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求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应当与应为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li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与热点问题。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并且需要具备的,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与竞争的所必需的品格与能力。在当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观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中职语文教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与热点问题,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语文教育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语文课程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传承与时代特色的课程。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关注如何去阐释语文课程的微观问题,更应当要做到宏观上的育人,它不应仅仅是一堂课,更应是一堂充满着充沛情感、富有浪漫而创造性的情感经历。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素养所反映的是个体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知识水平的统一,因而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评判指标,不仅包含文化素质方面,同时也囊括了品德素質方面。在社会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素养已经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的层面,还指的是一个人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其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系,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成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目的。基于此可知,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微妙的影响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传统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掣肘
  首先,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传统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但是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学生学习的状态为上课能听懂,但下课后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就会忘记教师所讲的内容。 这方面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中职的语文教师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融入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之中,这对于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使用其知识和教学经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更高效地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
  其次,家庭教育的优劣也往往影响到一个人的素养的形成。我们所谓的家庭环境往往指的是家庭的生活条件与家庭成员等各种关系的总和。通常,家庭环境都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结构、家长的职业与物质条件等,但实际上,家庭环境当中的语言环境等方面才是关系到学生素养养成的重要方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环境当中,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做铺垫,进而帮助孩子提高其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要求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应当与应为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当前这个时代,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知识的竞争力,还能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创新创造能力的职业技能是其将来在社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素养,而其文化课的学习也关系到其职业技能的养成。因此,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学习的动机,很多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就是因为其学习动机的错误,这样的动机很难能够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探讨,能够自觉地利用各种方式与途径进行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真正能够自主学习。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课后学生的学习往往也都是由各种作业填充着,学生鲜少有自己主动自觉学习的机会,更没有自己学习的独立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往往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教师的层面上分析,是由于教师不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进,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这样的教学观念,要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态与想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创建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教师应当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语文的实践性与生活性的特点,在活动当中打通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并且应当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利用学生们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将学习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模拟各种社交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由此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帮助学生养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就是让学生能够认同自己的祖国文化,并进行自觉的成长与发展。而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传承祖国的文化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当中,通过文言文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认识与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能够懂得并愿意自觉地进行传承。由于中职学生普遍都会缺乏自觉学习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应当学会“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将进酒》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放声的朗读与画面的描绘,让学生能够有效地了解诗词语言当中的韵味,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画面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在语言韵味的引领之下有效地进行创作,发展自己的审美,并对祖国语言进行传承与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与审美能力,语文的核心素养,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四、小结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下,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生发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养成对祖国文化进行传承与理解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丹.抓住核心素养切合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构建[J].现代语文旬刊,2007(9).
  [2]孙春燕.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中国人,2017(11).
  [3]彭召军.关于中职语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7.
  [4]朱耶芳.深化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8(46).
  [5]沈兆钧.用言说对抗沉默——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雨巷》课例研究[J].职业,2017(11).
  作者简介:时栋,1983年生,河南镇平人,本科,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组合最优化”是运筹学与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组合最优化问题通俗易懂,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和大多数其他学科不同,研究组合最优化问题往往都是使用一些最基本的数学运算,然而问题的解决又体现了相当强的方法巧妙性。因此,不仅仅广大专业人士去研究组合最优化问题,更是吸引了很多非专业的数学爱好者去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组合最优化”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体会,以及一些常见的组合最
本文通过介绍《变形记》的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包括阅读感知并围绕小说的三大核心要素绘制导图;围绕“变形”梯度设置问题导图并分“读前——读中——读后”引导学生突破小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新型的教育设备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其中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交互和应用功能,使课堂互动更加便捷,有利于强化课堂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质量,因此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本文以鸿合电子白板为媒介,探讨其多项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是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一体、兼容游戏与教学主要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符合人本主义课程观、活动教学观、母语学习规律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殊性。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生命生长成长的真正家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游戏;融合;儿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明
【摘要】建档立卡户学生要面对的难题,不只局限在经济方面,还有与同学、社会交流时产生的心理问题等。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更能从广博的中外文化中汲取养分,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语文课堂,是实现“扶志”目标的有力载体之一。重视语文课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完成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语文课堂;情感关怀  【中图分类号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的质量。在小学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老师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
【摘要】语言积累是指语言积聚的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含语言材料、语言技巧和语言知识等方面的积累。语言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拓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学生记忆力、理解力较强,处于积累语言的黄金期。此时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心底对语言学习和语言积累
【摘要】如今“互联网 ”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学习,在融入“互联网 ”之后,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设备等,让课前预学、课中自学与互学、课后展学经历一场深度学习的变革。不论是借助互联网的资料读懂诗意,还是借助云平台感知意境悟诗情,还是借助教育APP的吟诵与群诗阅读,都会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充