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大学经过数年的探索,院校定位更加清晰化,培养目标明确化,致力于通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人才培养需要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这就可以从创新思维角度出发对人才进行培养,以增强人才的竞争力。本文主要从设计基本原则、教学方法选择与过程设计、课堂目标设计以及培养教学资源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应用型大学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开展具体探究。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大学;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从本质上来看,创新思维就是一种思维过程,是相对于问题解决整个阶段而言的,所运用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能够免受常规思维局限,在问题思考与解决中采取的视角与方法是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这就促进了独特且具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的形成。在创新思维下推进经管类教学改革,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维下教学改革设计基本原则
其一,独立性原则。是指个体不屈从于环境压力,自身思维与举止受到行事信念、准则、观念等的规定,表现为问题提出、分析与解决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不仅要尊重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还需要考虑到主体已有思想观念这一因素。
其二,求异性原则。主体存在求新求异心理,善于发现改变现状的机遇,敢于标新立异。
其三,跳跃性原则。创新思维活动中能够把握事物本质与结论,突破思维时空界限,对事物异同进行捕捉,并对未知进行揭示,这一方面的思维速度较快。
二、课程教学方法选择与过程设计
(一)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讲解所叙述事件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讨,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参与,属于合作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其创造能力也不断强化,掌握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为促进案例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发挥,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出发,明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案例,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相关背景。其次,分析并讨论任务。这一环节应紧密协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合理设置疑问,组织开展讨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动查阅资料,习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再次,分享讨论结果,确定结果正确性,并考虑关联知识应用情况。第四,教师做出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以案例为载体,学生能够内化知识,掌握问题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强化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课外拓展延伸,对新知识进行巩固,以综合案例进行强化,促使学生创新性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对分课堂教学法
该方法的运用需要立足学生实际出发,通过3个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讲授法与讨论法的结合,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优良载体,能够在无形中锻炼学生沟通协作能力。首先,教师进行精讲,给予恰当引导,预留探究空间。其次,组织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形成成果。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创新,所引入作业应当具有个性化与反思性,强化学生获得感。再次,组织自由讨论,教师监督并指导,促进学习成果转出,在互动交流中检验成果,在思想碰撞中发现并纠正错误。最后,开展对话,促进高层次问题解决。就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目标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身任务形成正确认识,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引导并启发学生再现前人创造性成果与创新过程过程,促进学生不断成长。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习惯,明确创新原理,在创新实践中掌握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目标设计中,应重视个体创造力的开发,培养其创新意识,在新时期下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恰当运用软性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批判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挖掘创新思维培养教学资源
智能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为确保教学改革获得显著效果,应当深入挖掘创新思维,对教学资源进行培养,体现在纸质、网络、数字、环境、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资源上,以便真正服务于教学。通过教学资源的培养,能够优化教学条件,创设优良创新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其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未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去研究分析,开展深入分析,探寻问题解决办法,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其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需要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把握应用型大学改革发展实际,明确基本原则,科学设计课堂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學方法,并重视创新思维的深度挖掘,在问题讨论与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春艳.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应用型大学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v.3;No.53(05):45-47.
[2] 杨惠娟.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矩阵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 v.11;No.186(23):94-95.
[3] 段晓华.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保险学》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 2017, 000(020):155-157.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大学;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从本质上来看,创新思维就是一种思维过程,是相对于问题解决整个阶段而言的,所运用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能够免受常规思维局限,在问题思考与解决中采取的视角与方法是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这就促进了独特且具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的形成。在创新思维下推进经管类教学改革,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维下教学改革设计基本原则
其一,独立性原则。是指个体不屈从于环境压力,自身思维与举止受到行事信念、准则、观念等的规定,表现为问题提出、分析与解决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不仅要尊重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还需要考虑到主体已有思想观念这一因素。
其二,求异性原则。主体存在求新求异心理,善于发现改变现状的机遇,敢于标新立异。
其三,跳跃性原则。创新思维活动中能够把握事物本质与结论,突破思维时空界限,对事物异同进行捕捉,并对未知进行揭示,这一方面的思维速度较快。
二、课程教学方法选择与过程设计
(一)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讲解所叙述事件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讨,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参与,属于合作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其创造能力也不断强化,掌握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为促进案例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发挥,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出发,明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案例,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相关背景。其次,分析并讨论任务。这一环节应紧密协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合理设置疑问,组织开展讨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动查阅资料,习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再次,分享讨论结果,确定结果正确性,并考虑关联知识应用情况。第四,教师做出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以案例为载体,学生能够内化知识,掌握问题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强化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课外拓展延伸,对新知识进行巩固,以综合案例进行强化,促使学生创新性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对分课堂教学法
该方法的运用需要立足学生实际出发,通过3个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讲授法与讨论法的结合,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优良载体,能够在无形中锻炼学生沟通协作能力。首先,教师进行精讲,给予恰当引导,预留探究空间。其次,组织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形成成果。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创新,所引入作业应当具有个性化与反思性,强化学生获得感。再次,组织自由讨论,教师监督并指导,促进学习成果转出,在互动交流中检验成果,在思想碰撞中发现并纠正错误。最后,开展对话,促进高层次问题解决。就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目标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身任务形成正确认识,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引导并启发学生再现前人创造性成果与创新过程过程,促进学生不断成长。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习惯,明确创新原理,在创新实践中掌握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目标设计中,应重视个体创造力的开发,培养其创新意识,在新时期下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恰当运用软性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批判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挖掘创新思维培养教学资源
智能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为确保教学改革获得显著效果,应当深入挖掘创新思维,对教学资源进行培养,体现在纸质、网络、数字、环境、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资源上,以便真正服务于教学。通过教学资源的培养,能够优化教学条件,创设优良创新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其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未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去研究分析,开展深入分析,探寻问题解决办法,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其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需要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把握应用型大学改革发展实际,明确基本原则,科学设计课堂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學方法,并重视创新思维的深度挖掘,在问题讨论与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春艳.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应用型大学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v.3;No.53(05):45-47.
[2] 杨惠娟.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矩阵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 v.11;No.186(23):94-95.
[3] 段晓华.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保险学》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 2017, 000(020):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