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改革后的遗留问题进行了阐述,围绕市场化运作,提出改善当前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条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住房条件 改善途径
自1998年国务院及建设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要求国有企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各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推进职工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取得了重要成果,职工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很多企业由于住房历史欠账较多,住房建设存在改造难度大、资金缺口大、问题矛盾多等困难,使得职工住房建设与职工住房需求仍存在不平衡的状态,职工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依然迫切。本文结合实际,对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条件的途径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一、当前国有企业职工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历史住房遗留问题影响长期存在
近年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经历过多次的重组整合,由于不同企业在房改前的经营情况不同,职工住房政策、管理方法和住房情况等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国有企业在住房政策制定方面,需要照顾和平衡诸多相关群体的利益,需要处理和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比如,历史上有些企业业务板块进行了分离,但是在住房供给上,划出单位仍然依靠原主体企业解决住房问题,使得企业解决职工住房问题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难度更大。
(二)保障职工住房需求遇到土地因素的制约
由于目前企业建房的土地来源只能是企业自有土地,而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发,可用于改善职工住房的土地特别稀缺,同时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支持兴建新的住宅区,原有的小区继续维持。这意味着在今后较长时期企业可供开发建设职工住房的土地将越来越少,保障职工的住房需求遇到了土地瓶颈。
(三)老街区改造与拆旧建新进程缓慢
由于国有企业不允许新征土地建设职工住房,近年来,很多企业只能将老街区改造作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推进拆旧建新进程。但是,生活居住在老街区的大都是企业离退休职工,经济能力相对较弱,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不强,观念陈旧,抵触情绪较大。在这期间,很多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从不同层面想尽了办法,但收效不大,进展十分缓慢。
(四)职工通过市场自主自发改善住房意识有待加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极少数企业职工敏锐地把握了商品住房的发展前景,通过购买商品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也有极少数职工通过申购社会或其他单位的经济适用住房改善了居住条件。绝大多数职工思维定式还停留在福利分房和计划经济时代,认为改善职工住房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有计划也有能力建设职工住房,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住房改革政策的意义和作用,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对企业给予过高期望。
二、改善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条件的途径
解决企业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研究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改善途径,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实现职工安居乐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利用企业自有土地建设住房
国有企业可以充分依据国家政策,先后在公司自有存量土地上拆迁、改造建设安居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来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充分利用旧街区拆迁改造,统筹合理规划,在保证现有住户顺利搬迁的情况下,增加栋楼及住房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住房存量,还能带来其他利好:一是剩余新房面向非拆迁群体出售时,可以采用市场化住房销售模式,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住房销售。二是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小区,会形成较好的商业氛围,要合理规划好底层商铺结构,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二)组织职工集资建房
集资建房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住房建设资金方面的困难,解决企业土地闲置问题,还可以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政府对企业集资建房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职工可以按照成本价购买住房,可以说,集资建房是将有限资金发挥效用的最佳渠道。
(三)组织团购社会商品房
由于企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拆迁等工作受到政策影响使得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较长,短期内难以发挥作用。组织实施商品房的团购是提高职工住房水平的简便易行的方法。首先,团购是一种市场化的住房发展模式,通过自由竞价的方式进行房屋交易,符合住房市场化改革。其次,通过增加购买量,可以获取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格,降低了职工购房成本。最后,由企业组织团购合作的开放商资质较高,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购房风险,并节省了职工为买房看房选房耗费的时间与精力。
(四)争取纳入地方住房保障政策
近年来,伴随着住房价格的持续和快速增长, 国家为了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相继推出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以及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将国有企业中,因单位重组改制、买断、退休等原因导致家庭收入偏低,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可以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当中,对于缓解企业职工住房困难,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引导合理住房消费是十分必要的。以政府公租房为例,企业这部分群体无论家庭平均收入还是人均住房面积基本都能符合当地公租房的申购条件。而且公租房不仅包括实物配租,还包括货币配租和租金减免,即使未申请到住房的家庭,政府也会进行相应的货币补偿。这几乎可以解决很多企业买断职工、市场化用工、配偶无工作的单职工、退休老职工等无房或面积不达标的问题,而这一部分人员也正是企业住房诉求最多的群体。
