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的各项信息显示,促进小学生思维开发最有效的手段是写作,但由于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属于高要求任务,且限制较多,教师纷纷采用了课堂随笔的模式。课堂随文练笔是指教师以课堂内容为写作切入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写一段或几段所思所想所感。随着这一模式的广泛运用,如何挖掘其中的人文素养,让随笔课堂中体现人文性成了重难点。
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对象,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培养。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教学过程,与学生很好地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展示自己。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在人文素养的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随笔练习的策略有以下四点。
一、完善随文练笔教学整体过程
现阶段,随文练笔教学模式由理解、感悟、表达、练笔、分享五部分构成。理解和感悟主要是指学生对所选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和练笔是将之前的感悟说出来或写下来,分享则是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由于课堂时长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的随文练笔过程不完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笔和分享,尤其是分享点评这一阶段的缺失让学生的创作表现欲不高。而且教师不能及时点评学生的随文练笔,学生的错误习惯很难改正。人文素养下的随文练笔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只有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得到体现。学生的个人成果受到重视,创作激情才会持续。
二、抓住情感共鸣点,切入随文练笔
由情而感往往最简单,也最感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抓住情感共鸣点,学生有感后才不会觉得随文练笔困难,才会思考怎样写才能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关注学生本身,对于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从情感共鸣点切入的随文练笔更能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出发,所写所感不再是空洞的喊话,而是真切感人的事例。
比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随文练笔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文章讲诉了爸爸妈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种是鼓励,一种是批评,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因为这种方式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么对你的呢?给你们10分钟,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师简单地抓住父母对待孩子的这个点,使每位学生都有想说的话。也许有的学生会抱怨父母管得太严,有的会炫耀父母的好,最终都会明白父母的爱,然后教导他们如何回报父母这份甜蜜的爱。
三、关注学生需要
随文练笔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写,绝不是为了单纯要一份写了字的答卷。在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写出的内容真正代表自己,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敷衍之作。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本身,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品质的培养极其重要。如果在练笔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感悟,教师应了解该生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及时对其查缺补漏,让学生跟上大部队。
比如在《白鹭》的随文练笔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通读文章后,我们理解了白鹭为何是一首诗,了解了白鹭的习性和特征,你们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学生A:“老师,我家没有小动物,我也不了解小动物,我写不了。”教师:“那你见过学校食堂的麻雀吗?可以写一段跟它有关的趣事儿。”从而解决学生的困难,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四、增加师生互动
互动能很好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迷惑点,并及时解惑。在人文素养中,师生互动极其重要,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随文练笔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能更加清晰地领会教师的要求,教师也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诸多练笔的小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写作能力也能大幅提升。
比如在《草原》的随文练笔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没有见过草原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草原;而见过草原的以自己的所见为题材写草原风光。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在练笔时,想象的草原风光与亲眼所见的草原风光是不同的,要注意恰当用词。”学生:“想象的风光与所见的风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想象是假的,是幻想出来的,具有不真实的一面;至于所见,听过眼见为实吧,就是写真实的场景。”在学生练笔出现停顿时,教师可以低声询问原因,给困惑中的学生指点迷津。在这样的互动中,师生的了解增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抵觸心和防备心下降,对于日后教师的教学有益无害。
总之,随文练笔模式的掌握和运用都很简单,难的是将人文性融入其中。在随文练笔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多与学生互动,不断了解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对练笔充满兴趣,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
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对象,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培养。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教学过程,与学生很好地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展示自己。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在人文素养的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随笔练习的策略有以下四点。
一、完善随文练笔教学整体过程
现阶段,随文练笔教学模式由理解、感悟、表达、练笔、分享五部分构成。理解和感悟主要是指学生对所选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和练笔是将之前的感悟说出来或写下来,分享则是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由于课堂时长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的随文练笔过程不完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笔和分享,尤其是分享点评这一阶段的缺失让学生的创作表现欲不高。而且教师不能及时点评学生的随文练笔,学生的错误习惯很难改正。人文素养下的随文练笔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只有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得到体现。学生的个人成果受到重视,创作激情才会持续。
二、抓住情感共鸣点,切入随文练笔
由情而感往往最简单,也最感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抓住情感共鸣点,学生有感后才不会觉得随文练笔困难,才会思考怎样写才能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关注学生本身,对于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从情感共鸣点切入的随文练笔更能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出发,所写所感不再是空洞的喊话,而是真切感人的事例。
比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随文练笔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文章讲诉了爸爸妈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种是鼓励,一种是批评,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因为这种方式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么对你的呢?给你们10分钟,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师简单地抓住父母对待孩子的这个点,使每位学生都有想说的话。也许有的学生会抱怨父母管得太严,有的会炫耀父母的好,最终都会明白父母的爱,然后教导他们如何回报父母这份甜蜜的爱。
三、关注学生需要
随文练笔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写,绝不是为了单纯要一份写了字的答卷。在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写出的内容真正代表自己,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敷衍之作。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本身,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品质的培养极其重要。如果在练笔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感悟,教师应了解该生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及时对其查缺补漏,让学生跟上大部队。
比如在《白鹭》的随文练笔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通读文章后,我们理解了白鹭为何是一首诗,了解了白鹭的习性和特征,你们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学生A:“老师,我家没有小动物,我也不了解小动物,我写不了。”教师:“那你见过学校食堂的麻雀吗?可以写一段跟它有关的趣事儿。”从而解决学生的困难,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四、增加师生互动
互动能很好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迷惑点,并及时解惑。在人文素养中,师生互动极其重要,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随文练笔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能更加清晰地领会教师的要求,教师也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诸多练笔的小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写作能力也能大幅提升。
比如在《草原》的随文练笔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没有见过草原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草原;而见过草原的以自己的所见为题材写草原风光。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在练笔时,想象的草原风光与亲眼所见的草原风光是不同的,要注意恰当用词。”学生:“想象的风光与所见的风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想象是假的,是幻想出来的,具有不真实的一面;至于所见,听过眼见为实吧,就是写真实的场景。”在学生练笔出现停顿时,教师可以低声询问原因,给困惑中的学生指点迷津。在这样的互动中,师生的了解增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抵觸心和防备心下降,对于日后教师的教学有益无害。
总之,随文练笔模式的掌握和运用都很简单,难的是将人文性融入其中。在随文练笔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多与学生互动,不断了解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对练笔充满兴趣,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