抵押,丝毫不顾虑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并且还能给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开脱,当然借贷方在此事件中有很大的责任,甚至在一定层面上触犯了法律,但是不得不说也是因为大学女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在金钱和物质面前迷失了自我,这一点不容忽视,社会、学校和家庭在这个事件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更应该在此方面进行反思。
三、应对策略
1.重视发现式学习。重视发现式学习,教师不应该继续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应该重视发现式学习。首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课堂和教科书之外,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大量的书籍,包括思辨類型的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找寻真理,通过阅读进入他人的思想世界,产生共鸣或者同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就说过,智力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就是取决于阅读的。其次,应鼓励学生自主探寻,在经过一个发现的过程后,找出自己答案或结论,打破教科书权威、教师权威和标准答案权威,开放性的教育为主导,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教师也不要用标准化的答案去衡量学生,不能用单一的分数去评判好学生或坏学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灵活的评判机制,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再次,应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大学生实践的课时,多做一些实践类的训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学生继承,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2.重视德育。苏格拉底说:“知识即德性”。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人的智慧是包含着德性层面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良好的公民,个人的美善就是国家的美善。品德是立身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保障之一,是最为宝贵的,大学教育应该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基础,而且应尽量减少教育资本化和实利主义的宣扬,减少利己主义和自我分离主义的教育,不要培养那些在权利和利益面前丧失自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比如说,学校和老师就不能以评优为目的区鼓励学生去从事一些义务劳动,这样的目的和动机已经违背了从事义务劳动的初衷,学生会为了一定的目的去从事这样的活动,变得功利而自私,这样的心灵走到社会上也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漠视他人,漠视社会,分散,不合作,没有信任感。
重视学生责任感,正义感的培养,重视其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什么是值得尊重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这样他们在走入社会,面对诱惑或者困惑的时候,才不至于迷失自我,不知所措或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四、结语
智力必须向美善回归,才能培育出真实的智力。而智力要向美善回归,必须尊重智力的多元性,以多元的指标来指导智力的发展,而不是用单一的分数评价,不是确定性原则主导,不是机械化训练。应用型本科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发展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朝气,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上述的接受式教育为主和缺乏德育这两个问题可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egWwFsRCd12wJzKg3Knpd_OiWwyExKWIHUfFsoI28DCmYPWhRq1of-zexrLrYgEhaTG7WD-49Ktbh7z_fJLfsMvSL24N385avwRTDnJKIIB2VNBv7fsjGRKTE6XhuPVAcakzV2EOlxTGpu6yIrCcK.
[2] 程平源.中国教育问题调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155,192,19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教育问题 对策
一、应用型本科极其特点
1.概念。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型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特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其特定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本科人才,其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和质量监控等方面有其特点,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包括理论能力和实际能力理论能力包括基础理论、抽象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际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实际问题间的应用背景、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等方面加强。
二、教育存在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然而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最大问题应该还是在接受式的机械性学习和缺乏德育两个方面。
1.接受式学习为主导。在教育史上,人们区分了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以现成信息的形式出现,学生直接获取;发现式学习是学生自主探寻,经过一个发现的过程,找出自己的答案或结论。而且教科书的权威导致了学生在开学就可以看到整个学期的内容,学生缺失了好奇感和创新的动力,教师充满了任务感,且教学任务,教学大纲等相关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这一点上来说,也是不利于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的。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目前的大学教育还是属于机械学习,学生在标准化阅读下成长,这个概念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负载意义的符号系统,却没有获得意义,而知识的学习就是意义的获得。所以导致很多学生都是“考试有能力,思考没能力”,不能有效思考又何谈应用能力。不能有效思考,并缺乏实践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策略上的一个失策。
除此之外,大学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兴趣的发展,如果只是培养学生为了金钱或者权利地位去学习,而不是为了成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个体,这样的智力学习其实是没有办法带给人真正的幸福的。
2.缺乏德育。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道德,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越大。当今中国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败德现象:官员腐败、食品乱象、学术造假、社会冷漠。除此之外,个体心灵的萎缩与心理疾病正在与社会性败德现象一起结伴而来。事实上,中国在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视德育的,比如家长会让小孩从小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着重培养儿童的品行,也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顺序,首先要修身,就是要加强自己的德行,培养自己的品质等等。然而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学生在精神气质和道德品质上却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冷漠,欺骗,浪费,利益至上等等,这无疑是我们在德育方面出现了问题。程平源说,在教育资本化的强劲东风扫荡下,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的形而上价值隐迹了——失去了维系文化与社会整合的粘合剂,随之而崩溃的是个体人格社会的完整性——心理疾患的并发,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层面的社会性运行的崩溃——于是政治腐败、市场欺诈、学术抄袭、社会冷漠事件不断发生。缺乏德育从一定程度上说,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一点真的不容忽视。
比如,最近大学校园里出现的大学生裸贷问题,大学女生会因为想买化妆品和包就拿自己的裸照等私人信息作为抵押,丝毫不顾虑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并且还能给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开脱,当然借贷方在此事件中有很大的责任,甚至在一定层面上触犯了法律,但是不得不说也是因为大学女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在金钱和物质面前迷失了自我,这一点不容忽视,社会、学校和家庭在这个事件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更应该在此方面进行反思。
三、应对策略
1.重视发现式学习。重视发现式学习,教师不应该继续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应该重视发现式学习。首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课堂和教科书之外,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大量的书籍,包括思辨類型的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找寻真理,通过阅读进入他人的思想世界,产生共鸣或者同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就说过,智力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就是取决于阅读的。其次,应鼓励学生自主探寻,在经过一个发现的过程后,找出自己答案或结论,打破教科书权威、教师权威和标准答案权威,开放性的教育为主导,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教师也不要用标准化的答案去衡量学生,不能用单一的分数去评判好学生或坏学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灵活的评判机制,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再次,应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大学生实践的课时,多做一些实践类的训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学生继承,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2.重视德育。苏格拉底说:“知识即德性”。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人的智慧是包含着德性层面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良好的公民,个人的美善就是国家的美善。品德是立身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保障之一,是最为宝贵的,大学教育应该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基础,而且应尽量减少教育资本化和实利主义的宣扬,减少利己主义和自我分离主义的教育,不要培养那些在权利和利益面前丧失自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比如说,学校和老师就不能以评优为目的区鼓励学生去从事一些义务劳动,这样的目的和动机已经违背了从事义务劳动的初衷,学生会为了一定的目的去从事这样的活动,变得功利而自私,这样的心灵走到社会上也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漠视他人,漠视社会,分散,不合作,没有信任感。
重视学生责任感,正义感的培养,重视其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什么是值得尊重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这样他们在走入社会,面对诱惑或者困惑的时候,才不至于迷失自我,不知所措或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四、结语
智力必须向美善回归,才能培育出真实的智力。而智力要向美善回归,必须尊重智力的多元性,以多元的指标来指导智力的发展,而不是用单一的分数评价,不是确定性原则主导,不是机械化训练。应用型本科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发展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朝气,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上述的接受式教育为主和缺乏德育这两个问题可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egWwFsRCd12wJzKg3Knpd_OiWwyExKWIHUfFsoI28DCmYPWhRq1of-zexrLrYgEhaTG7WD-49Ktbh7z_fJLfsMvSL24N385avwRTDnJKIIB2VNBv7fsjGRKTE6XhuPVAcakzV2EOlxTGpu6yIrCcK.
[2] 程平源.中国教育问题调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15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