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出发,主要从新教师入职的视角以及提高师范毕业生零距离就业能力方面,来进行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师徒制的理论探索,进一步探索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师范生;师徒制;职业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022-03
1 现状分析
就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没有落实。师范职业技能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但由于办学惯性的影响,加上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升级、合并,师范院校没能真正将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在一个应有的地位,技能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大纲所提出的技能训练任务。
第二,数学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去,高等师范教育一般只局限于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这三门教育理论课程,辅之以四到六周的教育实习。近年来,师范类院校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我院数学教育专业增加了教学技能模块的课程,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到一学期,但始终不能摆脱理论教学占培养主体的人才培养习惯,使学生的在校期间职业技能训练流于形式或效果不佳。
第三,对于师范类本科院校而言,由于中小学师资从过去的师范院校单口培养走向今日的多元培养,非师范院校也可办师范,其“学术性”又往往压倒“师范性”,而师范院校在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面前又不得不放弃单一的师范特色,纷纷向综合性大学靠拢。而对于师范类专科院校,多是由过去的师范中专升级而成。由于学院发展关注的重点转移,于是师范性随之弱化、边缘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师范生教育的改革,使得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改革迈不出大步。
第四,近十年来高校扩招,师范生生源质量下降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师范生尤其是专科师范生学习师范技能的意愿不强。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在我院数学教育专业进行师徒制的教育教学,寻求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院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2 理论的提出
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是指采用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地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不断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一种对新教师进行培养的方式[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实现了“从教师训练”到“教师专业发展”再到“教师学习”的转向;师徒制作为基于工作场景教师学习的主要模式,其研究必然以教师教育的变革理念为思想主线不断走向深化。
数学教育专业是我院的一个传统师范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有自已专业特色和优势,并取得明显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准确的专业方向和小学教育定位以及较强的专业思想意识,注重和强化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提高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能在三笔字、普通话、美术和音乐等教师技能方面做到比较突出,做到上手快,适应性强,且能够迅速地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浓厚的尊师、重教、爱生的校园气息以及教师责任感和师德品质和教师人格优势。本文在原有的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3 理论的基本内容
3.1 主要思路
本文提出的师徒制采取一对多的“导师制”,从学生入校第一年,即对每一位学生指定指导老师,由本系数学教育专业老师作为导师,每个老师带10-13个学生。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学生三年,从入学教育直至学生毕业就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采取一对多是对师徒制的一对一的组织突破,主要优势有:其一,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的增长。在一个老师带教多个学生的情况下,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大大增加,主动参与讨论更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增强自我成长的能力。其二,学生之间可以互为发展资源。如果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水平上有“落差”,那么他们之间就更容易形成最近发展
区[2]。同时,还对师徒制进行理论介入,一是师生在讨论中有意识地向理论层面提升(如以新课程理念评价课堂行为),或者指导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理论书籍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教学实践。二是在师徒中再引入专家,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听专家(这些专家可以是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也可以是本校的优秀教师)的课,共同学习。三是指导教师与专家一起听学生上课。在评课时,来自较具理论水平的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老师的反馈会使学生受到更大冲击,同时也为其重新构建个人理论带来宝贵资源。
师徒制教学的主要模式是通过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传、帮、带”等指导方式实现师德品质及教学技能的传递模式。指导计划为:为学生制定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师德教育、技能训练、教学教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具体建立过程包括:指导老师的任命与培训、指导关系的确定、制定相关指导计划、指导实施过程、对指导活动的定期监督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等环节。
具体指导内容为:一是加强师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坚定的从教信念,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二是提高数学师范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三是大力推行三笔字训练,将三笔字的练习日常化,形成积极的练字风气;四是大力推行普通话训练和相关的口语训练,将普通话练习日常化;五是指导学生现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3.2 主要观点
中等师范学校中的小学教师教育模式具有成功的经验。首先,虽然学生起点低但专业方向与小学教育定位准确,专业思想意识强;第二,中师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和强化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在三笔字、普通话、美术和音乐等教师技能方面比较突出,上手适应性强,能够迅速地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尊师、重教、爱生的校园气息浓厚,中师学生的教师责任感较强,具有良好的师德品质和教师人格优势。在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引入师徒制,通过指导老师三年对学生的全方面指导,以“传、帮、带”等方式实现教学经验、职业道德修养等的传递,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博才多能”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职业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倡导师徒制教育模式,提升教师的入职质量。教师专业所需的教学专长在很多方面是以鲜明的实践性为特色的,新教师必须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来逐步加以掌握,但这种实践需要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3]。新教师入职教育一直是师徒制研究的重要关注点,新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生存关注阶段”,处于模仿期,专业发展相对薄弱,尤其是入职初期,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其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提出在校期间进行师徒制教学,通过指导教师对在校学生三年的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和对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技能训练、教学教法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以及提升教学水平与能力,并能迅速地适应教育教育工作。
