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征收交通规费和公路通行费不仅是筹集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资金的手段,也完全可以成为调节货运车辆结构和优化运输秩序的经济杠杆。
营业性道路货运车辆结构调整,是当前提高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和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点问题之一。改革现行交通规费和公路通行费征收办法,对养路费、货运附加费、车辆购置税、运管费和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的通行费实行分类差别标准征收的措施,是交通部门提高经济调节能力、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手段。
差别征收的具体举措
差别征收可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鼓励发展的各型车辆;第二等级是限制发展的各型车辆;第三等级是要求淘汰的各型车辆。对划分等级的车辆,要制定国家统一的车型、厂牌目录予以公布。
差别征收的标准,可以按国家和各省市现行上述交通规费和通行费的单一征收标准,对第一等级鼓励发展的车辆,每核定载质量吨位(或轴,下同)减收20~30%;对第二等级限制发展的车辆,每核定载质量吨位加收20~30%;对第三等级要求淘汰的车辆,每核定载质量吨位加收30~40%。根据东、中、西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车主承受能力,东部省市可按上限递减,中、西部省市可按下限递增。
这样做,就可以把交通部门内部的行政资源整合到能够和善于做好经济调控的平台上来。在保证资金到位与合理增长的同时,服从和服务于交通运输宏观调控大局并发挥好经济调节作用的工作机制,通过有效的领导组织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经济调控的决策能力。还可以突破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工作职能单一、办法僵化、应变性差的传统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为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争取更多灵活调控的政策空间。
如果能根据运输结构调整的需要实行分类差别标准,顺应发展的就优惠,抑制发展的就加码,在有增有减的平衡中,交通规费和通行费既能保持总量不少和合理增长,又能使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事半功倍。建议主管部门成立多部门参与的运输政策联席会或委员会制度,多方面听取意见、多角度思考战略,在高层综合决策方面解决好交通规费征管目的单一和政策僵化的问题。如果燃油税政策出台,也要尽量考虑分类和差别的政策原则,为交通部门调控产业和市场留有手段和空间。
实施分类差别征收,对交通部门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现在的货运车辆结构属于鼓励发展的车型占总量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限制和要求淘汰的车辆占70%左右。实行差别标准征收后,减征减收少,加征增收多,规费总量的提高可保持较长时期的提高。
差别征收的政策考量
当前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征收办法不改革的条件下,向国家争取规费提高政策的难度很大,社会反响也会很大,但从交通安全和结构调整出发提出改革措施,就会更容易理解。如果因考虑稳定有较大阻力,征收标准还可以采取第二方案,即第一等级减征,第二等级不变,第三等级加征。这样在总量资金增加幅度和调节力度上会有所减弱,但也比过去的局面要好,并且打开了一条新的政策出路。在实践当中,一些地方和基层交通部门实际在小范围和一定车辆中采取了差别征收的办法,如四川、大连对集装箱车减收通行费,很多地方对农村客运车辆减收规费也很普遍,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这项改革政策,实际是顺应现代管理的趋势,使先进的东西合法化,使交通的利益变通化。
推行征收改革工作,关键是要考虑与财政部门的协调,要向他们说明这项改革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还会在一定时期减轻负担,争取他们给政策,就是使规费和通行费总量基数和一定时期年增长率不变,允许省级以上交通部门在完成基数盘子后自行制定带有调整结构性质的差别标准,经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批准执行。这和国家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方针政策是一致的。
既然实施本条政策的主体是交通部,那么,交通部可以会同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组织调研,对新老征收办法的利弊摸清情况,还可以考察国外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社会事务的经验和理念,向国务院报告争取获得批准。还要组织试点,在试点经验基础上起草一个国务院规格的办法性文件。三是交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一个实施性的文件。四是各省市根据国务院和两部文件,具体抓好贯彻落实。
在推行分类差别征收改革的同时,在道路货运行业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货运企业资质和营运分工管理。对不同的货运资质企业,要有明确的赔偿能力等级、区域准运分工和相应的车辆配置标准。从资质评估认定的指导思想来说,就是要让大的、管理好的、赔偿能力强的货运企业,拉长的、远的、附加值高的货物,同时推进厢式化、大型重载车辆发展干线运输和无裸露运输,实现交通流量和车型的合理分布、提高运输安全系数。区域准运不是限定区域通行,没有准运资质的车辆尽可全国通行,但他们没有被用户普遍认可的准运资质和标准车辆,市场会约束他们逐渐安分守己。
在管理方面,还可以积极寻求货运企业购并整合,这样调整运输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的力度和速度都会加大,甲级队和乙级队也不会同场混战。对不同资质企业所属运输车辆的区域准运分工,要通过信息发布让社会和货主广泛了解政策,同时给车辆道路运输证加以备注证明,如能实行IC卡电子道路运输证制度并辅以信息系统支撑,则效果会更明显。
