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字词 解决实际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数学课程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分析应用题需要抓关键词。在《新课程标准》中将“算术应用题”扩展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强调应该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中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没有关于各种类型应用题的专门教学,应用题也主要是放在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那学生只能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在解决生活数学问题时,还体现了一些数学的本色,学习找数学信息并合理应用这些信息就成为关键。所以能否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也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一、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抓住关键字、句,读懂“问题情境”
  对关键词、关键句我们要让学生仔细推敲,让学生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多的则是由主题情景图案的方式和图文结合形式呈现的。这就意味着,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没有十分清楚的告诉学生,作为教师,当务之急是需要让学生进行信息搜集。此时,学生只是对应用题的表面内容进行理解,这时的“关键字”颇为重要,如:多、一共、比…多…、相差、比…少……等。
  如: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一课图文出示"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学生会提出数学问题“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有多少?”、“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理解了"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这两句话的意思,就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关注每条信息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题意识,在脑海中形成“关键字”的意识。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能抓住关键字词,说明他(她)已经读懂题意了。在解决问题的启始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象“一共”“剩下”“飞走了”“又来了”等词,让孩子们圈起来,接着让他们想象题中相应的情景,描述情景后,再列式计算。如“小红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三口人每月大约产生多少千克垃圾?一个人每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三个人每年大约产生多少垃圾?”题中的“每月”“每天”“每年”要让学生认真分析、比较,要求学生嚼透关键词后再进行合理地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如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圈一圈,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键词。通过对“同一、不相交、两条”的关键词的点画和联想,让学生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在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确含义则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和删减,使学生产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二、解决问题时抓住关键字、句,实现“从图文到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渡
  从三年级开始,应用题逐渐由一、二年级的图文应用题上升为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形式。这时,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分析题意呢?抓“关键字”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如: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中的例题:上海在南偏东约60度方向,那么北京在上海的
  偏度的方向上。这道题中,只要找出观察点,画出方向角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而观察点就是关键字“在”的后面。根据第一句画出上海与北京的位置后,再利用关键字找出第二句中的观察点“上海”,画出方向角,从而知道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60度方向。有些教师交给孩子一些规定、结论:你是南偏东,那我就是北偏西,度数不变,那就把学生教成了套公式的机器。这样做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狭隘,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发展。
  又如:少先队员割草。第一小队割草46千克,第二小队割草54千克,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比第三小队少39千克,第三小队割草多少千克?我们仔细审题时会找到“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比第三小队少39千克”这一关键句,同时从问题入手,看清所求数量的性质,利用相差数+小数=大数的数量关系进行问题解决就显得更便捷。但绝不能教给学生一些“伪规律”,如见“多”就是加,见“少”就是减等等。
  三、解决问题时,抓住关键字、句,体现思维的抽象性
  解决问题到高年级后,问题的实质逐渐由问题情境转向了抽象问题,计算由单一的运算转变为混合运算,类型也由简单变为复杂。这时“抓关键字、句”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引导学生抓住“谁”的几分之几,可以很快的找出单位“1”的量。例如: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1/2,女生人数的3/4相当于男生的人数,男生比女生多1/3,其中关键字“占”、“是”、“比”、“多”、“少”等不同的说法,就明确指向把女生看作了单位“1”,教师加以点拨,催化,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解决教学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作为教师应在“解决应用问题”教学中,变“教解法”为“教策略”,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解读数学信息,会正确的判断是否要抓“关键字”、怎样抓准“关键字”,并用其帮助理解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准,让学生真正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学会从文字中发现隐含的数量关系,并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養成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一提起作文,我们农村的好多学生都会发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面对作文题目,如何下手?学生几乎众口一词:查资料、上网搜!仿佛瞬间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阅历全丢失,知识积累不复存。写出的作文干瘪无味、没有新意、没有真情实感。面对这种现实,好多教师在抱怨,感到无奈。静下心来深刻反思,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我们教师自身。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育人观念存有不足。细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
期刊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创新意识体现在绘画作品上就是想象丰富、表现手法独特,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绘画创作常常与人物活动有关,对于小学生来说,人物造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告别了幼儿时期的稚嫩,步入少年的行列,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人物造型,不屑于低年级时稚拙的表现方法(如将人头画成圆形,将身体画成方形等),但人体结构复
期刊
研究背景:胚胎心脏的形态发生受不同信号系统和转录因子的调节,在独特的信号系统和转录因子调节下,构成第一生心区的胚盘头端两侧生心中胚层随胚盘卷折,在腹侧中央融合为原始
政治课内容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强,教学中很容易形成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因此,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一、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进行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1、举例法激活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我改变过
期刊
教育,在社会不断变迁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了“教育是服务”的观念。这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向,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关于教育服务,马克思做了论述:“有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的,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或者仅仅使劳动能力保持下去,例如学校教师的服务(只要他是‘产业上必要的’或有用的)、医生的服务(只要他能保持健康,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力本身),购买这
期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完成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师只有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学生培养起主动地学习知识、深入探究知识的自觉性和创
期刊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创设与教學内容相符的情境或机会,引导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以提升教学实效。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根据课改精神,思品课是民主的、关爱的、和谐的、人文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些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