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微型计算机技术是电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笔者根据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及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适时对其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做出了初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精选教学内容
现在,大多数高校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整合为一门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针对当前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繁多而学时数有限的实际情况,应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注重重难点的处理,针对大纲要求、教材、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设计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对重点内容侧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对大纲中要求了解程度的内容可少讲或安排学生自学。对课程中与先修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如数制、码制、算术运算、A/D、D/A等以提示说明处理。
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删除一些非必要的内容后,可适当增补本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了解新知识。
1.2 理论联系实际
微型计算机技术涉及软硬件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若沿袭一贯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重视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贡献力。
实验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开发基础和提高的成套系列实验。在课程设计中,给出的课题应贴近生活,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热情。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教学形式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采用全程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类比法、问题导向法、现场演示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实践证明,多种教学形式的合理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教学效果。
(1)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熟知的事情,借助这些事情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的内在相似性,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在讲授中断概念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人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相当于CPU执行主程序)时,听到电话声响起(相当于有中断请求),他暂时停下手边的事情(相当于中断主程序),去接听电话(中断响应),接听电话(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毕,再返回(中断返回)来继续做原来事情(继续执行主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类比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逐步产生认知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该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学习知识的主动者。
(3)现场演示及情景模拟方法。授课时,教师用不多的时间现场演示(实物展示)或情景模拟(应用软件)实例,可以使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并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中已成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例如可利用FLASH动画以实例展示CPU工作原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程序设计比较适合用板书讲解的形式,便于给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
(5)课程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服务。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等全部上网。实时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与最新技术,提供相关的课外设计课题供开放实验室选做,并介绍教师的科研项目。建立网上师生教学交流、问题讨论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加强师生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2 教学资源应用
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其中包括:(1)科研成果促进理论教学内容优化。精选科研过程和工程应用中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的案例,介绍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科研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2)科研成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科研成果,开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同时拉近实验与工程实践的距离。(3)实行导师制,努力培养优秀学生。每年选出一些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由教师提供高级技术难题或介入教师的科研课程中,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制作比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使学生具备自主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由此,使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同时给其他学生以激励,促进后进学生努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考核改革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传统的考核方法是笔试。单纯笔试往往造学生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的局面,无法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目前,笔试始终占统治地位,值得思索。对教学考核的研究与实践包括:(1)开卷考核形式。开卷考核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重心由原来的机械记忆学习内容转移到真正理解掌握。(2)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提升实际动手测评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3)针对性考核评价。对擅长利用汇编语言实现算法设计的学生重点考核其逻辑思维能力,而对擅长硬件设计的学生重点考核其硬件接口设计与实现能力等,从而依据学生特点,建立个性化评价指标。
4 结语
微型计算机技术是电类及相关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了解当今计算机硬件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使学生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配置组装、硬件接口电路开发及汇编语言编程的初步能力至关重要。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有较为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将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实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要求与科学发展趋势,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与时代同步、社会接轨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精选教学内容
现在,大多数高校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整合为一门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针对当前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繁多而学时数有限的实际情况,应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注重重难点的处理,针对大纲要求、教材、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设计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对重点内容侧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对大纲中要求了解程度的内容可少讲或安排学生自学。对课程中与先修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如数制、码制、算术运算、A/D、D/A等以提示说明处理。
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删除一些非必要的内容后,可适当增补本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了解新知识。
1.2 理论联系实际
微型计算机技术涉及软硬件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若沿袭一贯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重视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贡献力。
实验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开发基础和提高的成套系列实验。在课程设计中,给出的课题应贴近生活,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热情。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教学形式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采用全程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类比法、问题导向法、现场演示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实践证明,多种教学形式的合理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教学效果。
(1)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熟知的事情,借助这些事情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的内在相似性,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在讲授中断概念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人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相当于CPU执行主程序)时,听到电话声响起(相当于有中断请求),他暂时停下手边的事情(相当于中断主程序),去接听电话(中断响应),接听电话(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毕,再返回(中断返回)来继续做原来事情(继续执行主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类比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逐步产生认知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该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学习知识的主动者。
(3)现场演示及情景模拟方法。授课时,教师用不多的时间现场演示(实物展示)或情景模拟(应用软件)实例,可以使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并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中已成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例如可利用FLASH动画以实例展示CPU工作原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程序设计比较适合用板书讲解的形式,便于给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
(5)课程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服务。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等全部上网。实时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与最新技术,提供相关的课外设计课题供开放实验室选做,并介绍教师的科研项目。建立网上师生教学交流、问题讨论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加强师生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2 教学资源应用
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其中包括:(1)科研成果促进理论教学内容优化。精选科研过程和工程应用中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的案例,介绍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科研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2)科研成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科研成果,开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同时拉近实验与工程实践的距离。(3)实行导师制,努力培养优秀学生。每年选出一些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由教师提供高级技术难题或介入教师的科研课程中,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制作比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使学生具备自主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由此,使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同时给其他学生以激励,促进后进学生努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考核改革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传统的考核方法是笔试。单纯笔试往往造学生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的局面,无法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目前,笔试始终占统治地位,值得思索。对教学考核的研究与实践包括:(1)开卷考核形式。开卷考核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重心由原来的机械记忆学习内容转移到真正理解掌握。(2)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提升实际动手测评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3)针对性考核评价。对擅长利用汇编语言实现算法设计的学生重点考核其逻辑思维能力,而对擅长硬件设计的学生重点考核其硬件接口设计与实现能力等,从而依据学生特点,建立个性化评价指标。
4 结语
微型计算机技术是电类及相关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了解当今计算机硬件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使学生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配置组装、硬件接口电路开发及汇编语言编程的初步能力至关重要。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有较为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将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实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要求与科学发展趋势,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与时代同步、社会接轨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