3.3 预期效果
3.3.1 促进导师的发展
师徒制对指导老师而言,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进行教学教法以及培养方式的不断反思、研究,从而促进指导老师的不断进步,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3.3.2 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三年的师徒制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博才多能”的优秀人才,“爱岗”即要培养学生热爱教师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良好的规划。“敬业”即是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深刻的认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博才”即是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才艺特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多能”即是培养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社会沟通、交流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
3.3.3 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师徒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任教师培训途径,倡导师徒制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教师入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师范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入职教学工作,在校期间进行的师徒制教学对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4 本文的研究价值
4.1 创新程度
本文所研究的师徒制教学贯穿学生入学教育至学生毕业离校,通过指导老师与班主任的共同管理,强化学生师德教育、技能训练、教学教法的训练,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能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师徒制教学应用师范专业在校学生的训练较少,本课题所提出的在我院数学教育专业运用师徒制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改变以往常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學法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提高我院的数学师范毕业生的竞争力,探索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
方法。
4.2 理论意义
本文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指导老师三年对学生的全方面指导,以“传、帮、带”等方式实现教学经验、职业道德修养等的传递,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博才多能”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职业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4.3 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探索师徒制教学法方法在我院数学教育专业的可行性以及在实行师徒制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和预期成果,进一步探索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中数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甚至可以辐射到本科院校的师范生培养当中。
【参考文献】
[1]黄广芳.教师教育视阈中的国外师徒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2]杨文颖.“导师制”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的限制性与改进策略[J].内江科技,2012,(08).
[3]杨莉君.论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造[J].师资培训,
2005(09).
【关键词】师范生;师徒制;职业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022-03
1 现状分析
就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没有落实。师范职业技能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但由于办学惯性的影响,加上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升级、合并,师范院校没能真正将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在一个应有的地位,技能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大纲所提出的技能训练任务。
第二,数学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去,高等师范教育一般只局限于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这三门教育理论课程,辅之以四到六周的教育实习。近年来,师范类院校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我院数学教育专业增加了教学技能模块的课程,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到一学期,但始终不能摆脱理论教学占培养主体的人才培养习惯,使学生的在校期间职业技能训练流于形式或效果不佳。
第三,对于师范类本科院校而言,由于中小学师资从过去的师范院校单口培养走向今日的多元培养,非师范院校也可办师范,其“学术性”又往往压倒“师范性”,而师范院校在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面前又不得不放弃单一的师范特色,纷纷向综合性大学靠拢。而对于师范类专科院校,多是由过去的师范中专升级而成。由于学院发展关注的重点转移,于是师范性随之弱化、边缘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师范生教育的改革,使得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改革迈不出大步。
第四,近十年来高校扩招,师范生生源质量下降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师范生尤其是专科师范生学习师范技能的意愿不强。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在我院数学教育专业进行师徒制的教育教学,寻求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院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2 理论的提出
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是指采用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地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不断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一种对新教师进行培养的方式[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实现了“从教师训练”到“教师专业发展”再到“教师学习”的转向;师徒制作为基于工作场景教师学习的主要模式,其研究必然以教师教育的变革理念为思想主线不断走向深化。
数学教育专业是我院的一个传统师范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有自已专业特色和优势,并取得明显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准确的专业方向和小学教育定位以及较强的专业思想意识,注重和强化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提高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能在三笔字、普通话、美术和音乐等教师技能方面做到比较突出,做到上手快,适应性强,且能够迅速地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浓厚的尊师、重教、爱生的校园气息以及教师责任感和师德品质和教师人格优势。本文在原有的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3 理论的基本内容
3.1 主要思路