营业性道路货运车辆结构调整,是当前提高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和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点问题之一。改革现行交通规费和公路通行费征收办法,对养路费、货运附加费、车辆购置税、运管费和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的通行费实行分类差别标准征收的措施,是交通部门提高经济调节能力、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手段。
差别征收的具体举措
差别征收可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鼓励发展的各型车辆;第二等级是限制发展的各型车辆;第三等级是要求淘汰的各型车辆。对划分等级的车辆,要制定国家统一的车型、厂牌目录予以公布。
差别征收的标准,可以按国家和各省市现行上述交通规费和通行费的单一征收标准,对第一等级鼓励发展的车辆,每核定载质量吨位(或轴,下同)减收20~30%;对第二等级限制发展的车辆,每核定载质量吨位加收20~30%;对第三等级要求淘汰的车辆,每核定载质量吨位加收30~40%。根据东、中、西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车主承受能力,东部省市可按上限递减,中、西部省市可按下限递增。
这样做,就可以把交通部门内部的行政资源整合到能够和善于做好经济调控的平台上来。在保证资金到位与合理增长的同时,服从和服务于交通运输宏观调控大局并发挥好经济调节作用的工作机制,通过有效的领导组织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经济调控的决策能力。还可以突破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工作职能单一、办法僵化、应变性差的传统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为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争取更多灵活调控的政策空间。
如果能根据运输结构调整的需要实行分类差别标准,顺应发展的就优惠,抑制发展的就加码,在有增有减的平衡中,交通规费和通行费既能保持总量不少和合理增长,又能使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事半功倍。建议主管部门成立多部门参与的运输政策联席会或委员会制度,多方面听取意见、多角度思考战略,在高层综合决策方面解决好交通规费征管目的单一和政策僵化的问题。如果燃油税政策出台,也要尽量考虑分类和差别的政策原则,为交通部门调控产业和市场留有手段和空间。
实施分类差别征收,对交通部门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现在的货运车辆结构属于鼓励发展的车型占总量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限制和要求淘汰的车辆占70%左右。实行差别标准征收后,减征减收少,加征增收多,规费总量的提高可保持较长时期的提高。
差别征收的政策考量
当前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征收办法不改革的条件下,向国家争取规费提高政策的难度很大,社会反响也会很大,但从交通安全和结构调整出发提出改革措施,就会更容易理解。如果因考虑稳定有较大阻力,征收标准还可以采取第二方案,即第一等级减征,第二等级不变,第三等级加征。这样在总量资金增加幅度和调节力度上会有所减弱,但也比过去的局面要好,并且打开了一条新的政策出路。在实践当中,一些地方和基层交通部门实际在小范围和一定车辆中采取了差别征收的办法,如四川、大连对集装箱车减收通行费,很多地方对农村客运车辆减收规费也很普遍,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这项改革政策,实际是顺应现代管理的趋势,使先进的东西合法化,使交通的利益变通化。
推行征收改革工作,关键是要考虑与财政部门的协调,要向他们说明这项改革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还会在一定时期减轻负担,争取他们给政策,就是使规费和通行费总量基数和一定时期年增长率不变,允许省级以上交通部门在完成基数盘子后自行制定带有调整结构性质的差别标准,经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批准执行。这和国家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方针政策是一致的。
既然实施本条政策的主体是交通部,那么,交通部可以会同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组织调研,对新老征收办法的利弊摸清情况,还可以考察国外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社会事务的经验和理念,向国务院报告争取获得批准。还要组织试点,在试点经验基础上起草一个国务院规格的办法性文件。三是交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一个实施性的文件。四是各省市根据国务院和两部文件,具体抓好贯彻落实。
在推行分类差别征收改革的同时,在道路货运行业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货运企业资质和营运分工管理。对不同的货运资质企业,要有明确的赔偿能力等级、区域准运分工和相应的车辆配置标准。从资质评估认定的指导思想来说,就是要让大的、管理好的、赔偿能力强的货运企业,拉长的、远的、附加值高的货物,同时推进厢式化、大型重载车辆发展干线运输和无裸露运输,实现交通流量和车型的合理分布、提高运输安全系数。区域准运不是限定区域通行,没有准运资质的车辆尽可全国通行,但他们没有被用户普遍认可的准运资质和标准车辆,市场会约束他们逐渐安分守己。
在管理方面,还可以积极寻求货运企业购并整合,这样调整运输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的力度和速度都会加大,甲级队和乙级队也不会同场混战。对不同资质企业所属运输车辆的区域准运分工,要通过信息发布让社会和货主广泛了解政策,同时给车辆道路运输证加以备注证明,如能实行IC卡电子道路运输证制度并辅以信息系统支撑,则效果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