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撰《张氏通波阡表》不同文本的差异及其成因探析——兼论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贡献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it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江府志》本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在于《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是根据墨迹过录的(过录过程中还带来不少错字),正德《松江府志》根据的是石刻,而石刻则改正了墨迹中颇多错误(特别是张氏的家族世系),有可能墨迹系初稿,石刻根据定稿。《张氏通波阡表》的例子,也显示了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
其他文献
意象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利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诗歌,引导学生在程序操作中充分体悟意象的概念、领悟“意象—情感”的构建规则,可提高学生有效运用意象的能力。经过纸笔测试并收集证据,基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意象”教学是富有成效的。
【摘 要】深度学习理念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观念。深度学习下的阅读教学具有问题优先的特点,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自发地对文本提出问题,为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撑。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文章依据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出了中心性、相关性、层次性、未知性、建设性的“5C”原則。教师只要根据这五项原则引导和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达成课堂的深度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
【摘 要】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和问题的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需要从解决问题中获取,素养需要通过知识在情境中应用提升。文章建构了“情境—问题—探究—迁移”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释疑和迁移应用四个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活动,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最终达成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情境;问题;建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胡海群,一级教师,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