虽然改善国有企业住房环境的途径有多种方式,但想从中要找到既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又能保障职工利益最大化的途径还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解决广大职工的住房困难和改善职工的住房环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住房条件 改善途径
自1998年国务院及建设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要求国有企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各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推进职工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取得了重要成果,职工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很多企业由于住房历史欠账较多,住房建设存在改造难度大、资金缺口大、问题矛盾多等困难,使得职工住房建设与职工住房需求仍存在不平衡的状态,职工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依然迫切。本文结合实际,对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条件的途径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一、当前国有企业职工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历史住房遗留问题影响长期存在
近年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经历过多次的重组整合,由于不同企业在房改前的经营情况不同,职工住房政策、管理方法和住房情况等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国有企业在住房政策制定方面,需要照顾和平衡诸多相关群体的利益,需要处理和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比如,历史上有些企业业务板块进行了分离,但是在住房供给上,划出单位仍然依靠原主体企业解决住房问题,使得企业解决职工住房问题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难度更大。
(二)保障职工住房需求遇到土地因素的制约
由于目前企业建房的土地来源只能是企业自有土地,而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发,可用于改善职工住房的土地特别稀缺,同时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支持兴建新的住宅区,原有的小区继续维持。这意味着在今后较长时期企业可供开发建设职工住房的土地将越来越少,保障职工的住房需求遇到了土地瓶颈。
(三)老街区改造与拆旧建新进程缓慢
由于国有企业不允许新征土地建设职工住房,近年来,很多企业只能将老街区改造作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推进拆旧建新进程。但是,生活居住在老街区的大都是企业离退休职工,经济能力相对较弱,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不强,观念陈旧,抵触情绪较大。在这期间,很多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从不同层面想尽了办法,但收效不大,进展十分缓慢。
(四)职工通过市场自主自发改善住房意识有待加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极少数企业职工敏锐地把握了商品住房的发展前景,通过购买商品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也有极少数职工通过申购社会或其他单位的经济适用住房改善了居住条件。绝大多数职工思维定式还停留在福利分房和计划经济时代,认为改善职工住房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有计划也有能力建设职工住房,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住房改革政策的意义和作用,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对企业给予过高期望。
二、改善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条件的途径
解决企业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研究国有企业职工住房改善途径,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实现职工安居乐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利用企业自有土地建设住房
国有企业可以充分依据国家政策,先后在公司自有存量土地上拆迁、改造建设安居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来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充分利用旧街区拆迁改造,统筹合理规划,在保证现有住户顺利搬迁的情况下,增加栋楼及住房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住房存量,还能带来其他利好:一是剩余新房面向非拆迁群体出售时,可以采用市场化住房销售模式,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住房销售。二是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小区,会形成较好的商业氛围,要合理规划好底层商铺结构,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二)组织职工集资建房
集资建房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住房建设资金方面的困难,解决企业土地闲置问题,还可以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政府对企业集资建房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职工可以按照成本价购买住房,可以说,集资建房是将有限资金发挥效用的最佳渠道。
(三)组织团购社会商品房
由于企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拆迁等工作受到政策影响使得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较长,短期内难以发挥作用。组织实施商品房的团购是提高职工住房水平的简便易行的方法。首先,团购是一种市场化的住房发展模式,通过自由竞价的方式进行房屋交易,符合住房市场化改革。其次,通过增加购买量,可以获取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格,降低了职工购房成本。最后,由企业组织团购合作的开放商资质较高,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购房风险,并节省了职工为买房看房选房耗费的时间与精力。
(四)争取纳入地方住房保障政策
近年来,伴随着住房价格的持续和快速增长, 国家为了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相继推出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以及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将国有企业中,因单位重组改制、买断、退休等原因导致家庭收入偏低,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可以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当中,对于缓解企业职工住房困难,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引导合理住房消费是十分必要的。以政府公租房为例,企业这部分群体无论家庭平均收入还是人均住房面积基本都能符合当地公租房的申购条件。而且公租房不仅包括实物配租,还包括货币配租和租金减免,即使未申请到住房的家庭,政府也会进行相应的货币补偿。这几乎可以解决很多企业买断职工、市场化用工、配偶无工作的单职工、退休老职工等无房或面积不达标的问题,而这一部分人员也正是企业住房诉求最多的群体。
虽然改善国有企业住房环境的途径有多种方式,但想从中要找到既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又能保障职工利益最大化的途径还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解决广大职工的住房困难和改善职工的住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