本文提出的师徒制采取一对多的“导师制”,从学生入校第一年,即对每一位学生指定指导老师,由本系数学教育专业老师作为导师,每个老师带10-13个学生。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学生三年,从入学教育直至学生毕业就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采取一对多是对师徒制的一对一的组织突破,主要优势有:其一,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的增长。在一个老师带教多个学生的情况下,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大大增加,主动参与讨论更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增强自我成长的能力。其二,学生之间可以互为发展资源。如果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水平上有“落差”,那么他们之间就更容易形成最近发展
区[2]。同时,还对师徒制进行理论介入,一是师生在讨论中有意识地向理论层面提升(如以新课程理念评价课堂行为),或者指导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理论书籍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教学实践。二是在师徒中再引入专家,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听专家(这些专家可以是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也可以是本校的优秀教师)的课,共同学习。三是指导教师与专家一起听学生上课。在评课时,来自较具理论水平的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老师的反馈会使学生受到更大冲击,同时也为其重新构建个人理论带来宝贵资源。
师徒制教学的主要模式是通过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传、帮、带”等指导方式实现师德品质及教学技能的传递模式。指导计划为:为学生制定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师德教育、技能训练、教学教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具体建立过程包括:指导老师的任命与培训、指导关系的确定、制定相关指导计划、指导实施过程、对指导活动的定期监督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等环节。
具体指导内容为:一是加强师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坚定的从教信念,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二是提高数学师范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三是大力推行三笔字训练,将三笔字的练习日常化,形成积极的练字风气;四是大力推行普通话训练和相关的口语训练,将普通话练习日常化;五是指导学生现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3.2 主要观点
中等师范学校中的小学教师教育模式具有成功的经验。首先,虽然学生起点低但专业方向与小学教育定位准确,专业思想意识强;第二,中师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和强化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在三笔字、普通话、美术和音乐等教师技能方面比较突出,上手适应性强,能够迅速地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尊师、重教、爱生的校园气息浓厚,中师学生的教师责任感较强,具有良好的师德品质和教师人格优势。在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引入师徒制,通过指导老师三年对学生的全方面指导,以“传、帮、带”等方式实现教学经验、职业道德修养等的传递,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博才多能”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职业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倡导师徒制教育模式,提升教师的入职质量。教师专业所需的教学专长在很多方面是以鲜明的实践性为特色的,新教师必须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来逐步加以掌握,但这种实践需要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3]。新教师入职教育一直是师徒制研究的重要关注点,新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生存关注阶段”,处于模仿期,专业发展相对薄弱,尤其是入职初期,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其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提出在校期间进行师徒制教学,通过指导教师对在校学生三年的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和对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技能训练、教学教法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以及提升教学水平与能力,并能迅速地适应教育教育工作。
3.3 预期效果
3.3.1 促进导师的发展
师徒制对指导老师而言,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进行教学教法以及培养方式的不断反思、研究,从而促进指导老师的不断进步,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3.3.2 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三年的师徒制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博才多能”的优秀人才,“爱岗”即要培养学生热爱教师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良好的规划。“敬业”即是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深刻的认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博才”即是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才艺特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多能”即是培养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社会沟通、交流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
3.3.3 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师徒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任教师培训途径,倡导师徒制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教师入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师范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入职教学工作,在校期间进行的师徒制教学对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4 本文的研究价值
4.1 创新程度
本文所研究的师徒制教学贯穿学生入学教育至学生毕业离校,通过指导老师与班主任的共同管理,强化学生师德教育、技能训练、教学教法的训练,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能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师徒制教学应用师范专业在校学生的训练较少,本课题所提出的在我院数学教育专业运用师徒制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改变以往常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學法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提高我院的数学师范毕业生的竞争力,探索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
方法。
4.2 理论意义
本文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指导老师三年对学生的全方面指导,以“传、帮、带”等方式实现教学经验、职业道德修养等的传递,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博才多能”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职业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的优势。
4.3 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探索师徒制教学法方法在我院数学教育专业的可行性以及在实行师徒制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和预期成果,进一步探索培养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中数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甚至可以辐射到本科院校的师范生培养当中。
【参考文献】
[1]黄广芳.教师教育视阈中的国外师徒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2]杨文颖.“导师制”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的限制性与改进策略[J].内江科技,2012,(08).
[3]杨莉君.论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造[J].师资培训,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